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新疆石河子市八師第二高級中學)
摘 要:在新課標下,順應課改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突出新的教學模式。那就是教師的助學對學生的助學來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一種模式。前提是教師在課前要做大量工作,如查資料,自己備課,然后集體備,最后升華成一個通用的模板,在老師授課時,根據自身特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分析,加以推敲和修改,最終形成適合本年級本班的助學案,通過課堂來實踐,由此得到的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
關鍵詞:助學案;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
一、梳疏理新課標
新課標指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于是我們本著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通過這幾個方面為抓手,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學校的教學環境情況,結合本學科本教研組狠抓設計思路,大膽創新,拿出好的方法和步驟,引領學生進行大踏步的實施。
二、收集資料,制作個人助學案,集體備課融會貫通
搜集資料是生物學習過程中常用的一項基本能力,通過搜集資料可獲得前者的間接經驗或已有成果,使自己少走彎路,提高工作效率。會學習的人,必定具備應用發達的現代信息技術搜查資料的基本技能。搜集資料可以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加深體驗,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如到圖書館如何搜集資料,上互聯網怎樣查詢下載等,這將對于學生現階段生物學習意義非凡。通過自主、獨立、合作的學習過程,讓溝通和交流在學生之間更濃,分析解決能力更強。
助學案是一種學習方案,助推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它的內容包括:三維目標、重點難點學習、自主探究、合作、預習、教師點撥、周測評價、教學后反思、延伸拓展等環節。教師用心引領,學生的學習、探究、創新有自主的依據資料,通過老師的備課,完成助學案是一種獨造性工作。備“助學案”的課的主要模塊:“備課在前,研討永遠是集體性的、備課組長分工有主備,其他老師輔備、整合助學案、師生共用”。集體備課:備知識結構,備新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大家共同備課:備課組長是領導者,安排每周六上午半天集中備課,學生自主完成周測任務,在給學生上課前兩周組織完成好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流程,學生情況分析等所有涉及的方面;主備是輪流的,也可備課組長指定:在實施過程中,備課組長要將內容細化,并對主備老師提出嚴格的要求,對主備老師的初稿集體研討,備課組長帶領大家共同分塊修改;備課組長對每周未成型和成稿交教研室審定,最后對定稿印發成冊,分發給各任課老師,當然冊本上一定要留有余地,老師可對每個班授課使用前后做各種修改,以達到完成適應本班的助學案,即可交文印室印刷,課前提前一天發到學生手里,這對每個班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當然每個任課教師工作是繁忙而宏大的,工作量明顯加大。學生的活也多了起來,因為每科都在搞助學案,每個學生都在課前完成印發資料的自主學習,老師還要在課前適度審閱,然后對“助學案”進行再次的修改和補充,以使在上課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課堂教學。這種師生共用的助學案教學,課后對教師來說又有更全面的教學后記拓展空間,讓助學案更加精準和精致,老師的每一份點點滴滴對助學案的傾注,都是寶貴的財富,也在學校資料室的重要檔案將留存保護,同時每學期都在更新和積累,對后輩學生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對全校學生的整體提高指日可待。這種助學案在整體操作環節上,剛開始不大適應,老師也在不斷思索,每個任課老師的教案不再是手抄的版本,都是電子版,隨時修改隨時打印,學生寫在本子上的作業也減少了,很多時候都是在印發資料上完成,老師和學生的工作看似加大了,實際上從整體來看,整齊劃一,不做重復勞動和多余的、浪費的工作了,實際上是精講精練,在質上有了新的飛越。
三、評價反思
本人經歷助學案已經三年了,通過每周末的集體備課考研活動,自己再進行加工變通,已經初步形成了助學案模式習慣,學生也逐漸適應了這一系列方式,在不斷周測、月考中,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進而在高考中收效明顯。不足之處,課堂反饋,學生聽課反饋,學生作業反饋,考試后反饋等針對大部分學生的多一些,往往在一小部分困難學生中反饋不夠及時,特別是有極個別問題學生不能按時執行各項任務,還沒有做到位或者說照顧不到的學生,仍然效果平平。
通過以上描述,意在傳遞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學中自己的點滴經驗,分享給大家,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D].河南大學,2014.
[2]彭德松.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助學案的模型建構探微[J].讀寫算(教師版),2015(41):13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