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云
[摘 要] 作為小學音樂課程體系的主要構成要素,音樂欣賞是培養并提高學生音樂藝術素養的有效途徑。合理而有效的音樂鑒賞教學既有益于提升學習質量,培養審美情趣,還能夠促進學生在音樂藝術的高雅殿堂之中接受音樂的熏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音樂老師需在結合小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表現的基礎上,根據其特有的學科特征,探索出一套科學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和感受,培養并提升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和音樂創新能力,促其音樂思維得到進一步拓展。
[關鍵詞] 小學音樂;音樂欣賞;欣賞教學;教學研究
音樂欣賞顧名思義指的是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小學生進行音樂欣賞能夠更深入地體會到音樂作品中所匯聚的情感以及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小學階段,音樂老師應結合小學生學習特點,根據學生在學習音樂作品時的實際表現,探尋適合小學音樂欣賞的有效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同時,持續提升其音樂作品欣賞能力,繼而促其健康全面發展。
一、小學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現實意義
在小學階段進行音樂欣賞教學不僅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亦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除此之外,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育還具有三大積極意義,具體如下:
第一,音樂欣賞能夠培養并強化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音樂欣賞課本身就凝聚了豐厚的審美教育價值。它以音樂作品為基礎,將進行欣賞的人視為審美主體,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審美觀,通過聆聽音樂作品來感悟、體會其中所蘊含的音樂美。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促其感受其中的美妙,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審美情趣,繼而實現啟迪智慧、豐富音樂涵養的效果。
第二,音樂欣賞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聯想力。而培養并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創新力是小學時期的一大關鍵教育目標。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引發學生圍繞一個音樂形象展開豐富的聯想。節奏感強烈的音樂作品往往能夠帶給人們輕快、明亮的體驗;節奏舒緩的音樂作品往往能夠帶給聽眾美的體驗,引導聽眾展開想象。即便對于相同的音樂作品,不同聽眾也會產生不同的想象與體驗,有的人能夠在音樂作品中感受到大海的聲音,有的人能夠在腦海中形成藍天的畫面。所以,在培養學生聯想與想象方面,音樂欣賞作用顯著。
第三,音樂欣賞是認識并理解中華民族音樂精華的有效途徑。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學習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以及榮譽感,豐富愛國情感是一大關鍵教育目標。面向小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可將音樂欣賞課程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真正實現以上教育目標。
二、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
現在我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層次不齊,整體教學水平偏低,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理念都較為落后,課堂缺乏創新意識和創造力,課堂氛圍不濃郁,未將音樂欣賞教學的價值與意義予以充分展現,不僅嚴重降低了課堂質量,還妨礙了學生音樂欣賞意識的培養以及欣賞能力的提升。概況來講,我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四個方面。
1.教學方式單一,未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
現階段,很多老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時,依舊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將教材內容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不重視師生互動,還有不少老師一遍又一遍讓學生聽,可是在聆聽中又缺乏有效引導。音樂欣賞教學并非只讓學生單純地聆聽,而是應該結合識譜、演唱、演奏等活動,讓孩子喜愛音樂,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提升音樂欣賞水平。在這種以老師講課為主的教學形式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之中,缺乏思考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與此同時,受老師灌輸理念的影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認識主要源自老師,基本上不會再進行自我思考和感悟,使得音樂欣賞教學成了令人詬病的填鴨式教學,導致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思路、講述的理念去感悟音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比較注重音樂背景、音樂情感的分析和探討,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向同學們闡述音樂背景及其所蘊含的情感,未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感悟時間,不益于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
2.教學內容過于專業化,限制學生對音樂的欣賞
在傳統小學音樂教學模式中,其教學依舊以唱歌為主,部分老師為了能夠使學生掌握音樂技能,會要求學生學習基礎性音樂知識。受該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音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音樂專業性教學,忽視了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很多老師把音樂欣賞單純地視為唱歌學習。
另外,為了讓學生學會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往往會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之前對音樂作品進行章節劃分,并對不同章節的曲式結構進行單獨分析,強化學生對歌曲結構的認識,以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欣賞歌曲、盡快掌握演唱技巧。但是需要明確的是,盡管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音樂知識、盡快掌握演唱技巧、強化對音樂作品的認識,不過它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對音樂欣賞的體驗與感悟,另外,過分重視專業知識,也會給學生增加一定的學習負擔。
3.忽略對音樂本體的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匱乏
音樂教學要關注音樂本體,而音樂欣賞教學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音樂理解能力與表現能力,提高審美情趣,綜合提升音樂素養。目前欣賞教學的現狀是許多老師在音樂課堂上過分強調音樂背后的人物故事,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音樂創作背景,而對音樂欣賞缺乏興趣和興致。還有一部分老師未充分意識到音樂欣賞的重要性,認為音樂課還是主要以唱歌教學為主,覺得欣賞教學不重要;有的教師對欣賞教學的作品理解不夠,也使得學生的音樂欣賞意識始終得不到樹立和培養,更別提進一步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和水平。而這其實造成了音樂本位被削弱、與音樂欣賞教學目的背道而馳的尷尬局面。
4.學生不重視音樂課,課堂表現不積極
一些學生受傳統教育理念及父母的影響,他們認為音樂課不重要,認為音體美都是副課,不影響升學,學得好學不好無所謂。他們不愿意靜下心來聆聽、欣賞音樂,即便是對于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也只是聽聽而已,沒有靜下心來仔細品味其蘊藏的情感,更別提積極參與課堂的討論。
三、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措施
針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小學音樂老師,首先要避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應學會引導學生自主欣賞音樂,而非被動地全盤接收老師教授的知識。其次要避免過度強調專業性,對于小學生而言,聆聽是欣賞音樂的最好方法。此外要強化對音樂本體的關注,避免出現本末倒置的做法,最后老師要重視課堂管理,糾正學生不當行為,鼓勵并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積極表現自我,不斷提升個人音樂素養。下面,筆者就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展開深入分析,并給出具體性建議。
1.夯實專業基礎,提高老師音樂素養
在小學音樂課程體系中,音樂欣賞占據重要地位,它涉及內容廣泛,不僅包括樂器演奏欣賞,還包括歌曲欣賞等。這需要老師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以及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學常識、戲曲知識以及美術知識等,只有較為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進行生動而有趣的講解,獲取孩子們的關注。對同一個音樂作品,若老師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展開授課,或許能夠獲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充分利用音樂教師的才藝特點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如欣賞《野蜂飛舞》,會演奏小提琴的音樂老師示范演奏,班上的學生一定非常感興趣;又如欣賞二胡曲《賽馬》,當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演奏時,孩子的注意力肯定十分集中,效果肯定特別突出,不僅能夠讓學生全身心融入作品情境之中,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感悟作品美妙之處。學生看到自己的老師能演奏欣賞曲,對老師更加崇拜和信服,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有的音樂作品備受歡迎,被人們進行了改編并運用廣泛,這些樂曲選入舞臺劇、電影或者廣告之中,頗具有影響力。如《漁舟唱晚》就成了央視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在課上,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央視天氣預報時仔細聆聽欣賞該樂曲。綜上所述,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一首音樂作品時,可先將其視頻片段進行放映,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音樂作品背后所發生的故事,領會其凝聚的情感以及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因此,專業知識扎實、音樂素養較高、多才多藝、知識面廣的老師是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基礎條件,若老師本身就領會得較少,掌握得不精,那么他很難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
2.依托于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音樂欣賞興趣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步走進校園,開始成為一種教學常規手段。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彩的圖片、生動的視頻展現教材內容,有利于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另外,小學音樂教材涉及范圍廣,主題豐富,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重視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不過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不豐富,很難完全理解音樂作品中所描述的景象以及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此時,使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將隱晦的情感通過圖片和視頻進行展示,有利于孩子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相對于演唱、舞蹈等教學內容,音樂欣賞比較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對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學習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以此培養學生科學的欣賞習慣,提高其音樂想象力。如跟隨音樂律動、配合圖片欣賞、哼唱及演奏主題等,甚至還可以把孩子們帶到微機室,孩子們坐在電腦前戴上耳機欣賞音樂作品,并根據老師的引導搜集關于該作品的相關信息,反復聆聽主題樂句,甚至用電腦畫旋律走向及色塊。筆者曾聽過一節音樂欣賞課《跳圓舞曲的小貓》,老師引導孩子用圖形譜畫旋律、用色塊區分各樂段,并通過律動感受樂曲的情緒。一節課下來,二年級的孩子很好地感受到樂曲的情緒以及不同的樂段特點。
3.營造良好氛圍,提高學生想象力
輕松愉悅的氛圍更容易讓學生投入到音樂欣賞中去。眾所周知,良好的環境、愉悅的氛圍不僅能夠讓人們較為容易地消除緊張情緒,還能夠讓人們以輕松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去生活。那么應如何營造良好的氛圍、合適的環境呢?筆者認為首先老師和學生要保持平等地位,師生之間形成平等交流的關系,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尊重學生欣賞音樂時的個人體驗和感受;其次需要老師創設良好的音樂欣賞氛圍,貼合國家提出的“育人”目標,彰顯“環境育人”之作用,為孩子們營造積極健康的環境,讓他們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激發個人愛國情懷,陶冶個人情操,升華個人心境,提高音樂藝術素養。
像一些經典樂曲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如《玩具兵進行曲》《小狗圓舞曲》《四小天鵝舞曲》《乘雪橇》《動物狂歡節》,由于作品形象生動有趣,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眼前頓時浮現作品表現的形象。又如我國的優秀音樂作品,如《紅旗頌》《新疆舞曲第二號》《北京喜訊到邊寨》《二泉映月》《鴨子拌嘴》等。教師應及時肯定學生,適時引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與能力。教師不要僅僅滿足于課內,還可以挑選課外的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優秀作品,如舒曼的《快樂的農夫》、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肖邦的《雨滴前奏曲》等。
4.激發學生審美情趣,促其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音樂是審美教育,音樂欣賞則是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作品這就要引導他們發現美,即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然而,音樂藝術具有自身獨特性,與文學、美術雖然有共通之處,但也具有顯著差異,音樂藝術非常抽象并且較為模糊,對于小學生而言,真正領會其美并非易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老師應通過不同方法培養學生發現美的意識,引導他們自我探尋音樂之美。那么如何引導呢?筆者認為老師可充分發揮道具作用,通過優雅的文字、直觀的圖片加以引導,促使其發現美、感受美。
參考文獻
[1]陸曉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效性[J].基礎教育研究,2012,13.
[2]馮麗紅.上好音樂鑒賞課的做法[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02).
[3]葉波.論校本課程開發與特色學校建設[J].教育發展研究,2011,20.
[4]綦鑫.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3).
[5]譚秀文.牽手流行音樂,讓小學課堂更有活力[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12.
[6]王艷波.小學音樂鑒賞教學方法研究[J].中華少年,2016,(02).
[7] 徐琴.改進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策略[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6,(04).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