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摘 要: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中,大部分老師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學生的成績方面,對于數學思維的研究與教學并沒有予以充分重視,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使學生取得了滿意的成績,但是卻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變得越來越低,學生無法獲得全面的數學思想。主要闡述了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史的教學原則和方法以及應用數學史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數學史;中學數學教學;應用
一、數學史的教育價值
1.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理解數學思想
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認為數學是晦澀難懂的,難以產生學習熱情。除了教學方法的不恰當會引起學生這種思想之外,學生自身對數學學科的錯誤認識也是造成學生無法投入學習的原因。通過將數學史與教學教學結合,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而且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理解與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
2.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數學學科領域中,古代數學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教師在數學知識傳授過程中,將數學知識與傳統數學史相結合,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我國數學文明的演進,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文化素養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眾多璀璨奪目的文化,而數學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文化素養的提高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際中,數學史的演進是數學文化的發展歷程,所以在傳統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數學史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并了解數學文化,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將數學史應用于數學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投入學習。著名數學家王梓坤院士曾經說過:“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教師的職責之一,這相當于給學生注入了長久學習并鉆研數學的動力。”在教學中貫穿數學大家的軼事奇聞,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學科的由來、發展和演進歷程以及數學公式、定理的起源與應用,通過將古今中外的數學思想進行比較,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數學家的創造過程,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古巴比倫的勾股發展史;中國的陳子、商高的勾三股四弦五定理;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關于勾股的歷史記
載;我國著名數學家趙爽巧證代數法;現代人將勾股定理應用于外星探險發現;北京數學家大會會標的設計及應用;費馬大定理的論證等等。通過各種生動的史料記載,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可以改變以往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重新拾起對數學的信心。
二、數學史在教學中的應用
1.結合教材內容,課堂教學中自然融入數學史
在數與代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數與代數的起源與發展歷程穿插介紹,并將在數與代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人物與數學思想的照片向學生展示,將正負數和無理數的歷史、一些數學符號的起源與發展、與數學思想有關的思想算法(如《九章算術》、秦九韶法)、古函數思想的起源發展歷程等介紹給他們。在立體幾何圖形部分,可以將數學知識與歷史知識相結合進行介紹。例如:引用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將幾何演繹體系對數學發展和人類文明的價值引入人們的思想中;介紹勾股定理的起源、演進及發展歷程,讓學生了解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美與靈活之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教學環節全面滲透數學史
“數學在人類文明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數學知識的教育就如同數學文化的教育。”數學教學應該詳細介紹該學科的起源、演進及其發展應用,以幫助學生形成數學的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想實現這一愿景,僅僅將數學史引入數學教學中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灌輸數學思想方法,將數學思想貫穿于數學的教與學之中。這里的貫穿不僅僅是簡單地引用或在課前講述背景知識,或者在教授例題時引用古人的思想方法,而是應該將這種方法應用于課堂的始終,也就是將數學史采用適當的方法貫穿于數學課堂的始終。
3.數學史融入數學課堂教學的討論
這要求老師形成一種新穎的數學觀念和方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數學史融入課堂教學,與學生一起探討數學的發展,通過探討某些知識點的歷史由來,能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低效的問題,從而實現數學課堂高效教學。
數學史在數學知識的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運用數學史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把握各種各樣的條件和線索,將數學知識與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運用和體現。這也是教師改變傳統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創造性變革的重要體現。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為中國數學界的進步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T.帕帕斯.數學趣聞集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3-65.
[2]朱哲,張維忠.中小學數學課程中數學史的呈現方式[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3):1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