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鳳
摘 要:通過具體分析化學課堂引入網絡資源的實踐途徑,讓化學與網絡邂逅,有利于全面提升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化學;網絡;實踐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已逐步成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引進網絡信息資源,不僅能深化高中化學教學改革,還對高中化學教學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運用媒體、網絡資源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在新課導入階段就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其思維引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說,一堂課教學是否成功,與能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著最直接的關聯。對此,教師可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從而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進行《離子反應》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充分發揮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探究實驗的功效,采用觀察、思考與交流等方式,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掌握本課時的內容。這樣做,一方面通過實驗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實驗使學生經歷感性認識再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有一個飛躍,提高學生的實驗意識。
二、運用多媒體講授新課,突出化學教學重難點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然而即便如此,仍難以讓學生產生有較深的認識,無法全面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甚至還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因此,教師在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更應積極引進網絡資源,利用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等特點,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幫助教師講清難以講清、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效突破高中化學課程教學的重、難點知識,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硫和氮的氧化物》一節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可逆反應的概念、SO2的漂白原理等知識點,老師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講授新課知識,通過引入平常看電視時,天氣預報播報后,還有哪些關于環境方面的報道?展示空氣質量日報。在空氣質量報告的各項指標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指數。空氣中有多種物質,為什么要選擇這兩種污染物的指數報告?它們有什么危害?SO2對環境的影響,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社會生產生活中的作用這就是我們本堂課所介紹的內容,今天我們首先共同討論關于二氧化硫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快速融入化學課堂教學過程;然后,老師再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SO2是怎么產生的圖片,促使學生能夠直觀感受SO2的產生由化石燃料、硫、硫化物的燃燒以及由火山爆發等引起,從而深入感受化學物質不合理應用的危害。這樣對突破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即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等知識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引導學生自我探究,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
在解答化學問題時,引進網絡信息資源,能促進學生展開更深入的探究。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課堂所學知識,往往生搬硬套,很少有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消極的學習態度,十分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開闊與發展,甚至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對此,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自我探究的引導,在面對問題時,能更多的思考與探究。此外,作為一名教師,應提前做好課前的備課工作,備課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不僅要精心備課,更要通過備課明確知識要點,從而幫助學生更地解決重難點問題。做到此點,需組合應用網絡信息資源。
如,《金屬的化學性質》一節內容的備課,可通過網絡,網站中找尋鈉與水的反應、鈉與水的反應實驗現象的觀察與解釋等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源,將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制作滿足教學要求的課件或視頻,然后將之運用到高中化學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在網絡信息資源的幫助下,教師可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屬鈉與水的反應,解釋鈉與水反應的各種現象,設計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裝置,以及鐵與水蒸氣的反應,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拓寬學生視野,保證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與探究。
總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也發生質的飛躍。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善于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將其積極引進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讓豐富的網絡資源成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助力,輔助化學教學過程能夠順利進行。此外,為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應重新審視自身角色定位,積極引導學生整合網絡信息資源,以便為更好地滿足教學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光輝,姚開杰.高中化學網絡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01(8):65-68.
[2]韋鴻岸.新高中化學網絡課程的構建和實施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2(1):47-49.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