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曉慧
摘 要: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情感目標列為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情感目標與教學的緊密結合,整節課灌輸給學生什么樣的情感教育,是衡量這節英語課是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之一。這是英語課程“新中之新”,也是“重中之重”的目標,充分體現了情感教學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關鍵詞:師生關系;學習興趣;樂于學習
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相關,結合工作實際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英語教師
在英語教學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知識,更需要關愛。關愛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責任,作為英語老師,除了要有精湛的業務水平、敬業的精神、全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傳道授業解惑時做到愛生如子。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小學生年齡比較小,但他們有一顆敏感而真誠的心,只要你真心關愛,他們一定能感受到。只有讓學生喜歡你,他們才會信任你,才會向著你引導的方向發展。在這么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學會了善于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里話。班級里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個別學生來自其他省份,他們都是農村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單親或者是雙親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缺乏的正是父母的關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疼愛。
二、創設愉悅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刺激力量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學習的催化劑,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欲。
善于創設英語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英語教學的原則之一。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進一步認識所學語言,深刻體會所學語言的真正用處,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巨大熱情。運用直觀的教具或者生動的多媒體創設情景,營造課堂氣氛,盡快讓學生從課間十分鐘回歸到課堂的四十分鐘來,這是關鍵。教師把學生帶入“情景”后進行教學,可直觀吸引學生的興趣,這也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深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挖掘教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樂于學習
在實踐教學當中,只有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新改版的小學英語教材蘊含著大量幽默風趣的情景片段和動漫,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學會活化教材,充分挖掘“吃透”教材。教師在課前認真備好課,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用新穎、靈活多樣并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使他們的心理活動一直處于主動活動的狀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新知識。
四、培養興趣,改革教學方式
作為英語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采取有效的、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張口說英語難,說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語更是難上加難。而我們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與人交流,因此教師應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例如,可以開展role plays,everyday English,guessing games等活動。也可以就學過的短文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對話表演或編排英語小做事等,使學生在實際運用中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運用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元素。多媒體技術集聲音、圖像、文字于一體,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形象、鮮活的動感內容,能創設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閱讀一向是學生的難點,因而課外的閱讀活動就尤其重要。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學生水平的課外閱讀材料,如幽默故事、人物傳記、民俗介紹、科普知識之類的文章讓學生多了解。通過多媒體的觀看,生動形象。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有助于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愉悅的心境去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有效的內部動力,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息息相關。因此,給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學習技能只是教師的職責之一,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與自信。有了興趣與自信,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快樂學習英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感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真諦。
參考文獻:
卞書琴.師生互動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J].魅力中國,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