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摘 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以原國家精品課程為基礎,優化結構、轉型升級、通過逐級遴選,形成國家、省、校多級,本科、高職和網絡教育多層次、多類型的優質課程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現階段,高職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在建設過程中正面臨如何合理利用優質網絡資源并提高教學有效性的迫切任務。該文以高職《網頁設計與制作》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為例,探索精品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網絡資源 教學有效性 高職教育 網頁設計與制作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6(a)-0210-04
2003年我國啟動了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該項目是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重大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作為世界開放教育資源實踐的一部分,精品課程取得了明顯的建設成效,但存在著“重申報輕建設、重共享輕應用、重評估輕教學”“網絡資源教學有效性缺失”等問題。2011年,教育部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實施“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未來5年將組織高校建設500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精品資源共享程以原國家精品課程為基礎,優化結構、轉型升級、通過逐級遴選,形成國家、省、校多級,本科、高職和網絡教育多層次、多類型的優質課程資源共建共享體系。
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重點在于“資源”的升級,突出資源的“優質性”和“共享性”,注重資源的適用性和易用性,這是資源利用率提高的關鍵。同時,在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中應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新的教學內容和組織方法,并融入新的教學研究成果,從而真正引領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通過優質的網絡資源提高教學有效性,最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需要。
1 提高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網絡資源教學有效性策略
(1)增強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資源建設力度,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目標是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優質+共享”是資源建設的靈魂,是提高資源可利用性的關鍵,資源必須豐富并且體現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教學過程主要通過各種教學資源的應用予以展開和控制的,對各種教學信息資源的規劃、設計、制作、處理、傳遞和應用需根據課程的特點,教學的要求展開。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教學內容也需要不斷升級,相應的資源建設也需要隨之更新和重組,使其能夠與教學改革的發展相適應。高職院校目前普遍存在著硬件設施薄弱和資源建設滯后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大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力度,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2)擴大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開放共享程度,促進學生的混合學習。
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將一種將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與網絡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促進學習的新思路。混合學習一方面強調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繼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傳統教學理念的改良與發展。以前精品課程建設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評審,面向的對象主要是專家評委,因此精品課程網站建設的很多內容是針對評審指標,而非針對普通課程使用者,資源的開放共享程度有限。因此,在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中將相關的網絡課程、學習工具、協作工具及所有數據和資源均開放共享,便于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拓展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促進學生的混合學習。
(3)提高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資源利用率,加快教學改革、實現學生的深度有效學習。
在已有的精品課程建設中,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重評審、輕使用的因素,網上資源未能做到與課程教學內容同步更新,缺乏吸引力。同時,網上資源僅僅是單純的羅列,只能瀏覽獲取,缺乏對資源的推送,影響了資源的利用率。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借助網絡傳播信息,信息獲取方式的多樣性和獲取途徑的復雜性給用戶帶來“信息超載”,使用者對信息的接收程度如何,對接收到的信息能否進行加工處理,能否轉化為自身的知識與能力,這都是有待解決的難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在建設中還應對各種信息進行提煉,去除無用的冗余信息,保留精品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使學習者輕松快捷地找到所需資源。將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整合為資源中心、交流平臺、學習工具、考核工具、評價工具等,真正使學生享受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和全方位的學習支持,從而實現學生的深度有效學習。
2 高職《網頁設計與制作》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實踐
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網頁設計與制作》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為例,該課程是計算機類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同時也可以作為其他相關專業的實踐課程或選修課,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職業技術課程,輻射面較廣。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高職學生、教師和社會學習者不同特點和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制定各種教學資源。本課程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網站界面如圖1所示。
(1)課程教學設計。
根據網頁設計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選取的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五大學習情境:“營養美食網”設計與制作、“時尚家居網”設計與制作、“木屋客棧旅游網”設計與制作、“粵墾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網頁設計與制作和“創域電訊”網頁設計與制作。根據網站頁面的設計與制作的工作過程,再將五大學習情境分解為具體的學習項目和任務,對應不同的崗位職業能力,按工作過程系統化結構即“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大步驟實施教學。其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將包括:網頁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概念;HTML標記語言;網頁編輯軟件Dreamweaver 的使用方法;在網頁中添加文字、圖像、超鏈接、表格等基本元素;使用CSS樣式表;Div+CSS網頁布局;制作框架網頁;創建表單網頁;模板與庫;Javascript網頁特效;使用Flash制作網頁動畫;使用Photoshop處理網頁圖像等。
(2)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主要分為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兩大部分。基本資源分為概要類資源、模塊類資源和單元類資源。概要類資源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考評方式與標準、學習指南等;模塊類資源包括各個項目模塊的教學要求、重點難點、教學設計、評價考核、教材內容等;而單元類資源則囊括了各個項目中每個知識點的電子教材、教學課件、電子教案、習題作業、教學視頻、案例素材、文獻資料、常見問題、學生作品等(如表1)。
在拓展資源方面,主要通過建設網頁素材庫、優秀作品庫、項目案例庫、視頻資源庫、例題習題庫、技術文獻資料庫、OSTA高級網頁操作員考證資源庫、學習參考網站資源庫等,為學習者提供拓展的學習資源和技能訓練平臺,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擴展性。在資源建設時以原創性資源為主,同時借鑒國內外優秀的教學資源,為學習者提供參考學習資源,例如相關的技術文檔、參考文獻等,在引用這些資源時,應注意指明資源的作者和出處,清晰知識產權(如表2)。
(3)課程內容持續更新與共享。
提高課程網站的訪問量,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上網課程內容更新率應達到10%以上。在現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將全部教學視頻按照知識點上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微課、動畫、視頻等多樣化的形式立體地再現教學內容。將所有的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設計、演示文稿、教學課件、教案、網頁素材、案例源代碼和習題作業進行持續更新。同時,在基本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拓展性資源,包括同步的網絡課程、網頁素材庫、優秀作品庫、項目案例庫、視頻資源庫、例題習題庫、技術文獻資料庫、OSTA高級網頁操作員考證資源庫、學習參考網站資源庫等,并提供作業提交系統、在線答疑系統、在線測驗系統等模塊,逐步實現師生全方位互動。
(4)教學團隊建設。
教學團隊的建設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團隊成員應具備多年網頁設計方面的教學經驗,并形成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高素質隊伍,在教學過程中能因材施教,a將實際項目融入教學內容中,帶領學生學以致用,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良好態勢。在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在相關專業技術服務項目上獲得明顯的成效。重點培養主講教師,使其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課程開發能力。聘請專家對青年教師進行督導聽課,促進青年教師整體素質提高。同時注意提升企業技術人員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通過承擔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任務、共同開發教材、共同設計教學案例等方式培養課程的校外企業兼職教師。
(5)支持環境建設。
學校對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要建立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人、財、物管理制度,實現課程建設的常態化管理,選派課程負責人及主講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并邀請校外專家來校講座與指導。課程團隊積極與行業企業聯系,共建課程,利用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形式廣泛聽取行業企業專家對課程的建設意見,并與其它學校通力合作,共建教學案例、教材等。從而形成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學校間通力合作,師生與社會共建課程的長效建設機制,保證課程的高效使用和可持續建設與更新。
3 結語
高職《網頁設計與制作》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過程中,應緊跟行業最新技術,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理念,優化調整課程內容結構,根據典型的學習情境重新設計網站內容架構,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切實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教學有效性,吸引更多的校內外高職學生、教師、社會學習者訪問課程網站,真正使學習者享受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和全方位的學習支持。
參考文獻
[1] 藍潔,方緒軍.對高職類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2):20-22.
[2] 吳和群.高職院校《網頁設計與制作》精品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3(4):103-105.
[3] 王邦元.《網頁設計與制作》精品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6(35):10079-10081.
[4] 邱福明.高職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思考與實踐——基于評審指標體系的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2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