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婕
摘 要:德育要避免空洞說教,要提高有效性,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文章從社會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徑、學習生活中德育意識的有效滲透、德育須建立“小中見大”的視域等方面,研究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提高德育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德育工作;有效性;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6-0016-01
德育是立德樹人的教育,往大處說,德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性工程;往小處說,德育關系到學生個體的可持續成長。時代在發展,學生的成長環境也發生著多種多樣的變化,因此,教師必須重視研究德育途徑,增強德育實效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社會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學校德育教學中,社會公民教育可以分為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愛科學、愛勞動等具體范疇。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范疇的最大問題就是失之于空,學生的認識有時不深刻,而其后續問題在于:空洞的說教不足以支撐學生成長所需要的德育根基,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及學生生活經驗的增加,無根之木容易被一些歪風吹彎甚至是吹倒。因此,教師需要尋找新的有效的德育途徑。分析道德與法治課程一年級的教材可以發現,新版教材高度重視學生對德育知識的有效學習,從基礎年級開始的道德教育與法治思想教育,一方面延續了傳統的愛祖國、愛人民的基本內容,另一方面又很務實地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將道德與法治的教育觀點有效地建立在學生的生活認知之上。這樣的教材編排,給了德育工作一個有益的提示,就是德育不能超越學生的生活經驗層面,而應在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認知的基礎上去構建德育認知的大廈。當然,在德育工作過程中有一點必須高度重視,那就是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培養。盡管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且認知能力有限,但小學階段的六年正是學生認知能力快速發展的六年,在這六年里教師如果能夠始終高度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則德育將有明顯的效果。簡言之,德育的有效途徑有很多,但都需要重視學生的經驗與認知基礎,以及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事實上,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德育途徑,其源頭也正在此。
二、學習生活中德育意識的有效滲透
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德育意識的有效滲透。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并經由思辨途徑,最終實現德育目標。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人,是離不開生活與學習的背景的。在學生生活的物質世界,有著國家的象征,如國旗、國徽;有著家鄉的象征,如家鄉的歷史建筑、歷史人物、風土人情;有著家庭的象征,如家人的成長歷程、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梢圆豢鋸埖刂v,無論是道德,還是法治,其思想均蘊含其中。當國慶節來臨,學生有機會親臨首都或者從電視中看到升旗儀式時,內心容易升騰起一種愛國情懷;而當學生在家鄉感受家鄉風俗、感受家人關愛時,也會有一種精神感悟。這其中的道德與法治因子在哪里呢?教師可以用一些事實來引領學生進行思考:在生活中,父母和老師教我們熱愛環境,教我們做事不拖拉,教我們要做一個精神向上的孩子,這實際上是在培養我們的一種積極的自我意識;而在清明節、中秋節、國慶節、春節等節日里,感受到的則是對先人、對家人、對國家、對社會習慣的一種尊重與傳承。進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只有將自己與他人聯系起來,并互相幫助、積極向上,才能讓自己所生活與學習的環境更加和諧。顯然,在這些事實的分析中,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增強,思想認識得到提高。
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遇到學生提出的一些“古怪”問題:“生活真的很美好嗎?在學校要做這么多作業,哪有在家玩開心呢?”這樣的問題,與德育有關嗎?那就要看教師怎樣引導。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展示國外一些發生戰亂的國家的孩子的生活困境,這時,學生們一下子就安靜下來。有的學生說:“我們能夠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安心讀書,能夠在家里跟爸爸媽媽一起快樂地玩耍,這真的是一種幸福。如果像有些國家一樣亂成一團,才真的不好呢?!边@樣的一種比較,自然地讓學生的思維進入一種思辨狀態。而學生所說的“才真的不好呢”看似隨意,卻意義深遠。其實,這不正是在其心中種下了“有了道德與法治的約束,社會才能和諧”的種子嗎?這樣的種子,在學生將來遇到新的事物需要判斷的時候,就極有可能成為一株有力的樹,形成支撐起他們精神成長的力量。
三、德育須建立“小中見大”的視域
德育說易也易,說難也難,就看將其放在一個什么樣的視域中去觀照并思考。就當前來說,德育工作需要建立“小中見大”的視域,確信德育并非小事,但德育又要從小處做起,只有這樣才能對德育形成準確的定位。從這個角度講,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道德與法治將成為兩個關鍵詞而貫穿德育的始終。在生活的小處,道德的力量無處不在;在社會的大處,法治的力量保證了社會良性發展的底線。在德育教學中,要多從學生生活中的“小”出發,逐步走向“大”。
四、結束語
總之,學校德育的有效途徑不在于空洞的說教,而在于基于學生生活實踐的體驗與思辨。堅持這樣的思路,就可以在學生的思想中種下道德與法治的種子,并慢慢成長為支撐學生成長的繁枝茂葉。
參考文獻:
[1]侯斌斌.小學德育主題活動有效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2]王繼兵.有效德育:讓生命旅程行得更遠[J].江蘇教育研究,2012(09).
[3]章建明.“培源—奠基—固本”有效德育模式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