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重進行識字教學,為學生學習語文打好基礎,增加學生對漢字的儲備量,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合適的識字教學方法。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分析研究
小學語文識字技巧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識字的重要方式,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識字的教學方法具有創新性。識字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或語言表達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創新小學語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意義
(一)為語文閱讀、寫作打好基礎
新課改明確提出低年級小學語文要將識字教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重點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前提,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增加學生的漢字儲備量,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應該循序漸進地逐步增強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今后語文的延伸奠定基礎。
(二)促使學生發展語言能力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建立在識字能力的基礎上,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是語文課程中的兩個重要內容。漢字在這兩個重要內容中是基礎環節,扎實的識字能力,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得心應手,在與人交流時能夠正常表達想要訴說的內容,不會因為對漢字的不熟悉,而出現說不清道不明的現象。
書面表達能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交流能力,隨著現代化社會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人們基本上都會使用手機和電腦等新媒體設備,在發短信或社交工具交流的時候,需要對漢字扎實掌握,從而在信息交流中,能夠準確表達清楚,不會因為漢字使用不得當而造成誤解。
(三)促使學生發展智力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需要學生進行手腦并用的記憶方式,這種記憶方式一定程度上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并且手腦合作記憶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用腦靈活度,開發學生的智力。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在日常交流中,學生通過對漢字的掌握認識,通過漢字的組合會增加學生的語言幽默性或語言魅力,提升學生的智力,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學生的情商。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方法
(一)游戲法
游戲教學的方法是新課改的產物,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對于漢字的認識能力較低,缺乏自我的管理,在課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對于新鮮的事物非常感興趣,這都是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那么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塑造豐富有趣的識字教學課堂。
比如說,學習漢字“雞”,在識字過程中,學生對于陌生漢字的記憶速度慢且記憶不深刻,容易遺忘,那么教師可以采取猜謎語的記憶模式,老師說學生猜,會提高識字的能力。老師說:“頭戴大紅花,身穿漂亮衣,真像當家人,早早喊你起。”用這樣的互動的游戲方式,增加學生對“雞”這個漢字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二)故事法
講故事的方式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的,這種方式學生也更容易接受。那么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漢字的由來講述一個相關的有趣故事,激發學生的識字熱情。我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自然學習的難度也較高,每個漢字都有一個歷史典故,運用故事法可以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的了解。
每學一個生字詞,教師都可以挖掘其背后的歷史典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娓娓道來,便于學生理解,也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比如說:“倉”字,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倉頡造字的傳說,讓學生能夠在益智故事中,提高對漢字的理解記憶。
(三)聯想法
通過一個生字聯想到另一個生字,通過關聯性達到記憶延伸,歸納相同類型的生字能使學生有效記憶,豐富學生的聯想能力,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掌握字詞組成的結構,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比如說“休”字,就是由“人”和“木”組合而成,那么就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讓學生思考,“休”字就是指的一個人靠在樹木上休息,通過聯想法,激發學生的發散性記憶模式。
(四)字形法
字形法簡單來講就是根據漢字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比如說:“車”字是一個象形文字,是通過古代的車子演變而來的,那么就可以讓學生觀察古代的車子是什么樣的,通過漢字和真實事物的對比,理解記憶相關的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事物,都要養成良好的識字習慣,把物品和漢字結合起來,對照著進行分析理解記憶,按照形狀的不同,記憶對應的文字,達到良好的識字效果。
通過游戲法、故事法、聯想法、字形法四種方法進行有效的識字教學,增強識字課堂的趣味性,增加學生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漢字的吸收,逐漸累積學生的漢字儲備量,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打好基礎,并且為今后學生的語言發展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學生情商、智商、言商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張亮.我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反思[D].蘇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