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要】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思維工具,逐漸被運用到英語閱讀教學,現已成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思維導圖有助于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助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過程,方便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思維水平。
【關鍵詞】思維導圖 高職英語 閱讀教學
閱讀,在英語語言學習中,是一種重要的輸入方式。近年來各類英語等級考試重點越來越傾向于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考查語言文化、話題知識的儲備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的地位非常重要。然而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往往忽略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的引導,忽略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閱讀興趣的激發。閱讀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閱讀策略的訓練,閱讀興趣的提高離不開話題知識的積累。因此,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除了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單詞和語法,教師越來越關注于怎樣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文化背景和話題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
一、思維導圖
近年來,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逐漸被運用到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導圖(Mind Map)是英國腦力開發專家東尼·博贊在20世紀70年代所創的思考工具和筆記技巧,后來逐漸演化為一種表達放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圖像,圖像可以幫助學習者在諸多概念中建立連結,清晰地描繪出思維的線路和層次,同時刺激左腦和右腦,以大腦最熟悉的圖像表征方式將發散性思維具體化、可視化的呈現出來,是組織和闡述表達知識的有效工具,是靈感和發散性思維的源泉。
在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中,首先從紙張或電腦頁面中心開始,利用一幅圖輔助表達中心思想,周圍留出一定的空間,讓思維向多個方向自由輻射;其次,將位于中心的那幅圖與各主要輻射分支鏈接,再進一步鏈接主要分支與二級分支,最后再把三級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起來,層層推導,形成一個鏈接網絡;繪制的思維導圖要具備圖文并茂的特點,盡量在每條分枝線上使用一個關鍵詞,盡量使用不同顏色,一般建議紅綠藍三色標注,這樣可以減少圖文的枯燥感;而且盡量不使用直線而是曲線連接,是因為曲線更符合人的思維模式,更能提高學習者的大腦運作效率。
二、思維導圖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功用
閱讀既是一種語言活動,又是一種思維活動。它是讀者運用其擁有的背景知識、語言技能和思維能力,與作者通過語篇進行積極交流、圍繞文章主題進行有意義的創造性建構過程。將思維導圖應用到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采用以語篇分析為主的方法進行思考,激活他們頭腦中己有的圖式知識,進而對新材料、新信息進行理解和整合,并通過合作協商等方式,將自身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可視化地表達出來,完成知識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這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1.培養學生的“全腦思維”。據已知的大腦科學研究成果,人類的大腦左右腦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左腦主要負責語言、邏輯、數字、分析等活動,右腦則主要負責色彩、圖片、幻想、空間想象等活動。而思維導圖正是利用色彩、線條、關鍵詞、圖表等,構建一個完整的信息架構。
在一張稍大的沒有格子和線條的白紙中心寫上閱讀語篇的主題,然后從中間向各個方向發散,就像樹冠分枝一樣。在每一條樹枝枝椏上寫上關鍵詞,用來喚醒大腦中的聯想技能,在很短時間內記起盡可能多的信息。為了能夠更充分地利用后腦的能力,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插入盡可能多的圖畫,并通過不同顏色來標識主次要點等。通過思維導圖,使語篇變得形象化,立體化,它們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形象的,色彩化的圖像
2.促進學生的協商合作。由于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在使用思維導圖的初期,無法獨立完成一個三到四層級的思維導圖。因此,可以讓一個小組共同協作完成一個思維導圖。首先個人根據所學語篇,利用思維導圖放射性聯想和導航的能力,找出與主題相關的主要內容,即思維導圖的次主題或二級關鍵詞。完成思維導圖雛形后,小組進行頭腦風暴,互相補充、充實思維導圖的分枝。
合作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給學習者提供了積極、寬松的合作環境,每個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想法對導圖的分支繪制做出貢獻。小組活動將導圖繪制、觀點呈現、積極討論融為一體。這個過程既增強了學習者的自信心和學習動機,又充分發揮了合作學習的優勢,起到相互取長補短的作用。此外,思維導圖還可以用于加強組間合作。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帶著本組的思維導圖到其他組作介紹,展示組員的思維導圖。該過程給學生提供了交流的藍本,是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有機結合。
3.重復使用發揮記憶功能。思維導圖核心思想就是把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讓人的左、右半腦同時運作,最終將思維痕跡用圖畫和線條形成發散性的結構畫在紙上,呈現一個容易記憶的順應大腦發散性思維的自然表達過程。
傳統課堂中,老師需要通過提問或者測驗來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而往往因為課堂教學時間緊,容易忽視了這一環節,從而造成知識不能及時檢測,時間長了就被遺忘的困境。因此,通過回憶,繪制導圖的方式檢查學生學習效果,有時是整個篇章的思維導圖,有時是某個重要段落的思維導圖,這樣檢查更方便,范圍更全面。另外,利用思維導圖也能成為學生復習的重要方式,因為思維導圖能讓學生對篇章內容有全局的認識,思維導圖可以讓他們更快記住篇章的重點內容,能促進學生知識建構和記憶。
三、基于思維導圖的高職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實例
與傳統閱讀教學方式不同,思維導圖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對語篇的主旨、思想有更深的理解,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關注相關的段落結構,幫助學生從整體、宏觀角度把握文章的主旨。下面以外研社的職業綜合英語1中第六單元的閱讀篇章“How Do We Transport Our Goods”為例,簡要介紹用思維導圖剖析語篇主旨的操作過程。語篇向讀者介紹了五種主要的貨物運輸方式,并對各種方式的特點與優缺點進行了分析。
具體操作如下:
1.頭腦風暴,導入話題。教師首先在黑板中央寫下語篇的關鍵詞transport,畫出分枝,由學生頭腦風暴討論各種運輸方式,激活其背景知識,并將想到的方式在分枝上注明。學生通常能想到常見的水路、公路、鐵路、航空運輸。教師可留下一個分枝,請學生通過聽語篇的方式,補充第五種運輸方式——管道運輸。
2.快速閱讀,梳理主題。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文本的長度和難度,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快速地閱讀,尋找每個段落的中心句、關鍵詞。鼓勵學生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概括文章大意,劃分文章結構,對語篇的層次脈絡進行梳理。這步完成后,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然后繪制相應的思維導圖。
3.深度閱讀,掌握細節。這一步是以分析語言知識為中心,深入理解本篇課文的一些具體信息。教師在授課過程時,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從文章寫作手法、段落銜接、語義連貫和語法特點等角度去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掌握重點詞匯、句型等知識。利用思維導圖的發散性特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語言知識。
4.取長補短,大膽實踐。在整篇文章學習完畢之后,教師需鼓勵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根據現有的知識與理解,以小組為單位,研習各自的思維導圖,這個過程實質上就是對所學知識的消化與吸收的過程,并相互取長補短,整合出相對完整的思維導圖,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這也是一個輸出實踐的良好機會。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其最終目的都是要能夠有效地輸出。邀請學生上臺總結、宣講所學的內容,一方面借助于整合好的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有話可講,另一方面也可增強學生的開口的自信心,從而起到語言輸出的功效。
四、結語
繪制思維導圖是循序漸進的思考過程,從閱讀開始,學會找到重點、理解重點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再將其圖解,繪制成思維導圖,最后,透過復習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加強知識的吸收與記憶。通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將思維導圖與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相結合,對于學習者將思維可視化有極大的幫助,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簡單高效的邏輯思考和記憶模式;同時也可以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他們成為閱讀篇章的分析者和主動學習者。
參考文獻:
[1]趙佳娜.思維導圖在認知結構建構中應用模式研究-以大學基礎實踐課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4(6):121-126.
[2]王金鳳,牛躍輝.基于思維導圖的職業院校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研究[J].英語廣場,2015(1):73-74.
[3]劉敬華.思維導圖應用于英語口語教學的行動研究[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11):105-108.
[4]侯建軍,李海青.思維導圖在我國教育領域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軟件導刊,2009(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