徐長雙
摘要: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數學的教學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數學進行了課本改良,課本內容難度和學習難度也有所提高。傳統教學對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學習更加困難。本文針對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數學思維的意義和作用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并探索了幾個在實際教學中行之有效的培養數學思維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思維能力;教學改革
高中數學的教學重點就是,在對相關概念和知識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培養并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需要傳授相關基礎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自己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培育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的作用及意義
數學思維,也被稱為數學思維能力,簡單說就是運用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活動。例如對普遍現象進行推測演算和分析歸納,探究其本質和變化規律,實現從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轉化等等。我國高中數學的教學課程也已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思維準確地、系統地闡述個人觀點,運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明細數學關系,形成較好的思維素養。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及策略
以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為重點,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四點入手,對傳統教學進行改進:
1.優化課堂設計,激發學習興趣
正如新課標反復強調的那樣,激發學習興趣可以有效促使學生自主進行學習,自然也有助于數學思維的培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持續保持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全神貫注于學習過程。因此,老師首先需要盡可能優化課堂設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代入主動探索的狀態,讓學習興趣成為自主學習的內驅力。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創造生動的情境,導入相關的生活實例,引出相關的知識點。例如,在教“集合”的概念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某商場為了招攬更多的顧客,添置了很多商品展示區,如何將商品按屬類進行合理劃分?逛商場的經歷學生都有,這個來自生活的例子會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近年來多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也成為了新型教學手法。例如在講解立體圖形的俯視圖、側視圖、正視圖這部分內容時,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角度轉動引起的視覺變化直觀的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部分知識,并在腦內形成一定的構想模擬能力。
2.激發探究欲望,培養數學思維
新課標對高中數學的教學還提出了培養學生探索能力的要求。探索,是人類學習的一種方式,是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經驗累積過程。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培養數學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自主探索對于學生在腦內構建數學知識和相關定理的誕生過程,并加深對結果的印象。探索的過程是培養個人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老師除了設立相關的問題情境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和體驗定理的產生到成立的全過程,嘗試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其他相關的問題,感受探究和實踐的樂趣,培養思維能力的同時也形成對數學學習和應用的認知。自主探索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體驗嘗試,還需要與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換信息和想法,進一步優化自己的思維成果。因此,老師還需要引導所有學生一起進行頭腦風暴,實現全面發展目標。
3.做好舉一反三,靈活鍛煉思維
數學思維,映射到高中數學的學習和運用中,就是解題思路和技巧。以往為了提高解題能力老師也采用過題海戰術。現今我們不再提倡那種方式,將練習的重點轉移到發掘問題背后的隱含規律,吃透一道題或一類題,讓數學思維主導解題過程,而不是讓經驗反射做主。例如講解三角函數運算的題目時,所有的題目無非都是經過多次換算求具體某一數值。盡管題目看起來千變萬化,最根本的還是理清所求值和已知值的關系,靈活運用公式逐步推演。只有這樣正確看待和充分利用這些題目,才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在鍛煉解題能力的同時,也能鍛煉數學思維能力。
4.注重反思總結,培養思維能力
教學改革著重強調,要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和中心,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及時給予幫助和糾正。這不僅要求老師對自己重新定位,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教會學生如何有效學習。反思不僅發現自身不足,更是及時修正不足的重要途徑。數學思維在進行系列活動時,經歷探索嘗試、經驗反思、再探索的過程,是不斷循環發展的良性過程。反思對數學思維的培養而言,至關重要。老師須要引導學生做好自我反思,讓他們對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經歷一視同仁,從自己的經驗中發現自己的學習缺陷,更有針對性的完善和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良性循環發展。
總之,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數學的教學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數學進行了課本改良,課本內容難度和學習難度也有所提高。傳統教學對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學習更加困難。本文針對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數學思維的意義和作用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并探索了幾個在實際教學中行之有效的培養數學思維的方法和策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