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至關重要的階段,由于小學生受各種因素的限制,他們屬于不成熟的學習個體,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啟蒙教育。而教師能否在課堂上進行有效提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啟蒙階段是否能培養強大的思辨能力,所以教師應該重視課堂上的有效提問。基于此,結合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部分問題,分析和探究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
在教學活動中,提問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前提,課堂上的提問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開始,也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和增強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現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還存在諸多不足。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效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全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分析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而探究教師如何有效提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現今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課堂提問流于形式,問題設計缺乏創新性
現在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提問仍處于一問一答的模式,認為這樣的模式簡單有效,只是簡單地走走形式。結果也往往適得其反,因為這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缺乏整體性的把握,對內容沒有一個具體的框架,并且所學知識零零散散,不利于長期記憶。再者,學生若是習慣了這樣的學習模式,會養成對問題只做淺層次的分析和回答的習慣,毫無疑問,這樣的問題設計是缺乏創新性的,并且這種固定的課堂提問形式會讓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缺乏深度和廣度,因為他們認為老師總會幫他們解決問題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和對學習的主動性。
2.課堂提問量大,缺乏啟發性
許多老師在對文章開始學習以前,會讓學生帶著問題先看一遍文章,誠然這是有好處的,但是很多老師在學生泛讀課文的時候就提出很多問題,雖然問題都比較簡單,但是由于大量的提問會讓學生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要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記住這么多問題,并且在泛讀課文中把答案找出來,之后還要一一回答,不得不承認對小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會讓學生沒有時間思考問題的來龍去脈,而只顧著“完成任務”,這對學生的啟發性思考是不利的。
二、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1.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究
一個好的問題既是令學生感興趣的,也是緊扣教學要點的,更是能充分體現學生思考辨析能力的。設計問題的關鍵要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思想,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能夠在問題中自主思考探究,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進行小組交流合作,所以課堂提問也是一門藝術,老師不能一味地為學生灌輸知識,解決他們不能回答的問題,而是要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問題,要明確問題的目的,要能圍繞一個中心,循序漸進,提出層次逐步加深的一連串問題,并且要讓學生明白問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問,讓他們能從問題中再發現新問題,這對于學生思維的創新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
2.提問要具有開放性,要貼近生活
對于有些問題,也許只有一個答案,這就要求老師在提問時要巧妙地避開答案的唯一性,讓問題具有開放性,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考能力。此外,很多時候學生會覺得單純地學習課本知識枯燥無味,所以老師的提問不應局限于課本,而要結合教材內容,聯系實際生活,經常插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在保證新鮮感的前提下豐富課外知識,培養發散思維,同時也學會知識遷移的方法。
3.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
由于小學生自制力不好,并且大部分人貪玩偷懶,當然,這是孩子的天性,可以理解。面對這樣的問題,老師只有確保課堂氛圍活躍的情況下,學生才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提問中來。具體做法是: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性,由于小學生處于思維高度活躍的階段,不同的學生想法不盡相同,所以,對于回答正確與否應不必太在意,只要學生敢于參與,敢于回答就是值得表揚的,老師要學會表揚學生,而對學生的這種表揚會在學生之間形成一良性種競爭;同時,老師要善于發現不同學生的優點,教學過程中語言要幽默風趣,經常與學生互動交流,以朋友的身份經常開展一些有趣的小活動。以上所言,目的是維持一個活躍的氣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和熱情,讓提問的價值最大化體現。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需要技巧并且要求老師不斷為之創新摸索的。在對學生的提問中,一定要設計出合理的問題,學會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鼓勵性的評價,開展具有創新性、開放性的教學,才能最大化體現提問的功能和價值,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辨析能力,做好學生的啟蒙教育。
參考文獻:
[1]王秀敏.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有效提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4).
[2]楊春艷.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提問設計的研究[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