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標
摘 要: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M行小學數學的高效教學,教師首先要通過科學、合理、多元的方法和策略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擁有學習的熱情和動力,進而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到數學的學習中,實現學習質量的提升、綜合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興趣教學
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數學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充分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基礎水平和教材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而達到這個目標的重要步驟就是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分析和工作經驗,重點總結并歸納了提高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討論。
一、導課階段激發興趣
通常情況下,課程的初始階段只有短短一兩分鐘,教師倘若能夠在這個階段進行成功的課程導入,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這短暫的時間,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即將學習知識的興趣,從而有助于讓他們的目光從課間的休息中快速集中到課堂上,并且能夠在興趣的引領下進行知識的深入學習,為整堂課教學效率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引入“乘法”時,教師可以在導課時和學生進行計算比賽。這時,教師在黑板上寫下諸如3+3+3+3+3+3、6+6+6+6+6、8+8+8+8+8+8+8+8等題,并進行師生競速賽。結果學生會發現,當自己還在把一個個的數字相加計算時,老師已經輕松地把正確答案寫了上去。這時的學生會對教師快速且正確的計算方法產生濃烈的好奇心和興趣。教師據此進行乘法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一切的科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并且是對生活問題和現象的解決與解釋。數學也是如此。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把握數學的這個特征,將數學知識和學生觸手可及的生活問題進行結合,讓學生發現數學對于解決自己生活問題、提高自己生活質量和效率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進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能夠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實現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講解“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大家都是高年級的學生了,可以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媽媽給你10元錢,讓你去村口的小賣部買一袋醬油、二斤蘿卜和兩節電池;我們知道一袋醬油1.5元、一斤蘿卜0.8元、一節電池1.5元。那么這些錢夠買這些東西嗎?如果多,需要找回多少錢;如果不夠,需要補多少錢?”這樣的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其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同時掌握數學知識,取得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揭示美感激發興趣
數學雖然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嚴謹性和科學性,卻也有很強的美感在其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抓住數學的美感,為學生進行充分的展示,讓學生發現數學之美。這對農村的學生而言,更可以讓他們看到和鄉村趣味、田園景色迥然不同的科學之美,從而在獲得全新視覺和靈魂享受的過程中激發學習知識與探究本質的興趣。
例如,在“對稱軸”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領略對稱圖形帶來的美感;在“九九乘法表”中發現3×9=27,8×9=72;6×9=54,5×9=45中27和72、54和45的奇妙規律。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在感悟數學所帶來的奇妙規律和美感中提高知識記憶,激發探究興趣,促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四、課外活動激發興趣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因此安安靜靜地在課堂中聽課容易引起他們對學習的厭倦。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活動中找到符合自己的興趣所在,在更加寬廣的范圍中學習數學。一般而言,課外活動可以分為兩種實現方式:
1.課外探究
課外探究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的不同表現方式,進而激發對數學知識的興趣;還能夠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數學的產生過程,理解本質含義,進行知識鞏固。例如,在進行“比與比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計算出自家房子的高度,讓學生發現比例的趣味所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綜合競賽
由于小學生具有較高的爭強好勝心,因此教師經常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知識競賽,可以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激發學習的熱情,并在活動中鞏固知識、獲得自信心。比如 “乘法計算擂臺賽”“最強大腦競速賽”(針對加減法或四則混合運算)等,讓學生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激發為獲得佳績而努力學習的熱情。
總之,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需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好奇心和熱情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數學的學習和探究之中,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掌握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金芳.小學數學興趣的培養[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5(1).
[2]楊方榮.淺析小學數學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學生之友(中考月刊),2009(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