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 要:快樂教與學是以發展學生個性、調動學生主動性為主的教學模式,它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不僅是學生對于課堂的期望,也是社會對于課堂的要求。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更需要體育教師創新教學意識和思想,推進小學體育課堂的全面改革,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把握快樂體育理念的前提下,就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寓教于樂;興趣;快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活潑、好動,將他們規矩地“困”在一個地方,總是渾身不自在,總是想著能站起來,走出去,在“遼闊”的室外“瘋”一會兒,而體育課正是眾望所歸。于是,體育教師肩上的擔子便更重了。如何能讓學生既強身又健體,既能玩又能學,滿足學生對于體育課的各項憧憬呢?不錯,就是寓教于樂。以下是我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對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進行的些許嘗試。
一、激發小學生的體育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從事某一項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學生一旦對于體育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去學習,且樂于學習。而快樂體育教學就是在學生樂于學習的基礎上研究教與學的相互作用,因此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快樂教與學的基礎。那么,該如何激發小學生的體育興趣呢?
1.開展思想教育,幫助學生了解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正確的思想認識對于幫助學生建立體育鍛煉的興趣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體育的思想教育。首先,從國家的體育歷史出發,挖掘教學資源,幫助學生了解體育的起源與發展;其次,從國家的體育事業出發,利用體育故事、成就和榮耀等,引導學生認識并體驗體育精神;最后,從身邊的體育日常著手,通過對身邊人體育鍛煉和身體狀況的對比分析,激發學生內在的體育鍛煉需求,從而轉化成為學習興趣和巨大動力。
2.關注情感投入,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體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應具備良好的、穩定的、最有利于教學的情感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何情感流露都會給學生造成相應的影響。只有情感融洽、地位平等的師生情感,才能構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才能讓學生從對老師的敬愛之情轉移成為對體育課的喜愛之情。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認識,關心、愛護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下,自覺、積極地完成體育鍛煉,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愛上體育。
3.轉換教學模式,增強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傳統體育教學多半是“示范+模仿”的機械重復,結構呆板,形式簡單,內容單一,單純重視體育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和人文方面的教育。具有趣味性的體育課堂,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情緒要求,而且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我們在體育課上,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使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語言,精心設計一個開場白,或者選擇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故事,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入,又或者采用游戲、競賽等形式來進行體育鍛煉,這些都能使體育課堂充滿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二、豐富課堂上的專業訓練
課堂畢竟是課堂,課堂也始終是課堂,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是必須的,因此,在體育課堂上,專業化的體育鍛煉必不可少,而如何讓這些單調重復的專業素質訓練更加的豐富化,讓學生不僅能愉快學習,而且還能得到扎實有效的鍛煉則是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思考、學習、創新和實踐的。眾所周知,學生對于新穎而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和求知欲,因此,采用新奇的刺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因材施教,靈活、創新地使用教學方法,通過富有變化性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和手段,幫助學生找到規矩中的“自由”,引導他們開動腦筋去想,放開手腳去做,敞開心扉去體驗。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逐漸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如跑、跳等重復、機械的體育項目鍛煉中,學生難免會覺得厭煩,這時,就可以嘗試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形式,游戲或者競賽的形式,讓學生體驗游戲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心情是興奮的,這種歡快的心情和氛圍會讓學生忘記疲勞,興趣盎然地學習,同時,在學習中收獲能力,發展創造力。
總之,實施快樂教,是為了能充分發展學生個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快樂地學,真正為學生減負,實現素質教育。這是課程改革的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教師要秉持快樂教學的宗旨,以學生為主體,科學、有效地實施教學,讓學生充分享受減負后的樂趣,為終身的體育鍛煉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龐春.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一些寓教于樂的策略[J].學周刊,2015(1).
[2]王普英.如何激發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