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琴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實驗中學)
摘 要:現代的教育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重要性。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學生的發展受到很大程度的約束,在教師理念的更新、學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全面發展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直接負責人,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生健康成長是值得探究的課題。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育觀念;師生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體系的完善,學校教育工作的重心也發展為智育、德育與體育三項內容。古訓有言“成才先成人”,正是體現了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正是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出現新的挑戰與問題。
一、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缺乏應有的重視
德育工作是學校的重點工作,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德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全面發展是有很大的作用的。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的德育體系已經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國家與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國家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來完善和發展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然而,學校并沒有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學生的德育并未完全落實,學校對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僅僅停留在基礎設施建設層面,在學生素質的提高與全面發展方面還未得到學校足夠的重視。
2.教育方式缺乏新意
學校開展德育是進行學科教育的基礎,是保障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通過德育,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傳統德育的教學模式是說教式的教學,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雖然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引起了學校的重視,但是對于德育工作的開展方式太過陳舊,班主任的責任意識淡薄,教學意識薄弱,運用的教學方法缺乏新意,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
3.教學觀念過于守舊
德育工作并不是通過課堂教學,靠書本知識就能實現的,實踐證明,德育教學的開展源于生活。班主任一方面要從教材中充分挖掘素材,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進行德育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根據當下社會發展中發生的重要事件、重大事跡,從中總結思想對學生展開德育。學生通過感受這些真實的情感、具體的實例,進一步使思想觀念得到升華。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有些班主任由于經驗不足,缺乏專業的知識理論與素質要求,使得德育工作開展不到位,并且教學理念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模式單一,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少教多學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運用
我國當今的教育理念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少教多學”的教學策略與我國的教育理念相吻合,重點在于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多學”的特點,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為主要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指導的作用,突出對學生學習的輔助作用,做到實質意義上的“少教”。
1.做到以學生為本,重視教育思想的創新
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的首要任務是促進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根本;學生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學習理念,將自主學習作為學習的主要方式,真正做到“少教多學”。班主任要重視教育思想的創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有些班主任的表達方式不太合理,導致學生產生懼怕心理,阻礙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對德育工作的開展產生消極影響。班主任作為學生德育的引導者,應該掌握教育的策略,在學生犯錯時,用一種溫和的方式來處理,可能部分班主任認為嚴厲的批評才能保證學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方式雖然能收到一時的成效,但
不能使學生從心里服從,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還是需要合理的方法。班主任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主動與學生溝通,分享自己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3.創新教學的模式與方法
班主任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思想觀念,建立符合學生自身的德育教學體系,時常學習先進的教學知識,通過吸收優秀的思想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借鑒各方優秀的研究成果來完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與方法,通過有效的德育,使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與了解得到深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在新時期,時代在發展,教育也在發生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需要改變。學生的德育關乎青少年的成長、成才問題,關乎國家未來的發展問題,班主任要在這巨大的挑戰中找尋有效途徑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冬巖.“少教多學”的思想內涵與實踐策略[J].教育與考試,2011(6):71-74.
[2]朱愛民.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加強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0(13):15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