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紅+謝春梅+焦紅茹
摘要:指出了葡萄酒分析檢驗作為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分析了在培養學生實驗實訓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以培養適應銀川區葡萄酒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根據學院實際的實驗實訓條件,從實驗實訓的教學安排、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使用以及考核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實踐,總結了一些效果。
關鍵詞:葡萄酒分析檢測;實驗實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25802
1 引言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主要是培養能夠熟練應用知識解決葡萄生產的實際問題,適應葡萄酒產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和知識型人才,葡萄酒分析檢驗作為該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研究葡萄酒的組成成分,評定葡萄酒的品質及其變化,檢測葡萄酒中污染物質的含量以及各項理化指標,從而總體控制葡萄酒的質量[1]。因此,其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葡萄酒產業的迅速發展,要求學生在從事葡萄酒分析檢測工作過程中要具有扎實的實驗操作基本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準確的數據處理能力以及客觀的結果質量評價判斷等綜合能力。
在傳統的實驗實訓基礎上進行改革,使學生通過已掌握的理論知識為基礎,以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葡萄酒實驗實訓中心為依托,扎實學生的實驗實訓操作技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提高綜合素質。
2 現階段實驗實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和已畢業并且從事葡萄酒分析檢測工作的學生進行交流和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反映,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遇到檢測樣品的預處理不知道如何處理,數據的精密度、標準偏差等不知如何計算,以及檢測過程中分析儀器的應急處理等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說明在實驗實訓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弊端,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2.1 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之間銜接不夠緊密
葡萄酒分析檢測實驗課程需要學生在掌握扎實的數字計算基礎、基本的化學知識及常見玻璃器皿等儀器操作技能基礎上再進行學習。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同課程的授課教師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導致知識的連貫性聯系不起來。在進行分析檢測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基礎較差,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幾乎為零。這使得在授課過程中很被動,要重新教學生相關的數字處理和相關的化學公式計算以及基本玻璃器皿的使用。而葡萄酒分析檢驗課程一學期的總課時為102學時(理論學時+實驗學時+1周實訓學時),理論與實驗實訓的比例基本為1∶1,由于要重新給學生教授相關的數字處理和相關的化學公式計算以及基本玻璃器皿的使用與操作等基礎知識,需要至少16學時,這樣就使教學課時非常緊張,除了教會學生必備的理論知識外,剩余的課時無法滿足實驗實訓的課時需要,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2 部分實驗實訓內容設置不盡合理
演示驗證性的檢測項目較多,各個檢測項目的內容都比較簡單、孤立,而不是系統性的解決葡萄酒中存在的某一問題,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進行綜合、全面的掌握和創新[2]。對于具體的檢測項目操作學生也只是全部模仿操作,對于實驗項目的準備工作也全部依賴于教師,缺乏對于完整實驗項目從采樣、制樣、實驗試劑儀器準備、檢驗分析過程、現象及數據記錄、結果分析及質量評價的系統操作和實驗應急處理及創新能力,學生不能夠積極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實驗內容也比較單一,都是傳統基本項目的檢測,受實驗條件的限制,新開設實驗項目較少,實驗內容多年不變,與實際生產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2.3 實驗條件有限,不能夠滿足所有學生進行獨立操作的需求
在實驗實訓過程中,由于一些儀器專業化程度高、通用性差、價格昂貴而臺數少,在實驗實訓過程中不是每一位同學都能夠親自操作。這種一些同學做,一些同學看的實驗課,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一些同學的操作熱情,也就降低了實驗實訓課程的教學效果。
2.4 教學方法較單一,信息化技術應用較少
以往的實驗實訓教學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都是老師在現場進行演示,學生觀看后再模仿操作,但不是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看清楚老師的操作過程,在觀看過程中也不便于重復觀看和記錄,學生的動手能力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5 缺乏與企業進行實驗實訓項目聯合培訓和項目開發
葡萄酒分析檢驗課程應緊緊圍繞葡萄酒行業所需的職業檢驗工作者的素質要求培養學生。在實驗實訓項目的設計上,沒有系統的對葡萄酒檢驗工作崗位上的企業員工進行調研,使學校的實驗實訓項目設置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2.6 課程考核方式單一,達不到評價效果
以往的葡萄酒分析檢驗課程的考核主要包括三部分:期末理論考試40%,平時考勤30%,實驗實訓30%(主要以實驗報告為依據)。在考核過程中沒辦法對每一位同學的實驗操作規范進行考核,實驗實訓考核依據主要是實驗報告,這樣就出現了許多同學抄襲實驗報告的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嚴謹性。
3 對實驗實訓項目教學改革的探索
針對課程在實驗實訓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以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即培養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為出發點,實驗實訓教學在整個課程應該占主導地位[3]。因此,針對葡萄酒分析檢驗實踐性非常強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知識水平及學院的實驗條件,對葡萄酒分析檢驗實驗實訓進行改革探索。
3.1 強化課程之間的銜接,形成系統的學習思路
由教研組進行綜合的討論分析,系統的制定其他相關基礎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方案,比如在進行葡萄酒分析檢驗實驗時,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質量平衡計算及常用實驗玻璃器皿的使用操作,而這部分內容可以在化學基礎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作為重點內容掌握,這樣就避免了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學生操作“零基礎”的現象。通過各門課程的項目內容進行整合后,學生學習起來不會有陌生感,該課程的實驗實訓教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合理設置實驗實訓內容
實驗實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將基本的檢驗操作技術應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去。因此,在設置實驗實訓內容時,除了單獨的項目檢測實訓外,應該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使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和項目檢測能力后,能夠對一種葡萄酒的相關檢測項目進行設計、準備、檢測、評價。使學生知道葡萄酒質量評價的完整性,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4]。
3.3 開放實驗室,進行開放性實驗教學
葡萄酒分析檢驗的實驗操作技能,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夠熟練的掌握,緊靠課堂上的訓練,學生無法全面熟練的掌握。通過開放實驗室,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強化練習,這樣能更好的與實驗課相結合。進行開放性實驗教學[5],學生可以對沒有掌握的實驗操作進行強化練習,訓練時間也自由靈活。同時,也鼓勵學生參與到老師的科研項目中,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實踐能力。
3.4 改進教學方法,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現場演示為主的教學手段,學生通過授課視頻以及教師實驗操作演示視頻等網絡教學資源,自主進行學習。在教學手段上靈活多樣,學生可以充分的應用動畫、視頻等手段,仔細的分析實驗技巧和操作細節,也能夠反復的觀看操作步驟,熟練的掌握操作過程。同時,和學生及時在線互動,要求學生將每次的實驗實訓項目視頻相互拍攝并發至公共交流平臺,學生和老師之間相互交流,實現“一對一”的教學[6]。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3.5 與企業緊密聯系,實驗實訓項目設置緊扣企業發展需求
根據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動態和現代分析技術的發展,對實驗實訓項目設置進行動態的調整。比如按照國標實施項目學習的過程中,緊密結合行業安全標準的變化和更新,調整實驗實訓方案以及新的檢測技術。
3.6 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
在以往期末理論考試占40%,平時考勤占30%,實驗實訓占30%(主要以實驗報告為依據)的考核評價基礎上,單獨的設立實驗實訓實操考試,在實操考試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的完成基本操作及項目檢測內容,并形成完整的檢驗報告。
參考文獻:
[1] 王 華.葡萄酒分析檢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2] 王豐俊,王曉楠,王 濤,等.食品分析與檢測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0).
[3] 韓富亮,郭安鵲,王 華.葡萄酒品嘗多維體驗式教學教學資源建設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5(20).
[4] 陳碧德,楊 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改革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42~43.
[5] 傅曉煒,王克明.提高開放性實驗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6):13~15.
[6] 蔣小花.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1(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