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英
【關鍵詞】 生物教學;環境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117—01
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逐漸覺醒,為了更好地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國家提出了在教育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這一舉措在落實過程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更是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呢?
一、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 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在我國教育改革之后,倡導實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在這一目標中,讓學生具備環境保護意識是其中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當學生具備了這一意識之后,學生才能提高自身素質,注重環境保護,進而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二) 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當前我國大力倡導環境保護,但是就實際的環境保護落實情況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很多公民的環保意識淡薄,并沒有積極地參與到環境保護活動中去,這樣就導致環境保護效果不理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初中生作為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他們具備環境保護的責任感之后,就會從自身做起,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進行保護。而在初中生的帶動下,將會有更多的公民注重環境保護。所以說,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是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
二、初中生物教育中環境教育滲透措施
(一) 立足教材滲透環境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教師主要是依據教材來開展教學工作,生物教材中的每一課內容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而且其中都蘊涵了豐富的環境保護知識。鑒于這樣的情況,初中生物教師想要有效地滲透環境教育,就應該立足于教材,以教材為基礎開展環境教育。
比如說,教學《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一課內容時,教師就列舉具體的例子。例如,目前熊貓等生物的數量已經十分稀少,而恐龍等生物已經滅絕。導致這些生物無法生存下去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環境的改變是最重要的。教師通過具體實例的講解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樣有助于學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積極投身到環境保護活動中去。
(二) 結合教學活動滲透環境教育
在開展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來組織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活動來滲透環境教育。在以往的生物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語言講解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活動模式較為單一,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結合現代化教學技術來創新教學活動,這樣環境教育的滲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教學《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一課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制作一個課件,在課件中需要重點突出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一內容。然后當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這一課件,通過課件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而引導學生要保護自己生存的環境,這樣人類才能更好地繁衍生息。
(三) 通過主題班會滲透環境教育
教師想要對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進行有效培養,不僅要從生物教學入手,還應該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主題班會。通過開展與環境有關的主題班會讓學生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從我做起保護環境的正確觀念。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主題為“動植物瀕臨滅絕”這樣的主題班會,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6人左右并且選出一名小組長。小組組員課后可以結合教材利用網絡來收集更多的相關資料,然后由小組長負責整理并形成一份較為完整的資料。在班會上簡明扼要地為其他同學闡述有哪些動植物因為環境的改變而瀕臨滅絕,面對這樣的情況又該怎么辦,最后由教師對學生們的建議進行總結。通過開展這樣的主題班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環境保護中,是一舉兩得的措施。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滲透環境教育,初中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到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關系,能夠認識環境的改變對人類生存的不利影響。在這樣的基礎上,初中生就會逐漸地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進而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為維護人類生存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生物教學中環境教育案例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4]GHB0041)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