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崇琳
(西南大學,重慶市 400715)
【摘 要】近年來,經濟環境的巨變,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采用作業成本法。本文整理了國內的相關論文,從理論研究、適用條件、案例研究和經濟意義四個方面總結和回顧了我國作業成本法研究的狀況。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理論研究;案例研究
一、前言
2013年8月財政部會計司發布《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其中第三十六條規定,制造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經營管理特點與條件,適當引入作業成本法,該規定為作業成本的運用提供了政策制度保證。近年來,我國經濟環境發生巨變,產品制造直接生產成本比重下降,相對應制造費用比重上升且種類繁多,這使得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的應用有了現實土壤。本文將對我國學術界對作業成本法的研究進行整理和綜合分析,形成國內研究現狀的文獻綜述。
二、作業成本法的理論研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學者積極開展了介紹作業成本法應用理論為主的研究。從最初的整體理論介紹,到后來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作業成本法各步驟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理論探索。在這里,將國內研究大致分為作業成本動因、作業成本核算、作業分析、作業管理四類進行介紹。
在作業動因、成本動因方面,吳杰民(2003)提出當資源耗費與作業動因之間難以建立詳細的線形關系時, 可以先選篩選主要作業, 再確定作業中與主要成本消耗相關性較大的成本動因;趙息, 胥玲(2004)研究了作業成本計算中多成本動因合并問題;周松(2009)認為成本動因的研究及如何正確選擇成本動因是有效實施作業成本法的關鍵所在。在作業成本核算方面國內學術界少有理論研究,更傾向于采用調查研究和案例研究方式考察作業成本法應用方面的問題。在作業管理方面,張偉偉、趙西萍(2004)對作業基拙本量利模型中的可控因素進行利潤敏感性分析, 為作業管理提供數據基拙, 幫助企業提高作業理的效果和效率。沈漣波(2010)將全面控制概念和前饋控制思想引入作業成本管理中。張建剛(2013)結合脫硝催化劑公司的生產經營實際,提出了作業管理方案實施建議。作業分析方面,鄒先德、孟慶巖(2001)通過作業分析與作業分解,編制作業成本分析報表,將作業與成本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汪方軍、馮婕(2008)通過作業成本性態分析,考慮可控作業能力的機會成本對決策的影響, 建立產品組合決策的目標函數。
三、作業成本法的適用條件
自作業成本法引入我國后,學術界對于ABC在我國是否能夠全面實施一直存在爭議。一方面,由于我國產品生產環境發生變化,使得傳統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作業成本法的出現有助于企業更好的完成成本核算。另一方面,由于我國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作業責任人素質不高和會計師隊伍知識的不完備等,暫時還不能進行作業成本法的全面推行。孫曉魯(2003)從戰略成本動因分析入手,提出作業成本法在我國具有越來越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對于企業規模小、產品種類少、間接費用低和作業類型不穩定的企業則不宜采用。夏金海(2007)通過分析我國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從企業內部、行業之間、宣傳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在我國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對策。馮杰(2007)通過對作業成本法的適用條件和我國企業的應用環境分析,認為當時作業成本法在我國全面推進還為時尚早,可在個別先進企業中先行實踐,等待條件成熟。鮑新中,張春輝(2007)從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應用的一般條件、實施成本、實施的復雜程度以及適用企業等角度對作業成本法應用的一些誤區進行了分析,認為ABC的實施并沒有固定的框架和統一的模式,企業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具體實施。寧亞平(2012)通過調查分析得出,采用作業成本法有三個決定因素:產品差異性、間接成本重要性和市場競爭性。賈海青(2017)等人分析了《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蘊含的作業成本法指導思想,并根據新制度實施近一年來的具體情況,闡述企業實行作業成本法應具備的內在環境以及應注意的具體問題。
四、作業成本法的案例研究
目前,90年代末,我國開始嘗試將作業成本法應用于實踐,隨后一些競爭比較激烈且企業內部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如許繼電氣、東風汽車、美的集團等,已分部門采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并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國內學術界對作業成本法在各行業的應用研究較多。馬建立(1999)將作業成本法引入保險業進行應用研究并提出建議。林杰(2004)研究了作業成本法在電視行業成本核算的應用;龔華娟(2006)對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不同行業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李志學、張侃(2009)研究了作業成本法在自動化程度低,產品單一的石油行業的應用;李泰然(2011)認為高校教育成本間接成本比重大、種類多,作業成本法可以較好地解決教育成本相關的問題。
五、作業成本法的經濟意義
隨著作業成本法逐步推廣,廣泛應用在各個行業,關于實施作業成本法帶來的經濟后果,引起了學術界討論研究。于瀟然(2000)認為變動成本法核算時存在產品成本方面標準單一的問題, 可能導致成本信息失真.作業成本法能有效地解決前述問題,提高成本信息的真實性。馮麗霞、楊軍波(2012)選取實施了作業成本法和未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公司各21家作為樣本,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作業成本法的實施與企業盈利能力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之間的關系并不明顯。戴鈺慧(2016)以韓國SK集團在華投資、運營的子公司和合資公司中50家企業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研究,得出實施ABC/ABM的企業在實施后的非財務成果指標上要優于實施前,要優于未實施企業的結論。總的來說,目前的研究成果都表明實施作業成本法有助于成本管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鮑新中,張春輝. 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的應用條件分析[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07(01) .
[2] 汪方軍,馮婕. 基于作業分析與約束管理的產品組合決策[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5).
[3] 戴鈺慧. ABC/ABM企業管理會計對經營業績影響探析[J]. 財會通訊. 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