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金陵中學龍湖分校)
摘 要:很多初中生對教師講述的歷史故事很感興趣,教師將歷史故事生動直觀、便于記憶的特點,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故事;生動傳神
歷史故事是初中歷史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運用歷史故事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故事教學的方法,將生動的歷史故事導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的態度。
一、運用歷史故事簡化教學內容
初中歷史教材涵蓋的內容較多,其內容主要包括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兩大部分,由于歷史史實與初中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很大的差距,很多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掌握學習的知識點,對于歷史教材中的一些概念一知半解,嚴重地制約了學生歷史綜合能力的提升。但是通過為學生講解和教材知識點相關的歷史故事,能夠通過生動的語言,直觀地看到歷史史實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吸收知識點。例如,在學習“五四運動”的知識點時,這一知識點既是重難點又是易考點,很多學生都不能夠很好地理解“五四運動”對于我國的重要性,筆者在教學中就通過講故事的方法為學生講解知識點:“你們知不知道在1949年的開國大典上,為什么會有54門禮炮鳴響28聲,而不是50門、100門?因為那54門禮炮是為了紀念我國的五四愛國運動,而其中的28次鳴響則是代表了中國共產黨經過了28年的艱苦奮斗,終于獲得了革命的成功,結束了我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半殖民地狀態。”通過生動直觀的歷史故事導入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利用歷史故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無論是世界歷史還是中國歷史都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
在初中歷史中由于受到教材版面的影響,很多重要的知識點都無法詳盡地記錄其中,這不可謂不遺憾。古人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夠獲得更高層次的提升。但是歷史教材中現有的知識點很難開拓學生的眼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點,為學生講述生動的歷史故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在進行“三國時期”的知識點講解時,學生們對這一知識點往往充滿了探究的興趣,但是由于這一知識點不是重難點,很多教師都會一帶而過,筆者在教學中順應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收集了大量的三國時期的小故事,如,“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連營”“赤壁之戰”等;又如,在學習“抗日戰爭”這一章節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當時我國勞苦大眾的悲慘命運和法西斯侵略者的兇殘畫面,筆者為學生講解了“南京大屠殺”“潘家峪慘案”“慰安婦”“臺兒莊會戰”等故事。通過故事的導入能夠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彌補教材中的不足。
三、引導學生收集故事講解故事
歷史教學在很多學生的心目中就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認為只要記住了就一定能夠得高分,致使很多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養成了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習慣,致使很多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得不到提升。針對學生存在的這種情況,筆者在教學中積極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收集歷史故事,將歷史故事和教材中學到的知識點相聯系,然后要求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講解自己收集到的歷史故事,對于其中較為精彩的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進行舞臺劇表演,如“文成公主入藏”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將學生收集到的相關故事進行改編,從學生中選出五個學生分別扮演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唐太宗、吐蕃大師、唐朝官員等角色,讓學生運用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情景的再現。通過學生之間的對話練習能夠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當時文成公主為了唐朝的繁榮,毅然遠赴他鄉的高尚品格。只有學生真的融入歷史之中才能夠更好地體驗歷史、掌握歷史。
初中生尤其是初三的學生學習壓力大,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故事的模擬和訓練,那么教師可以在日常的習題練習中融入歷史故事,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啟發學生的歷史思維。如,將“虎門銷煙”融入試題中:“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對我國有哪些積極的作用?”“為什么清王朝要制裁林則徐?”。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進行命題,能夠使學生既有話說,又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這樣學生才能在腦海中浮現當時的場景,以便對歷史情境重現。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故事進行教學,不僅能夠通過趣味性的知識點講解,提升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還能夠通過生動直觀的歷史故事降低知識點的難度,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到的知識點。
參考文獻:
[1]張榮華.初中歷史在不同教學階段如何巧用故事[J].教苑薈萃,2011(15).
[2]金玲.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靈活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2(19).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