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河南省濮陽縣第二中學)
摘 要:時代變遷,各種新生事物不斷涌現,雖然,人們生活在各種新鮮與外來事物的包圍中,卻并不能掩蓋傳統文化和傳統元素的光輝。要想更好地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就需要將其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初中美術教育不僅可以傳授學生美術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而且也擔負著傳承、發展和創新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因此,為了能更好地達到上述教學目的,可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紋樣,并通過“再創造”的形式,讓其更好地融入教學活動中,這種教學方法的設計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美術;中國傳統紋樣;設計;教學方法
追溯中國傳統紋樣,其歷史長達7000年之久,經過不斷演變,延續至今的是經過沉淀的精華所在。因此,將傳統紋樣與初中美術教學相融合并進行再創造,不僅可以影響學生的審美,而且也對學生的人文情懷和愛國思想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初中美術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方法設計教學內容,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以教材為準,將傳統紋樣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傳統紋樣中尋找規律和變化,并將其運用到所學習的知識內容當中,讓學生可以借助傳統元素開展創新的藝術,學習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獲得美的感受。下面本文就對初中美術教學中中國傳統紋樣“再創造”設計教學方法進行簡單探討。
一、點構成的紋樣“再創造”設計教學方法
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合傳統紋樣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要保留傳統紋樣自身的年代圖形特征,因為,只有通過圖形特征才能讓學生在鮮明的對比中發現傳統與現代的差別。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地讓學生接受傳統紋樣,其中,點的構成紋樣就是最好的內容之一,不僅易于學生理解,而且也能體現出紋樣的精髓。例如,在學習“生機蓬勃的春日景象”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外出觀察春天盛開的鮮花,并通過拍照的形式將不同的鮮花記錄下來,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觀察這些花朵的形狀,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傳統刺繡和織物上的花卉圖形轉換成形狀相同、大小不同的點,通過多媒體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將其與照片上的花朵進行比較,這樣便于學生抓住形象的特征。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記住這些特征,可以布置手繪墨稿的課后練習,因為沒有色彩的干擾,學生可以更好地抓住簡化花卉形狀的方法,不僅如此,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基礎能力,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變相思維能力。
二、平面構成的紋樣“再創造”設計教學方法
將中國傳統紋樣與初中美術教育相結合,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當學生掌握了傳統紋樣基礎形狀的特征之后,就可以讓學生了解紋樣的平面布局,將傳統紋樣平面構圖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通過“再創造”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構圖能力。例如,傳統紋樣中較為常見的就是魚形紋,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將魚形紋的平面排列方式展現給學生,如單點放射、多點放射、旋轉回形和水平構成及十字構成等。當學生進行平面構圖的時候,就可以將這些構圖形式進行“再創造”,與現代內容相結合,繪制出一幅幅別具特色的作品,這樣不僅掌握了傳統紋樣的構圖形式,而且也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色彩構成的紋樣“再創造”設計教學方法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再創造”設計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通過紋樣的色彩構成“再創造”,讓學生在親身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提升各項能力。例如,在學習“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與文化價值”這部分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在敦煌壁畫、青銅器和青花瓷等藝術作品的圖片中任選其一,讓小組成員共同搜集這些藝術品的傳統紋樣圖片,一起分析圖片中的色彩,之后,將色彩制作成相應的色塊,計算出每個顏色的比例,最后將這些色塊按照一定的比例填充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再創造”的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各項能力,而且也能在實踐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這些藝術品獨具時代特色的藝術色澤。
初中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對于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培養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同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傳統紋樣,可以讓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更好地被開發與利用,讓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和傳承。因此,初中美術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活動中,運用有效的方法設計教學內容,將中國傳統紋樣與美術進行再創造,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也在觀察、創造、實踐的過程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同時,也在傳統藝術之美中獲得了祖國榮譽感。
參考文獻:
[1]郝琦,李巖.中國傳統紋樣課程教學探索與設計[J].裝飾,2015(7).
[2]王楠楠.論傳統紋樣教學發展與中國本土化設計教育體系的形成[J].藝術工作,2016(2).
注:本文是2015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基于
“象”“喻”手法的傳統紋樣融入中學美術教學的研究》(課題編號:JCJYC151509095)的部分研究成果。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