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朗
【摘要】和聲理論是鋼琴學習的基礎。通過細致而系統的和聲理論學習,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音樂理論知識,從而在實踐中更為精準地把握音樂,演奏出更為美妙的音樂。當前,鋼琴教師應當重視鋼琴教學中和聲理論的運用,發現和聲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不斷革新和完善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手段,為學生提供更為科學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鋼琴教學;和聲理論;運用
和聲理論的學習是音樂學習的必經之路。在鋼琴專業課程中做好和聲理論的教學工作,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和聲理論運用能力,是鋼琴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只有有了扎實的和聲理論基礎,才有可能在演奏時將作品內在的情緒傳播出來,讓鋼琴曲變得更加具有影響力,從而在職業生涯中獲得更好的發展。當前學生鋼琴課程中和聲理論的運用這一部分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著整個鋼琴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也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和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現狀
(一)理論和實踐分離
和聲理論的學習目標并不是對理論知識的單純記憶,而是要通過對和聲理論的不斷學習來提高學生將和聲理論運用在具體實踐中的能力。但是許多鋼琴教師在教學時,十分死板地認為理論課就是理論課,實踐課就是實踐課,兩者之間是不相干的,人為地將理論和實踐割裂開來,導致學生在和聲理論課堂上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對和聲理論中大量的規則進行記憶,而對和聲運用在鋼琴演奏中的創造性和運用手段等問題卻很少進行深入思考,造成學生音樂基礎薄弱的問題。
(二)教學手段枯燥
在校學生年齡較小,對學習的熱情也普遍不高,再加上當前部分鋼琴教師不能很好地將和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導致和聲理論課堂十分枯燥單調,本應當充滿歡聲笑語和愉悅氣氛的音樂課堂出現一片呆板與茫然的景象。教師在講臺上針對和聲理論知識中的重難點問題滔滔不絕地講,學生一本正經地坐在座位上不發一言地聽,看似在聽課,實際上早已心猿意馬。學生本能地抗拒這樣的教學方式,排斥這樣的教學內容,課堂效率自然是極為低下的。
(三)教學模式單一
在信息技術水平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是許多鋼琴教師認為只有在進行音樂欣賞等內容的學習時才需要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而和聲理論教學必須依靠教師自己用語言和手中的粉筆進行表達。實際上,即使是理論知識十分復雜的和聲理論教學,也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輔助,從而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和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幫助學生理解作品
在對作品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進行的演奏不同于僅僅敲下音符所發出的聲音,而是具有非凡生命力的。有了深入理解鋼琴作品的能力就意味著學生在演奏中能夠更好地感染聽眾。學生運用和聲理論知識先做曲式分析,不僅大大提高了練習時的背譜速度,還能夠深入理解作品,把握作品風格,在完成專業曲目的過程中更深層次地融入作品,從而更好地詮釋出鋼琴曲中需要表達的情緒和內容。比如,肖邦晚期創作的作品在和聲的運用上十分純粹,其存在的目的僅僅作為簡單的表現因素,和聲與旋律都以自身的發展要求而存在,和聲本身具備了更加璀璨的光芒;再比如拉威爾鋼琴作品《古風小步舞曲》中,九和弦及九和弦以上高疊和弦的運用讓音樂所傳達出來的情緒十分飽滿。在經過充分的和聲理論學習之后,學生能夠對這些曲子中和聲的閃光之處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二)和聲理論體現作品結構
和聲理論是鋼琴學習的基礎。通過細致而又系統的和聲理論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音樂理論知識,從而在實踐中更為精準地把握音樂,演奏出更為美妙的音樂。在充分的和聲理論基礎上運用知識,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鋼琴作品的結構。因為和聲理論與鋼琴曲譜的結構是密不可分的,鋼琴家在進行鋼琴曲的創作時為了表現出更為強烈的情感和激動人心的高潮,會變化音階以展現曲段變化,以此保證平滑過渡。比如貝多芬的《暴風雨》,大塊的減七和弦推進、快速的半音階進行、和聲節奏的緊縮與放寬等和聲運用使得音樂十分澎湃,音樂效果得到了極大的強化。國外的許多鋼琴大師認為,學生無論是學習音樂理論專業還是非音樂理論專業,都應當對和聲理論進行系統化的學習。而事實證明,這些經受了嚴格的和聲理論訓練的學生在演奏中能夠對鋼琴曲進行更好的表達,尤其是在一些現代作品的演奏上,更是得心應手。
(三)和聲有助于情感的表達
鋼琴曲的創作是鋼琴家表達內心情感和情緒的手段。通過對音樂節拍和運動力度的控制,將內心活動融入各色各樣的音符之中,是鋼琴家的生命,也賦予了鋼琴曲更加深刻的內涵。在進行鋼琴演奏的時候,要想準確無誤地將鋼琴曲中的內涵和意境表達出來,就必須具備扎實的和聲理論功底,通過對鋼琴曲中和聲因素的考察來體會鋼琴家的內心,從而更好地表達情感。
三、和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途徑
(一)為枯燥的和聲教學增添樂趣
雖然鋼琴課程相比較于文化課來說更受學生的歡迎,但是在鋼琴課程中,和聲理論的學習屬于較為枯燥的部分。如果鋼琴教師沒能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反感,從而獲得不甚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鋼琴教師必須為枯燥的和聲教學增添樂趣,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進入到和聲理論的世界里。比如,教師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對課堂講解時間進行壓縮,而將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盡可能地延長。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可以在和聲理論課的開始時先播放一段鋼琴曲,并在播放結束之后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對鋼琴曲情緒、情感、內容各方面的理解,尤其是對和聲部分的理解。學生通過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并在活躍的互動之中逐漸地將注意力集中起來,更加熱情地進行接下來的理論學習。教師也可以采用更加大膽的方式,讓學生對所播放鋼琴曲中的和聲部分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進行改編。在學生將自己的改編闡述完畢之后,教師可以根據改變內容的亮點和錯誤之處分別對學生進行贊美與指正,讓學生在教師的專業評價之下更好地調整自己當前在和聲理論學習中的位置,同時充滿信心地迎接接下來的挑戰。這樣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傳統“填鴨式”的理論教學顯然更加有趣。學生一旦能夠積極參與進和聲理論的學習之中,自然就會逐漸取得進步。
(二)將和聲理論與演奏實踐相結合
和聲理論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運用和聲理論去更好地理解鋼琴曲的結構和其中蘊含的情感與內涵,而更好地理解鋼琴曲的結構和其中蘊含的種種情緒,最終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演奏能力,讓學生能夠演奏出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鋼琴曲。因此,鋼琴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和聲理論教學雖然是鋼琴學習的理論部分,但是與實踐部分密不可分。尤其是當前許多學生由于和聲理論學習十分枯燥和困難,對和聲理論學習產生了強烈的畏難情緒,甚至認為只要鋼琴彈得好就可以了,理論學習毫無用處。在這樣的現狀下,教師更應該通過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來不斷改變學生的想法,提高學生對和聲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將和聲理論課的上課地點設在鋼琴教室,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輔助用鋼琴來指導學生練習,加強學生對其的理解,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升鋼琴教學的效率,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除在鋼琴教室進行和聲理論課的教學,讓學生在學中練、練中學之外,鋼琴教師還可以利用好多媒體教學設備輔助教學,將單一的理論知識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從而取得更為良好的和聲理論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根據所要講授的內容制訂詳細的教案,并制作精美的課件,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相結合,在上課的時候,首先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的內容,并輔以文字和圖片,將重點和難點內容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接著通過讓學生欣賞名家演奏的鋼琴曲的音頻或是現場視頻,讓學生感受其中和聲理論的運用,鞏固之前學習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于鋼琴演奏及和聲運用的紀錄片和微課,讓學生拓寬知識面,更加深入地對和聲理論的運用甚至鋼琴演奏進行理解和探究。
四、結語
鋼琴教學中應將和聲理論與鍵盤彈奏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促進教學,也能提高鋼琴演奏的效果。總而言之,和聲理論的學習最終目的是在演奏中進行運用,鋼琴教學中和聲理論部分和演奏部分的教學應當相輔相成而不是盲目割裂。在教學手法上,鋼琴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對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采用更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更受學生歡迎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將枯燥的知識變得更加鮮活,將單一的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培養出企業更喜歡、社會更需要的高素質職業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滿紅.鋼琴集體課在高校教學中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2006(10):100.
[2]李沛煌.試論和聲理論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4,27(03):367.
[3]田霞.和聲理論及其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探析[J].北方音樂,2013(05):17-18.
[4]劉佳音.和聲理論及其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探析[J].科技創業家,2014(01):134.
[5]張琳.和聲理論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5 (1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