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毅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中,借助語文課堂這個有力平臺,可合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我國民族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這是每一位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另外,傳統文化的融入,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豐富語文課堂內容,拓展教學外延,最終達到提高語文效率和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是新時期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途徑。作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承擔起這份責任,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地滲入傳統民族文化,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語文教學的作用。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對于語文教材中的經典古詩文等優秀作品未進行詳細講解,學生在學習時缺乏獨立思考,幾乎完全依賴于教輔資料,學生對這樣的語文課程學習缺乏興趣。我國的傳統文化內容多,涵蓋范圍廣泛。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從各個方面了解我國文化的發展歷程,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素質。另外,還能鍛煉并提高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可行策略
(一)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內容
高中語文教材經過了嚴格的編排和篩選,一篇文章既要具有文學作品的藝術性與審美性,又要具有傳統文化的經典教育意義。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把握文章的特點及文化內涵,在講述課文的過程中,需要將文章含有的傳統文化觀念以及深厚的文字底蘊講解出來,讓學生的思想得到進一步提升,并對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深層次的理解。教師所講授的課程,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建立民族自信心,并在思維上形成一種探索深層次文化的意識,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書寫的文章更具文化內涵。
例如:教師在講解韓愈的《師說》時,需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將文章的主要精髓提煉出來,供學生學習。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入手,讓學生帶著疑問完成文章的閱讀,并思考:“古代有哪些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以文章的歷史背景著手,通過講述文中人物的性格以及歷史相關事件,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深刻含義,由于文章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價值,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需要從審美的角度出發,尊重原文的內容,學習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精神。
(二)充分了解作者情況
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模式認為,學生在解讀文學作品之前,先要對作者的生命歷程有基本的了解,才能以作者的角度去分析文章,避免在思想情感上出現方向上的錯誤。為進一步保障學生能夠認知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學生需要詳細查閱與作者相關的歷史資料,才能進一步搜索文學作品中有價值的信息。
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講解李清照的詩詞時,首先需要讓學生清楚這樣一個問題,作為宋代的著名女詞人,她的一生有怎樣的生活經歷及情感變化,在創作不同詞曲作品的過程中,她經歷了什么?又為什么利用這種手法進行情感的表達?然后,學生按照李清照的詞進行前期和后期的分析,對于李清照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情感進行分析,根據不同作品的特點仔細思考,才能快速掌握她詩詞所要表露的真實情感。
作為中華民族進行語言交流的語種,漢語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更方便地進行情感交流。教師通過為學生建立一定的思維模式,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完成對文學作品的學習過程,能夠促使學生更快速地抓住文學作品的重點,掌握正確的語文課程學習方法。
例如:教師在講述《六國論》這篇文章時,由于首尾呼應特點,文章的內容以“弊在賄秦”為主,既能讓文章的結構更為緊密,又能確保文章內容更加完整,讓作者的思想得以充分展示。教師在進行課程講解之前,需要為學生建立這種整體性思維模式,通過思考古典文學中與對偶句式相關的文字,找到多數詩詞的撰寫規律,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讓學生能夠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更深層次地去理解文章內容。
(三)開展經典作品的拓展教學
高中的語文教材在編排過程中,收納了許多與古典文學相關的作品,這些作品有效地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傳承,并通過教師的正確講解進行弘揚。可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了解了文學作品優秀內容的一小部分,只能學到經典作品的皮毛。所以,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深層次地挖掘經典作品中有價值的內容,要鼓勵學生找時間熟讀原著,及時向老師提問,解決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程講解之前,首先,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能夠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充分理解和剖析;其次,教師應不斷提高個人文化素養,在教授學生語文課程知識的過程中,要不斷影響學生,確保學生更愿意主動去探索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教師在講解語文課程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的想法表示理解和認同,尊重學生的個人觀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促使學生個人學習能力逐步提升。
三、結語
本文對傳統文化滲透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針對實際情況,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對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懂得總結經驗,探索出更多符合實際教學要求的教學組織形式與互動模式,這樣才能夠有效實現新課程改革的各項要求。
參考文獻
[1]鄭英.如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
[2]王旭明.用“十二字標準”指導口語交際教學[J].語文建設,2017(4).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