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
摘 要 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以其深厚的底蘊和深邃的哲理給人以深刻的啟迪與思索,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境界,增加人的修養,對加強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以傳統文化為基點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用傳統文化熏陶培育時代“四有”新人。
關鍵詞 優秀傳統文化 四有新人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綻放出時代光華。青年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在時代緊要關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著這一重任——育才造土,為國之本。因此我們必須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點,重新審視我國傳統文化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努力尋求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聯系,為大學生尋找到思想的故鄉和精神家園。
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中講到少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未來就是中國未來。今天必須重視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創造充滿正能量的環境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品行。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各種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大學校園,由于認識上的片面性和市場經濟某些原則帶來的負面效應,在校大學生思想意識,價值取向,行為上步入了種種誤區,有的學生誠信缺失,考試作弊,有的學生過分看重個人利益,不能正確處理集體和個人的關系,還有的喜歡攀比,沉溺于吃喝玩樂,不思學業,這些現象使大學校園充斥著不和諧的氛圍,如何引導大學生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因此提高大學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是一個重要課題。也是當前社會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绷暱倳浀闹v話深刻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現代轉型過程中的積極意義和寶貴價值,也確立了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重要地位。作為高校教師不僅承擔著教學任務的傳授,還必須站在一個更高的立足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家國情懷和意志品質,因此必須以傳統文化為基點,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四有”新人。
成才必須先成人。我們首要的任務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我們要教育和引導他們堅持“五愛”,從德育入手,以修身為先,培養具有理想人格的“四有”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擔當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之樂而樂”的擔當意識,積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可以為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參考和借鑒。
在教育目標上,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四有”新人,這與儒家“文質彬彬”的“君子”教育培養目標有不少共同之處。儒家從他人、國家、民族的高度來定位“君子”,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修己以安人”,充分體現了以德為先的精神。當前高校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政治素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遠大的理想抱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培養四有新人,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借助傳統文化的力量。 《禮記》千古智慧,中華禮儀之美,中國文化的特質就是”禮,它的作用體現在提升個人道德修養和培養民族精神兩方面, 《禮記·禮運中》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誠信”是傳統文化中最根本的道德范疇和價值取向,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當前,針對社會上存在著誠信缺失等現象,高校思想教育應大力宣傳古人的誠信友善精神,鼓勵講信用、講信譽。習主席講過未來中國,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機,不是金融危機,而是道德與信仰的危機。與智者為伍,與良善者同行,心懷蒼生,大愛無疆。李克強總理也講未來社會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此外培養大學生健康和諧的自身心態,孔子的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民間流傳的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當代大學生面對競爭壓力,缺乏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人因各種原因心理失衡、失常、乃至輕生,塑造自身和諧健康的心理,借鑒中國傳統文化,使學生感到歲月芬芳一樹香,生活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面向大海,不問春暖花開,如此歲月靜好。讓這春暖花開的光陰溫暖每一個行走在歲月中的過客,讓那鳥語花香的春天,芬芳每一個平淡而忙碌的人生。如何在充滿壓力的世界當中“詩意的生活”,中國古代賢達人士的生活態度為大學生提供了典范。
孔子曰“: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敝袊鴤鹘y文化中的優秀成果在歷史上培養了先人們良好的個人道德修養,這些優秀成果在今天和未來同樣具有普遍性、永久性意義。所以,我們應當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培養具有時代特色的良好的個人道德修養的“四有”新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推進盡自己的一份力。讀傳統經典,育時代“四有“新人,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使高校思想政治課成為青年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參考文獻
[1] 曲洪志.我國傳統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J].山東社會科學,2006(4).
[2] 羅潔.江汶俊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黑龍江史志,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