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麗芳
摘 要:對初中音樂教學進程中情感體驗融入形式進行探究,結合目前初中音樂教育已經演變成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的有效手段之一這一實際,提出了創設情景、應用欣賞教學以及積極互動溝通等建議,希望在優化音樂教學質量方面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音樂;情感教育;融入形式;實踐探索
音樂可以被視為情感表達、交流、釋懷的媒介,情感教育是審美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審美活動各個環節中均有所體現。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借助情感教育環節達到充實學生情感境界的目標,陶冶他們的情操,使個體情感與音樂情感聚合在一起。由此可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情感體驗的滲入所發揮的實效性是巨大的,本文對其融入形式進行探究。
一、借助音樂形象創設情景,調動學生音樂情感
形象是情感傳達的樞紐,為了將情感體驗順利地融入初中音樂教學進程中,教師務必要緊扣學生生活實際,塑造音樂形象,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審美興致的目標。教師可以參照音樂曲目特征,自行制作一些教學用具,如小動物卡片、發帶等,這在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方面體現出巨大實效性。
例如,在《渴望春天》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為學生展示冰河融化、枝條泛綠、百花齊放等生態圖景。這一教學方式的應用,不僅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讓學生在聆聽優美旋律的過程中,獲得萬物復蘇的快感,萌生出對自然環境的喜愛之情,那么在這種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更加踴躍地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將視覺、聽覺、情感、聯想等眾多要素有機整合在一起,對音樂文化內涵有更為深刻的感悟。
當然,教師還可以借助語言創設情景,這主要是因為語言為人類情感交流的主要載體,幽默風趣的語言是加速情感體驗融入音樂教學進程的動力源泉。利用語言創設課堂情景之時,教師應該遵循審美心理學的通感理念,將學生的情緒、情感導入音樂作品意境中,在繪聲繪色的講解中,豐富初中生的情感境界,激發他們學習新知的欲望。
二、講述音樂作品創作背景,應用欣賞教學方式
教師為了達到將情感體驗有效融入音樂教學進程中,協助學生對音樂作品創作者情感有一個深入而全面的認知是關鍵。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教師可以采用欣賞教學這一策略。首先,為學生粗略地講述某一音樂作品創作者的生平經歷、創作背景,繼而對音樂作品思想與風格進行淺要剖析。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音樂作品內涵進行深入探究,各抒己見。最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與創作者在思想上達成共識,情感上產生共鳴。
基于初中音樂教學大多數是采用聆聽方式運行的現狀,教師可以采用循環播放的形式,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創作者的心情,或慷慨激昂,或連綿不斷。教師利用此時機為學生講述作品創作背景,從而使學生對音樂文化內涵有更為深刻的體驗。例如,在《外婆的澎湖灣》教學時,學生對葉佳修這位民間歌手有一定了解以后,再去聆聽該曲目,就倘若身臨其境一般,情感上獲得更多的觸動。可見欣賞教學方法,講述音樂作品創作者的創作歷程,為情感體驗順利融入初中音樂教學進程鋪路墊石。
三、積極與學生情感互動交流,鞏固其音樂情感
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可以被看作是在固定化、集中式教學環境中所開展的一類性質特別的人際交往活動。在活動進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傳送認知理念與情感信息,還培養出了深厚的情誼與情感。
為了有效地將情感體驗融入音樂教學進程中,教師要做好榜樣,以優良型言談舉止與行為方式,潛移默化感染學生,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會借助各類形式將反饋信息傳遞給教師。在音樂教學進程中,教師不僅僅是單純地將學習音樂歌唱技能傳授給學生,而是重視培養學生對音樂文化的感受能力、審美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等多樣化能力。師生在互動交流中,感悟音樂內涵,借助音樂力量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當然,為了使情感交流活動順利運行以及取得預期成效,教師應該以飽滿的精神、向上的心態面對學生,善于應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環境,為學生創造能力的鍛煉與強化奠定基礎,從而使他們對音樂內涵有一個更為深刻的感悟。另外,要使情感體驗融入音樂教學進程中,教師務必要遵循以人為本這一教學原則,應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音樂文化精神。例如,在《歌唱祖國》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按照大多數學生的意愿,為他們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抗戰時期為國捐軀的先進事跡,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總之,在初中音樂教學進程中,教師巧妙地將情感體驗融入其中,在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緩解學習壓力等眾多方面體現出巨大優越性,同時也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導向作用。正因為如此,教師在實踐中應該不斷探尋使情感體驗順利融入音樂教學環境中的方式方法,為豐富學生情感境界,推動音樂教學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高建進.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教學目標、內容與方法[J].人民音樂,2014(1):40-44.
[2]柯金火.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6(8):227-228.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