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言言
摘要:指出了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愛情是雙方完全自愿的情感共鳴,愛情具有專一性,愛情建立在共同理想信念的基礎上,婚姻以愛情為基礎,結婚的自主與思索,離婚的自由與慎重都包含其中。現如今大學生的婚戀思想既有積極方面,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針對大學生婚戀思想存在的問題,運用馬克思恩格斯的婚戀思想為當代大學生提出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指導,以對大學生未來的婚姻家庭生活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婚戀思想;大學生;啟示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26902
1 引言
大學生群體,歷來是廣受關注的對象,他們代表了一個時代年輕知識分子的面貌,并且即將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的力量。我國如今正處于轉型期,教育的逐漸普及,高校的擴張,使得90后的大學生數量劇增。這是中國教育進步的時代,也是人們思想較復雜的時代,這一批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如何,尤其是對待婚戀的態度如何,是值得社會各界去關心探討的。
2 當代大學生婚戀思想產生的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網絡的推廣、思維觀念的開放、教育的普及,年輕人對新事物持有的易接受、包容心及勇于嘗試的心態,使得婚戀觀更加自由,大眾心理也在慢慢接受這個彰顯自我、張揚個性的時代,作為大學生更是如此,在這個可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時代,大學生自然不會固步自封,從而形成許多不同的個體或群體的特質,屬于新事物的范疇或新事物的擴大深入化,這其中也很自然會良莠不齊。
3 馬克思恩格斯婚戀思想的主要內容
3.1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戀愛的看法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原始婚姻的個體婚制與現代意義上的個人性愛是不同的。恩格斯做過詳細的描述,第一,性愛是以所愛者的互愛為前提的。在這方面,婦女處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第二,性愛常常可以達到強烈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結合或一旦分離,對愛情雙方都是很大的不幸。為了能彼此結合,雙方甘冒很大的危險,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擲。第三,對于愛情結合關系的評價,要以是不是由于愛情作為道德標準[1]。從男女關系擺脫自然性關系的程度,可以判斷人的教養程度和人類進步的階段。健全的婚姻應當包括自然性基礎、雙方的情感和維系婚姻關系的理性,還應當重視個人的權利和雙方對婚姻共同體的義務。健全的婚姻是情感、權利與義務的統一[2]。
3.2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婚姻的看法
馬克思贊美美好的愛情,但他也并不反對離異,認為婚姻的倫理具有普遍性,但婚姻自身具有特殊性。恩格斯也強調,如果你在戀愛,但沒有引起對方的反應,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愛沒有引起對方的愛,作為戀愛者你的生命沒有使你成為被愛的人,那么你的愛就是無力的,就是不幸[3]。馬克思還指出,離婚僅僅是對這樣一個事實的確定:某一婚姻已經死亡,它的存在僅僅是一種外表和騙局。婚姻是否已經死亡,不是由個人的任性或立法者決定的,而是要由婚姻事實的實質來決定,要由無可懷疑的婚姻死亡的征象來確定[4]。
3.3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類婚姻發展前景的看法
馬克思高瞻遠矚地為我們描繪的未來共產主義社會階段是這樣的狀況:每個人都會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要在新的一代成長起來的時候才能確定:這一代男子一生中將永遠不會用金錢或其他社會權力手段去買得婦女的獻身;而這一代婦女除了真正的愛情以外,也永遠不會再出于其他某種考慮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擔心經濟后果而拒絕委身于她所愛的男子[5]。
4 當代大學生婚戀思想的現狀
4.1 大學生戀愛思想存在的現實問題
戀愛觀是人生觀在戀愛上的反應,它不僅決定著對戀人選擇的標準,也決定著一個人戀愛的目的和為達到目的所采取的方式,由此也關系到婚姻幸福美滿程度[6]。由于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大學生戀愛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雖然大家是承認一夫一妻制的,但是也有一些表現出了將來有一天會厭煩并且會視覺疲勞的心態和輕視戀愛結果的想法。其戀愛觀比較隨意,覺得現在的社會,雙方相處不好就可以分手,是很自然的事,并不會有多少壓力和負疚感。
4.2 大學生婚姻思想存在的現實問題
在眾多謳歌和贊美愛情的小說及電影當中,都是以他們終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而告終,沒有結婚后生活在一起的場景,一些婚后情景劇也多是繁瑣嘈雜,充斥著人性的丑陋,矛盾叢生。所以在許多大學生的心中,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戀愛是美好的,婚姻卻是不幸的,他代表了自由的結束,束縛的開始,特別是追求靈魂伴侶的大學生對婚姻更謹慎。
4.3 當代大學生性觀念存在的現實問題
人類的性是生物、心理、社會三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既受性激素的影響,又受情感、道德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后者。縱觀人類歷史,性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也就是說,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們的性觀念也就不同。貞操觀在中國可以說已成為一種傳統,而如今大學生們在不斷打破各種傳統觀念,大學生戀愛越來越普遍,婚前性行為也越來越多,這在傳統婚戀觀中違反了婚戀道德規范,會受到人們的譴責,而在今天的社會已經非常普遍,習以為常。
5 當代大學生婚戀思想的引導對策
5.1 馬克思恩格斯婚戀思想對當代大學生的啟示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愛情、婚姻和家庭三者是緊密相連的,當男女雙方的愛情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必然走向婚姻,建立起家庭,獲得法律的保護和社會的認可。婚戀思想正確與否,不僅直接關系到個人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馬克思恩格斯的婚戀思想為大學生樹立正確婚戀思想提供了基本指導原則,自由與自律相結合的道德規范是婚戀道德的基本要求。
5.2 改善社會環境
針對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思想對當代大學生婚戀觀造成的不良影響,必須大力加強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并且要懂得與時俱進,才能始終保持思想上的生機和活力。為此,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5.3 優化學校教育與管理
高校的婚戀觀教育一直都是缺失的,學生們會從別的渠道學來,越不好處理的事情越要面對,何況婚戀是非常正常的人之本性。所以必須對婚戀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地反思,找到既能適應當前形勢又能被學生接受的婚戀教育方法。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婚戀觀教育。
5.4 大學生應加強自身教育
為了增強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實效性,從大學生自身來講,必須加強婚戀理論學習,并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踐行。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是自我教育”。葉圣陶則說: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育”[7]。學生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會比被動地接受灌輸式的教育好得多,其效率高并且成效顯著。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0~91.
[2]宋希仁. 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389.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5.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9.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97.
[6]熊建圩,王巧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172.
[7]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業出版社,2005:48.
Abstract: Marx and Engels believes that love is a completely voluntary emotional resona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Love is specific based on the common ideals and beliefs. Marriage is based on love including marriage of autonomy and freedom, the freedom of divorce and discretion. 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s of marriage have both positive aspects and some problem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marriage idea, this paper applied the idea of Marx and Engels's dating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make some rational thinking and guidance, which is of great enlightenment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love and marriage in Marx and Engels thoughts; college students; rev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