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群
【摘要】傳統文化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課堂是傳統文化學習的主陣地,大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作為高層次教育,有必要承擔起傳統文化教育的責任。本文從契合生活實際、挖掘教材內容、實施活動策略、加強實踐應用等方面,探討了大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大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在全球文化、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西方國家的文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融入我們國家的人民心中。而民族性才是文化最本質的屬性,只有銘記民族性的文化,才能保障國家的穩步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流傳幾千年后經典文化的聚集,值得我們后輩感知與發現、傳承與發展、創新與應用。大學語文教學時,可以通過巧妙的滲透,將傳統文化的內涵傳遞給學生,彰顯課堂別樣風采,發展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傳承文化經典。
一、契合生活實際,感知文化意義
傳統文化在生活中得以孕育和發展,為滲透傳統文化,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文化的意義,有必要契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依托民俗風情,探尋傳統文化的足跡。依托傳統節日為突破口,實現巧妙滲透。
一是組織學生到實際生活中調查訪談。如《秦腔》展現了中國古老戲劇的魅力,為延伸學習,可以以小型課題研究的形式,到真實的生活中,展開關于中國戲曲的研究,遍尋當地是否有特別突出的戲曲形式,了解它的發展和傳承過程。通過與長輩、研究學者的溝通,再經過查閱資料等環節,完成課題的調查和學習過程,完成調查報告,寫作調查心得,并與其他同學、老師分享心得體會。基于調查訪談活動,挖掘本地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文化認同感。
二是參與生活中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比如春節參與寫對聯、剪紙活動,學習對聯的寫作方法,并與長輩、同學們互動分享自己寫作的對聯。還可以與前輩們參與動手實踐,參與剪紙活動。將一張張漂亮、寓意深刻的剪紙制作出來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交流和查閱,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及剪紙文化。還有元宵節做花燈猜燈謎、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等。
將這些活動以較自由的形式布置下去,再分享收獲與成果,能促進學生深入感知傳統文化的意義。
二、挖掘教材內容,探索文化內涵
將很多優秀的文章、思想進行整合,就得出了教材。教材中的文本,包含了很多優秀而極具魅力的傳統文化知識,傳達著人們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愿望,囊括了各地的風土人情。通過學習教材,實施課堂教學,能促進學生探索文化內涵。
一是分析文本內涵,探尋傳統文化足跡。如《老子》二章的學習,向學生們傳遞了老子的道家思想,“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是老子的中心思想,與現階段社會的和諧共處似乎有相同之處。通過文本學習,可以將其與現實結合起來,鼓勵學生探索其現實意義。還有《論語(節選)》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學會做人處世。《聲聲慢》《蝶戀花》等古代優秀詩詞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感悟到古代詩詞的精神魅力。通過分析文本內涵,學生可以發現傳統文化的足跡。
二是踐行多元方式,感悟傳統文化內涵。可以引入多元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站在多角度,對傳統文化獲得不同的體驗。比如學習《定風波》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這首詞對應的歌曲,學生聆聽和感受歌曲,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借助情景劇的形式,表達出對這首詞的理解。又如《孫子兵法》相關章節的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模擬部分場景的形式,創造性地表現其中的法則。
通過挖掘教材中的內涵,讓學生深入感知和理解,能促進探索文化內涵。
三、實施活動策略,領悟文化魅力
大學階段,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較多,可以將學生生活中、學習中的片段集中起來,鼓勵學生參與不同形式的趣味活動,結合所學語文內容,在活動中感知、體會與深化理解,領悟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是參與專題講座活動,吸收與交流傳統文化。基于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通過收集相關信息,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專家、學者或文化領域帶頭人開設的講座活動,或者在學校內,邀請傳統文化研究學者到學校來,組織與學生的交流活動,分享傳統文化精髓,并激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是課外拓展學習活動,感受與探尋經典魅力。基于學生感興趣的關于傳統文化的某方面,鼓勵學生拓展學習,參與第二課堂。比如參與“家鄉采風”“文化之旅”等活動,在課外活動中,探尋傳統文化的足跡。通過拓展活動,學習理論,參與實踐。
通過實施活動策略,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將傳統與現實結合起來,在活動中探索和創造。
四、加強實踐應用,優化文化素養
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其實聯系非常緊密,只是我們經常會忽略它的作用。新時代下,在大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該多鼓勵學生發現其應用之處,展開生活中的探索與應用,促進文化創造的實現。
一是在基礎生活中應用。比如將蘇繡、旗袍與服飾設計結合起來,設計出具有中國風味的服飾產品。將美感設計、文化傳承與生活必需品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展現出傳統文化的特殊魅力,在應用中創造新的世界奇觀。或者將舞龍舞獅應用到體育學習活動中,借助舞龍舞獅的趣味性和動作特點,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身體靈活性,在生活應用中發現其應用之處。
二是在文化活動中應用。在日常的音樂學習或節日活動中的表演環節,可以將古代戲曲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感悟旋律,并應用到表演分享娛樂活動中,感悟其中的旋律、故事性和內涵。或者將剪紙設計、琵琶、古箏樂器競賽表演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激發學生的表現力和創意思維。
五、結語
“滲透傳統文化,彰顯別樣風采”,大學語文教師需要將傳統文化滲入作為一項神圣的職責,以身作則,傳遞文化能量,在學生心中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讓學生承擔起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的重任,在前行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