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先榮

(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松坪中學)
摘 要:初三是中考沖刺階段,也是引導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綜合復習和能力升華的階段。但是傳統的數學復習往往不重視基礎,多是以題海戰術來提升學生的熟練度,這樣必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結合教學實踐,對怎樣指導初三學生有效復習進行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中考;基礎;應用;思維
初三是中考前的最后一年,也是數學知識的匯總、升華到綜合應用能力比較關鍵的一年。就目前的形式來說,數學中考越來越側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查,其中不乏開放型、能力型的試題。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在初三復習階段讓學生沉浸在死板的題海戰術中,這樣不但無法激活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更不能幫他們建立知識和運用能力之間的聯系。鑒于此,筆者就結合初三的實際學情,談一談應該怎樣結合中考,以能力為走向進行初三數學教學及復習指導。
一、數學中考命題特點分析
1.立足教材,重點考查雙基
根據這幾年的中考命題分析,我們會發現除了后面幾道有一定難度的大題之外,更多的是對基礎能力的考查。如果我們以數學教科書后面的習題對比的話,就會發現和教材知識點的順序差不多:數與運算、方程與代數、函數與分析、數據整理與概率統計、圖形與幾何等各大塊內容都有涉及,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思想方法也逐步深入。所以,覺得中考數學難的學生也不要著急,在復習過程中應一步一個腳印,從最基礎的概念捋順一次,這樣便于發現知識漏洞,彌補自己的不足,逐漸迎頭趕上。
2.結合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常言道:“學以致用。”初中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結合得比較緊密,生活實踐中的很多問題都需要借助數學這個工具來解決,也就是說,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近些年的中考也非常突出地認識到這一點,設置的許多問題都在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和復習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理論說教上,要能結合生活實踐來針對性地設置問題,啟發和指導學生建立數學理論和應用實踐的聯系。
二、初三數學教學的啟示
1.重視課本,打好扎實基礎
教材是從最基本的數學知識一點點深入的,所以,要想抓好基礎,復習第一階段應先從基本概念抓起。可以說,只有立足于教材,重新梳理基本的知識,才能“溫故知新”,及時彌補自己的認知不足和知識漏洞,才能進一步穩扎穩打,全面提升自己的數學
技能。
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過基礎知識關。這一步許多教師和學生都覺得沒意義,他們的理由是之前學習過的數學基本概念、性質和定理,沒必要再溫習,只需要做題回憶一下就行。其實這就是題海戰術思維,無法彌補學生初學時可能形成的錯誤痼疾。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提高對基本知識的重視度,可以鼓勵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每一單元的數學基礎知識進行相互分析和檢討,一一列舉自己的認知誤區,然后共同糾正。這樣一來,就能在有限時間內彌補更多知識漏洞,從而奠定堅實的數學基礎。第二步,過基本方法關。這一步重點掌握思想和方法,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結合基本概念,設置典型例題,引導同學們發散思維進行思考。如,用“待定系數法”求二次函數解析式。教師可以針對這類問題進行系統化的試卷考核,有利于學生全面理解這部分內容。
復習不是返回來做題,是要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檢查、反思和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穩扎穩打,發現自己認知的不足,彌補知識漏洞,全面提升數學素養。
2.學會反思,提升應用能力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就是教導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反思。最近幾年中考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查。所以在教學和復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性質和定理,不僅讓他們掌握如何利用數學知識解答教材給出的習題,我們還要結合實際問題來開明宗義,針對每個知識點設定對應的生活問題啟發反思。
比如,復習“相似三角形”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這樣啟發學生練習實際應用:哪位同學能用數學知識測出“操場上陽光下的旗桿高度”?然后帶領學生親自到操場商討實踐方案,最終同學們經過思考、反思找到用相似三角形解題的方案:如圖假設AB是旗桿,BC是旗桿的影子,那么我們可以找一根棍子DE,讓DE立在BC上并使其影子頂點與旗桿影子頂點重合,這樣一來就可以得出:DE∶AB=CD∶BC,這個比例關系中我們很容易測出棍子長度DE,旗桿和棍子的影長BC與CD,這樣我們就得出了問題答案。如此引導,通過典型案例,讓同學們將數學知識點和實際應用聯系起來,才能有效達成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總之,初三階段數學復習不能停留在題海戰術上,我們一方面要重新溫習基礎,這樣才能有效彌補知識漏洞;另一方面,要啟發應用,這樣才能讓學生建立數學知識和實踐應用的聯系,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孫宏亮.初三數學總復習策略與中考試題研究[J].考試周刊,2011(75).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