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標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方法都發生了變化,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成為教育工作者治理研究的重點。引入探究式教學方式,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分析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運用,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北師大版
探究式教學是新時期重要的教育手段,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F階段,數學在小學教育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加強對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在開展探究式數學教學過程中,圍繞學生展開相關的教學活動,通過學生獨立探究或小組合作學習等模式,重視學生的個人體驗。這種教學方式具有極強的研究與探究性質。
第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探究學習,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促進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第二,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學生收集與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總之,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能夠有效提升整體教學效果,促使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
二、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
1.創設有效的探究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根據小學生年齡特征,小學生對游戲具有由衷的熱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創造游戲性質的探究場景,將游戲場景與小學數學知識有機結合,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有效的游戲場景。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各個圖形,讓學生從中挑選出規則的圖形。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圖形進行分隔,將其分割成常見的三角形、正方形與長方形。通過這個游戲探究活動,學生能夠認識到三角形是所有規則圖形的基礎。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還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圖形,對提升整體的數學教學效果也具有重要意義。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性教學模式下,必須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尊重學生,通過有效的引導與啟發,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F階段,小組合作學習是實施探究式學習的主要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數學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等,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年、月、日》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認識到閏年、平年,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對1900年到2100年之間,哪些是閏年、哪些是平年進行探究,然后找出其中的辨別規律。在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了“除以4”辨別規律。之后,教師又提出,2096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學生通過除以4,判定2096年是閏年。教師給予學生及時肯定后,又提出2100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閏年。但通過查看萬年歷等工具發現,2100年是平年。通過這一情況,更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年月日之間的規律更加感興趣,會更加主動地進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還有利于開發學生的眼界與潛力,發揮探究式教學的效果。
3.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可以說生活中處處能夠體現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養成探究意識。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與減》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有效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一個模擬的超市,讓學生輪流當收營員,讓其他學生扮演顧客,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所有出入的賬目能夠符合超市實際流程,保證生活化場景的完善性、合理性。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對加法與減法的認識,讓學生對加減法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能夠運用這些數學加減處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探究模式,更加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以便今后在學習中更加刻苦,在生活中留心觀察。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探究式學習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有效的游戲情景、生活情景等,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等模式,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連鬼魅.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教學研究,2015,17(8):54-55.
[2]張小龍.探究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15,17(8):32-33.
[3]范興梅.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模式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1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