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王莘 樊重俊 浦東平

摘 要:在國際經濟走勢疲軟、鋼鐵需求走低、融資成本攀升以及國內供給側改革、鋼鐵行業轉型的大環境下,早期對鋼鐵行業電子商務的探討與實踐,已經不能完全符合目前的鋼鐵電子商務需求。供應鏈是鋼鐵企業生產及服務的重要載體,也是貫通鋼鐵價值增值的重要核心,因此鋼鐵行業的發展及轉型離不開對鋼鐵供應鏈的進一步研究與拓展,本文對新經濟形態下鋼鐵業面臨的機遇挑戰與應對模式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鋼鐵 電子商務 智能制造 發展模式 供給側改革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c)-065-02
近幾年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經濟走勢的疲軟、國際鋼鐵需求量持續走低和融資成本逐步攀升的情況下,國內也在進行供給側改革以及鋼鐵行業結構的優化轉型。“智能制造2025”政策的提出對鋼鐵企業未來的發展模式,尤其是在電子商務中的發展模式進行了較大沖擊。如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實現鋼鐵生產的結構化變革,全面降低生產成本、電子商務管理及各項服務成本,成為一個重要的命題。
1 鋼鐵業電子商務現狀及其挑戰與機遇
1.1 產品研發的現狀、挑戰與機遇
1.1.1 注重突破性創新,加強持續性創新
社會對鋼鐵需求的差異化,使得原有的生產創新核心轉移到新產品的研發,生產技術的革新也逐漸轉移到了大規模小批次技術的定制化革新。“互聯網+”環境下,用戶對產品的需求差異化逐漸加大,同時不同的生產商均開始為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而不斷努力。在強競爭環境下各個企業開始對自身的技術進行革新,因此要想在市場上保持持續的競爭力,需要形成突破性創新,且該創新需要具有較強的持續性。
1.1.2 創新與生產不應全部分離
在鋼鐵創新與生產分離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研究部門不斷專業化和層次化,且受到企業其他部門的管理技術制約。這也是傳統企業架構治理過程中按照不同職能劃分引起的環節分離,活動脫節的根本原因。在互聯網時代,需求與研發之間的響應周期對企業的銷售有較大的影響,使得企業的創新與生產不能完全隔離,甚至要深度融合。
1.1.3 高成本和長周期影響市場競爭力
傳統的鋼鐵生產,銷售是一個長周期的過程,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相對較差的情況下,導致產品的服務周期過長,成本過高。使得產品創新與產品生產之間產生分離。一般情況下,企業在設計產品與更新的過程是具有較強的迭代性,使得更新的速度總是遲于社會對產品的需求速度,這樣的服務模式嚴重的制約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1.4 技術水平相對下滑
產品研究與生產脫節的現象,導致企業無法想成持續的創新機制。然而企業的創新機制是推動企業產品創新與技術革新必要的流程,在目前這種機制下企業無法實現較好的產品創新與技術革新。同時由于服務響應周期的延長,不斷地增加成本降低了市場競爭力,加之部門協調效率的下降,造成產品不能協調的研發并制造出來,進而使得企業所生產的在市場中的技術競爭力進一步減弱,進而降低其競爭能力。
1.2 生產職能的現狀、挑戰和機遇
1.2.1 應用操作效率理念
傳統的制造生產型企業是以操作效率作為核心的。在規模經濟的前提下,不斷增加設備或勞動力的投入可以較好地提升企業的生產量,擴大銷售規模。在這個過程中,固定成本的基礎上不斷的提高生產規模則可以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管理成本將會逐漸增加,最終形成龐大的生產及管理網絡。
1.2.2 管理費用及實際成本的增加
在不斷提高單位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規模的基礎上,企業的協調管理成本不斷上升用以維護生產各個環節的穩定性及有效性,在完善這一過程的同時導致企業的管理成本不斷增加,進而扭曲了產品的生產成本,導致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逐步擴大。
1.2.3 生產不靈活,應避免完全改變生產力方法
在傳統的生產過程中,由于產品投產是以規模的形式進行的,導致了企業生產較為不靈活,企業為避免這種生產的間斷性,實行大的庫存。在庫存管理的過程中不僅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時也減少了企業的流動性資存量,在這樣的模式下降低了企業的產品革新能力及金融安全性能力,因此需要提高產品生產的靈活度。
1.2.4 員工的思想與行業相分離,應加強對工人技能的投資
傳統生產過程中企業生產一線的員工往往是被給予生產量,生產計劃等一些信息,并對其生產過程進行監控管理。然而企業生產一線員工往往可以較為直接的發現生產過程存在的不足及改進的方式,對企業的創新生產非常重要。需要進一步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使得員工可以更好的服務與企業生產。
1.3 市場營銷的現狀、挑戰與機遇
1.3.1 客戶需求認知不清
由于產能過剩現象,造成了大批量鋼鐵企業庫存保有量較大,形成了以低價競爭的主要銷售模式。同時在銷售過程中有多層次銷售,造成了鋼鐵生產企業與真實客戶之間出現了多層隔離現象,導致企業無法快速準確的識別市場的需求,同時現行的銷售模式還不能支持客戶化的自定義需求,因此導致鋼鐵生產企業很難了解到客戶的真實需求。
1.3.2 應重視市場細分
隨著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對鋼鐵的需求出現了較多的市場細分,然而傳統鋼鐵生產往往是集約化大規模生產,這樣雖然可以滿足大多數企業對鋼鐵的需求,但是無法滿足某些細分領域對鋼鐵的需求。因此形成了鋼鐵市場供給過多與市場供給不足兩種并存現象,也使得新的鋼鐵企業又多了進入的機會,傳統鋼鐵企業因此也就會很快退出市場,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應加強市場細分的認知。
1.3.3 部分退出和回避
鋼鐵企業在部分領域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然而在特殊鋼鐵領域市場供應不足的現象。從市場細分角度來說,需要考慮部分市場退出的策略,并對一些細分市場給予關注。傳統大型鋼鐵行業往往關注大型規模性生產,而對定制化鋼鐵的需求相對較好,因此可以從這部分入手降低自身競爭力的作用,避免在鋼鐵市場中與大型鋼鐵企業發生正面競爭,導致行業整體利潤下降的現象。
1.4 物流配送的現狀、挑戰和機遇
1.4.1 提高物流效率
物流是在相關信息的支撐下,實現服務再延續的過程,信息傳輸難度下降后,鋼鐵企業物流的信息要求更加強烈。已經改變了傳統生產下物流與后續服務的要求,現代鋼鐵物流已經將庫存等信息完全整合,客戶隨時可以了解到現有庫存及在運輸物流量等所有問題。當企業無法實現信息的良好交互時,容易造成客戶因信息服務能力的下降而離開。
1.4.2 降低物流的成本
物流信息與資金信息良好的時候,可以有效地降低整個物流過程的成本,因此需要對供應鏈進行良好的規劃。從產品的出廠到產品到達企業的倉儲等一系列過程,需要成本的主要增長點,全面的實現成本的降低任務,同時盡可能地提高物流效率,從而降低整體的物流成本。
2 鋼鐵行業電子商務應對模式設計——基于大規模定制視角
工業經濟時代是以“產品”為導向的時代,企業以“大規模生產”模式組織產品生產和各項經營活動。在鋼鐵企業管理的各項活動中,最終核心的兩大主題:一是成本管理,二是質量管理。即使是全面質量管理或準時制生產,也只是將承包和質量管理擴展到企業的物料采購、生產制造和產品銷售這些環節,而這些構成了企業的內部供應鏈,即企業管理的重點仍然是企業內部運作。但是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和企業競爭與周邊環境的變化,工業經濟時代的大規模生產模式已經被淘汰,轉向大規模定制電商化模式已成為當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轉向大規模定制電商化模式的驅動力就是為了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并及時響應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其實質就是將從客戶到供應商的整個鏈條的各個環節進行業務模式重組和信息化聯通,以有效縮短客戶到供應商的時間距離,縮短從客戶需求提出到滿足客戶需求的響應周期。從產品導向轉向客戶導向,就要求企業必須關注從客戶到供應商這個鏈條的全部。在這跟鏈條上,采購到制造到銷售只是這跟鏈條其中的一個部分,稱之為企業內部供應鏈。因此,在轉向大規模定制電商化模式的同時,企業管理也要從過去關注企業內部供應鏈的管理轉向關注從客戶到供應商的全程供應鏈管理。
全程供應鏈視角下的大規模定制電商化過程如圖1所示。在全程供應鏈中,按照客戶、研發部門、供應商、銷售部門、生產部門、物流部門、財務部門分為各個節點。其中,以客戶為出發點,發出產品需求傳遞到研發部門,研發部門和客戶一起進行協同研發后確定產品設計方案,并將資源需求發送給供應商,由供應商進行資源配置后形成訂單。將此訂單發給銷售部門來擬定合同,補充相關信息,并與客戶進行最后的合同確認后,交由生產部門開始制定生產計劃,并按需生產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由電子商務系統進行實時的過程追蹤,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和客戶。產品出廠后由物流部門進行物流配送,并在電子商務系統中記錄產品途徑的每一個中轉站的信息。當產品交付給客戶并驗收沒有問題后,由客戶支付貨款給財務部門,財務部確認收款后,登記入賬。總體而言,全程供應鏈視角下的大規模定制電商化過程的關鍵節點可分為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物流配送。當這四個模塊利用電商技術同步實現內部和外部的聯通時,才能夠稱真正的全程供應鏈。因此下文將以這四個模塊為重點,分別闡述如何實現大規模定制下的電商化。
3 結語
隨著“智能制造2025”政策的提出以及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工業經濟時代的大規模生產模式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因此,需要尋求既能減少多余產能提高企業利潤,又能適應信息時代要求,優化企業結構的解決辦法。本文將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并及時響應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作為鋼鐵企業的目標,以此引入大規模定制模式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模式,使得鋼鐵企業可以更好的服務與社會生產。
參考文獻
[1] 孫福權,張耀,梅叢銀.鋼鐵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模式與策略研究[J].鋼鐵,2003(10).
[2] 莊新田,黃小原,王晶.傳統產業實施電子商務營銷的思考——東方鋼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網絡營銷績效評價[J].管理世界,2003(08).
[3] 高雪梅,樊重俊,楊云鵬.“互聯網+”下的鋼鐵行業C2B業務模式創新[J].電子商務,2017(06).
[4] 趙振.新時期下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思考——以鋼鐵產業為例[J].中國商論,2016(33).
[5] 周曉雯.我國B2B電子商務平臺的商業模式比較及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16(05).
[6] 張春前,樊重俊,徐飛,等.“互聯網+”協同研發技術在鋼鐵企業中的實施思路和方法[J].電子商務,2017(04).
[7] 馮玉成.我國鋼鐵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商貿,2014(14).
[8] 黃育德.大數據與鋼鐵企業生產力提升[J].經濟研究參考,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