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
(淮北師范大學,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 當代民族主義思潮作為一種政治思潮和社會運動,越來越影響國家、社會乃至個人的思想意識形態,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針對當代民族主義思潮具有兩面性的特點,如何讓大學生辯證地認識和把握民族主義思潮,形成健康、自信、理性的民族主義是本文著重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 當代民族主義思潮 大學生影響 應對策略
當代民族主義思潮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都有很重要的影響。在數據化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民族主義思潮有著不可忽視的傳播力和感染力。因為當代民族主義思潮中的一些思想和主張符合大學生群體心理的訴求和政治觀點,對大學生有號召力。在理性民族主義思潮占據主導地位的同時,某些極端的、非理性的狹隘民族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具有愛國情懷的熱血青年。針對大學生在當代民族主義思潮中出現的問題,應制定有效的教育對策指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當代民族主義思潮,樹立自信、客觀、理性的愛國主義民族意識。
一、當代民族主義思潮的含義及意義
針對當代民族主義思潮的含義眾說紛紜,目前還沒有一個唯一的說法。我比較支持以下觀點:“民族主義是現代社會中一定的社會共同體基于特定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認同感,對民族與國家及其關系和實現民族與國家現實利益的思想觀念、政治策略和社會運動。”[1]這里的民族主義思潮是一種凝心聚力的愛國主義情懷,屬于主流意識形態,是一種積極理性的思想觀念。
在國際環境下,理性的民族主義思潮在意識層面上對爭取國家主權、保障國家統一和維護國家尊嚴起到很大的作用,保障我國的國家利益。同時,在我國社會主義環境中,理性民族主義思潮主張維護國家團結,保障人民利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利于團結集體的力量。大學生作為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的中堅力量,矢志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當代民族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有利影響
當代民族主義思潮的主旋律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提倡每個人為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引導人民使用正確的方法維護國家權利。大學生正處于思想獨立的階段,樂于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在看待民族問題和各國關系上有個人價值觀。當代民族主義思潮鼓勵支持大學生在國家發展和國家利益的問題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奉獻自己的力量。這有利于大學生樹立獨到的、明確的、辯證的價值觀,培養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信心。
當代理性的、自信的民族主義思潮能幫助大學生建立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架構體系。我國已經從屈辱的歷史中走出來了,正在為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國家地位不斷上升,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理性的民族主義思潮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一貫以和平友善的方式面向世界。這種和平、正義的大國形象正逐漸滲透在大學教育和生活中,大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和生活將學會用中國視野看待國際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形成分析事件、掌控局面的能力。只有健康、積極、自由的民族主義才能形成不竭的民族力量,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成為激勵大學生為維護民族尊嚴和民族利益、克服艱難險阻、創造美好明天的精神動力。
三、當代民族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不利影響
“民族主義具體兩面性,既有促進民族自給自強、推進民族經濟文化發展的正效應,又有發展到極端民族主義乃至種族主義負效應;既有推動各民族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積極面,又有導致民族紛爭、戰亂的消極面”[2]。理性當代民族主義思潮占據主導地位的同時,也會出現極端民族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這些不理性的民族主義主要通過網絡傳播、暢銷書的發行、熱血領袖的倡導等途徑滲透到大學校園,影響大學生的思維和觀念。大學生的整體分析能力不完善,部分大學生存在意氣用事的現象,情緒不穩定,立場不堅定,不能全面分析問題,把握問題實質,從而容易被一些反社會主義、分裂民族國家的極端民族主義利用,影響學生價值觀的發展。
當代民族主義思潮中存在民族虛無主義,認為西方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忽視我國的偉大成就,主張“全盤西化”。這種錯誤言論影響我國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導致某些缺少判斷能力的大學生盲目跟風,批評本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評價。同時,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隨之上升。而極少數極端民族主義思潮者打著愛國主義的幌子搞亂大學生的頭腦,煽動個別狂熱的愛國大學生做出一些不利于國家發展的舉措。
四、引導大學生正確的理解把握當代民族主義思潮
首先,學校要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政治理論課、哲學基礎課及道德法律課中要深入貫徹實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直擊問題,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引導學生看清社會和國際熱點事件背后的各種關系,全面分析把握問題的實質,不要妄下斷言,盲目愛國。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懂得因材施教,對當代民族主義思潮持有不同觀點的大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疏導教育。在當代民族主義思潮的背景下,針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群體心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要增強民族自信心,又要避免滋生自大自滿心理,以形成理性的民族主義思想。
其次,學校和社會要清掃網絡垃圾,形成良好的網絡環境。在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網絡民族主義通過各種不實的言論影響一些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破壞民族團結,制造民族事端。學校要及時清理不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錯誤言論,維持綠色網絡環境;社會輿論要做好引導示范作用,抵制非理性的極端民族主義的滲透和侵蝕,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大學生頭腦,讓先進的思想成為大學生自我保護的武器。
最后,全社會要加大對社會思潮的宣傳和投入力度,正確對待當代民族主義思潮。黨的十八報告指出:“全社會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理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3]包容民族主義思潮就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促使大學生對社會問題、國家問題、國際問題進行正確的解讀,開展理性的民族主義教育,形成開放的、理想的、溫和的當代民族主義思潮。同時,加強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轉變大學生看問題片面化、格式化、盲目化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辯證、全面、獨立地看待國內國際問題,時刻從國家的穩定與發展的大局出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價值觀,對愛國主義進行正確的解讀,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全盤否定,需要客觀分析我國的現狀,對一些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語給予否定和糾正,找到國在國際中的合理的定位。把自己的未來與祖國發展的未來聯系在一起,在國家中找尋自己的個人價值,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
參考文獻:
[1]房寧,王炳權.民族主義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潘光.民族主義上升引人注目[N].解放日報,1994-6-2.
[3]王曉輝.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