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珍
(吉林省和龍市八家子鎮上南中學)
摘 要: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設計導學案等幾種相結合的方法來闡述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要求我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我對這點的認識特別有感觸,一定要立足課堂,增加課堂樂趣,吸引學生的好奇,從而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從課堂上獲得更有效的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能運用生物知識去理解和認識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因此,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成為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目標。以下是我對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看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如果感興趣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反之就消積被動,教師應時時關注他們的情緒,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如講《開花和結果》這一節我播放各種各樣的花卉,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并提出問題:“為什么開花后會結果?果實和花有什么樣的關系?”同學們非常興奮,渴望能夠親自解開其中的奧秘,孩子們躍躍欲試,于是我讓他們親自動手解剖花來掌握花的基本結構,同學們熱情高漲,都積極地參與。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設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掌握了花的基本結構,我會問:“綠色植物開花后會結果嗎?”學生答:“會!”我問:“植物結果前經歷的兩個重要過程是什么?”學生答:“傳粉和受精。”于是我讓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學生掌握這個過程后,我又問學生:“玉米和向日葵有缺?,F象嗎?是什么原因?”學生答:“有!”“自然傳粉不足。”我繼續問:“應該怎么做可以彌補?”學生答:“人工輔助授粉?!庇谑牵易寣W生課下去實踐“人工輔助授粉”,這樣層層深入,學生對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就很容易理解了,學生興趣很高,爭先恐后地參與。
二、為學生設計導學案
導學案能讓學生清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難點。我考慮教材及學生的全體和差異為學生設計導學案,學生根據導學案提綱來完成學習任務。我的導學案設計主要包括:課前預習、自主學習探究、合作探究及展示、歸納總結、達標訓練。
課前預習讓學生了解自學時哪些地方不懂或模糊;自主學習探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提出問題,并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最后將解決的內容寫在導學案上,未解決的問題列到一張紙上,以便小組合作交流時討論解決,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及展示,針對我設置的問題提綱及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各小組開始討論,討論后各小組派出代表展示,教師給予點撥和評價并激勵學生,合作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參與意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我先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學生樂談所獲,非常開心,繼而讓他們總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掌握新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總結的學習習慣,學會總結的方法,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達標訓練,只有訓練才能達到鞏固,加深記憶,使學生慢慢達到“熟”能生“巧”,熟練解決相關生物問題。
三、教師的激勵評價
教師的激勵評價,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自信感和上進心,激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給予鼓勵。對于創造性的回答,給予贊美;對于正確的回答,給予表揚;對于膽小不敢回答的同學,給予鼓勵;對于沒有答上來的同學給予期望。在上課中,學生回答問題后,我給予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對生物學很感興趣,愿意上生物課,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引用活的生物和實驗材料做好觀察實驗
引用活的生物和實驗材料更吸引學生,而且直觀、形象,還能養成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如探究“光對鼠婦的分布有影響嗎?”我會到鼠婦生活的環境為學生捉一些鼠婦,讓學生親自探究,實驗完畢把這些鼠婦放回它們生活的環境中,學生特別活躍,熱情很高,都積極地參與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顯微鏡下“觀察霉菌”時,我會為學生準備發霉的橘子和面包,使學生能在顯微鏡下親眼看到霉菌是什么樣的,學生特別開心,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生物教學中時常困擾教師的一些問題迎刃而解,如:靜態與動態、宏觀與微觀、抽象與直觀等實現相互的轉化,通過聲音、圖像、色彩、形狀、對比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動力。講細胞結構的生命活動、細胞的分裂和分化、DNA是遺傳物質等,我會借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掌握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識,也便于記憶,教學效果不錯。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反思,努力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時時激勵學生,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和合作探究活動,使學生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平臺,使學生輕松、快樂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