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藐
摘 要:數學知識本身枯燥乏味,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更增添了數學知識的乏味性,知識不容易被吸收和接受,課堂沒有生機。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構建趣味數學課堂很有必要。具體論述初中數學趣味化課堂構建的幾個途徑,以期共享。
關鍵詞:初中學生;數學教學;趣味課堂
數學因邏輯性強、思維嚴密等,讓多數學生對之敬畏和恐懼,真正喜歡數學的寥寥無幾。如何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以利于學生接受的方式而呈現給學生,讓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富有趣味,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師創新教學理念的運用,善于發掘數學中內在的吸引力,定會彰顯數學趣味性的一面,使數學有趣、新奇,奧妙無窮。
下面,結合幾個初中教學案例,談談初中數學趣味課堂構建的可行策略和主要的方法。
一、巧用古詩詞,為數學課堂增趣加味
古詩詞以其優美的韻律、和諧的句式,使學生愛不釋口。如果在數學教學導入環節巧妙使用古詩詞,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課堂進程中,融入古詩詞,激活學生的思維,將學生的注意力再次聚攏;課堂結束時,巧妙運用古詩詞,可以在“書到臨尾漸漸松”之時,起到推波助瀾之作用,將課堂再次推向高潮,同時產生“繞梁三日”之效。
如,學習“軸對稱”時,教師可以引用杜牧的《山行》,為數學課堂增添“文學味”。師生共同誦讀《山行》,朗朗的誦讀,看似與數學無關,而教師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強調最后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隨機呈現出一片火紅的楓葉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這篇楓葉的形狀特點,有效引入教學的主題——“軸對稱”。
再如,學習“字母表示數”時,平淡乏味的知識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如果教師巧用王安石的《梅花》,則可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問學生:王安石的“數枝梅”中的“數”是多少?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5枝、8枝……很多枝。教師對學生對“數”的理解和數量的敢于給出,給予表揚和鼓勵。再引導學生:王安石的“數”不確指,王安石用一個“數”字代替了我們猜想的5、6……我們能否從王安石的“數”中受到啟發?能否用數學中的一個字母或者式子表示出有多少朵梅花呢?學生會說出很多的字母,如a、b、c…n,這樣,“用字母表示數”在詩境中得到詮釋。
古詩詞的巧妙融入,不僅使數學課堂詩情畫意,也增強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使數學課堂充滿“文學味”。
二、巧設活動,促使學生動起來
1.設計觀察性問題
學習“軸對稱”時,呈現給學生楓葉、蝴蝶、民間剪紙等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學習“角的認識”時,呈現給學生一些實物或者實物圖片,如剪刀、圓規、長頸鹿的兩個角、帶把的茶壺、時鐘等,讓學生觀察其共同特點。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分析比較,為數學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2.設計情境化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時,設計情境化問題,可以把學生帶進即將學習的知識中,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
如,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呈現“兩個大小不一樣的三角形在爭論自己三個角的和的大小”的情景:大三角形說:“我比你大,三個角的和也一定大!”小三角形搖搖頭,“那可不一定!不信你自己量量吧!”大三角形自信地量了起來,量完后,默不作聲。教師再提出問題:大三角形量完后為什么默不作聲?你猜猜它量的結果是什么?
童話般的對話,情景化的情境,激趣式的問題,給課堂增添了趣味性,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樂趣和欲望。
3.設計實踐性問題
“做中學、學中做”是新課改對數學教學的總體要求。數學課堂上,通過增加實踐環節,可以讓學生動起來。
如,學習“軸對稱”時,教師給出問題:你能用“△△、○○、”(兩個三角形、兩個圓、一組平行線)為條件,畫出一個有生活意義的軸對稱圖形嗎?這個問題一給出,學生發揮想象力,有的畫出了兩盞電燈、兩根棒棒糖等。
實踐活動類型很多——課內實踐、課外實踐,實踐的方式也不同,調查、設計、采集信息、小制作等,都能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提高數學的趣味性。
三、開展游戲活動,為課堂增添趣味
Tbrone Pappas指出數學三劍客——邏輯、娛樂和游戲,游戲之重要性可見一斑。數學游戲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數學游戲具有愉悅性、知識性,更具有趣味性。在教學中適當融入游戲,可以使學生動起來,彰顯數學的趣味性,使數學知識不再乏味。
如,折紙游戲在全等、對稱、相似等教學中都可以使用,甚至在學習“乘方”時,開展折紙游戲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將一張紙無限制地對折,教師指出“如果這張紙足夠大,可以30次、40次地對折,那么,這張紙無數次對折后,高度就會超過珠穆朗瑪峰”。對于這個結論,學生不會贊同,畢竟一張紙,怎么可能折得那么高,通過學習和計算,學生才如夢方醒。
學習“軸對稱”時,教師給出數字1~10,以及26個字母,讓學生先觀察,再搶答這些數字和字母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教師用多媒體呈現給學生一些漢字的一半,如工、非、日、中、苗、品、木、本、凸、凹、二、巨、臣、甘、干、土、士等,給出這些漢字的一半,讓學生快速說出這些漢字,軸對稱的知識在游戲中得到運用,課堂也煥發生機。
數學教學應順應時代的潮流,站在課改的角度,堅持學生的發展觀,踐行以人為本,讓數學課堂詩情畫意、游戲紛呈、探究活動多樣、煥發生機與活力、綻放思維和趣味,不再沉悶。
參考文獻:
[1]曹麗琴.創趣味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初中數學課教學質量的提升方法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6(11).
[2]戴美.打造初中數學趣味課堂的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3).
[3]楊連開.創設趣味課堂 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初中數學課教學質量的方法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4(2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