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摘要: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特色實訓課程開發研究課題通過調查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探索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開發“產教融合”特色的中職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課題研究頗見成效,取得了課程開發的階段性成果,積累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并在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升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推動本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電子商務 產教融合 實訓課程
一、研究背景
“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辦學情況調查報告”的結果顯示,近年來廣州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大部分學生并沒有選擇從事電商領域的相關工作。現實的矛盾是,廣州及周邊電商行業人才稀缺,而中職電子商務的畢業生不能實現對口就業。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源于行業和學校沒有形成有效對接,校企合作脫節,帶來人才培養和學生就業的困境,同時造成校企資源浪費和雙方效益的下降。要解決這個矛盾,突破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面臨的困境,需要探索各種有效的途徑。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特色實訓課程開發研究正是基于這一背景下的一項課題研究。
二、研究概述
(一)研究的理論依據和研究目標
(1)理論依據:①《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中提出“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則,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加強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校企協同育人。②徐國慶教授的職業教育課程論。徐教授認為,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是以通過對工作體系的系統化分析所獲得的工作項目為單位設置課程,并組織課程內容。該課程的基本理念為:以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以工作項目為參照點設置課程;按照從實踐到理論的基本順序編排課程;按照工作邏輯,以任務為參照點設計每門課程的學習項目;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以典型產品或服務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
(2)研究目標:①促進電子商務教師專業化發展。通過本課題研究,帶動一批專業教師參與到電子商務專業特色實訓課程開發研究中,促使教師通過專業學習和實踐,逐漸成長為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的成熟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②探索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實現企業、學校、學生共贏的局面:企業可以利用學校資源獲取效益;學校可以建立實訓基地,安排教師到企業掛職累積實踐經驗,提高實訓教學有效性;學生可以到企業實習提高實際操作技能,為畢業直接上崗打下良好基礎。③開發“產教融合”特色的中職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基于產教融合和工作過程導向模式,研究開發一門電子商務綜合實訓的特色課程。課程立足于工作崗位(群)需求,既強調對電子商務基本理論的掌握,更強調對電子商務各專項能力和綜合運營能力的應用,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重點聚焦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二)研究基本內容和方法
(1)研究內容
◆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研究校企合作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校內實訓環境建設、實訓課程開發、教師學生頂崗實踐、參觀實習及就業推薦等方面的新模式,實現深層次合作,體現產教融合特色,創造企業、學校和學生共贏的局面。
◆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綜合實訓典型工作任務研究:采用調查研究法、實踐專家研討法等,從行業情況分析和工作分析入手,邀請電子商務行業實踐專家和部分教師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進行電子商務典型工作任務的調查和確定。
◆中職學校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開發研究:依據電商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開發適合中職學生進行電商崗位實訓的特色課程。該課程實現以崗位劃分模塊,以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劃分項目和任務,培養學生電子商務的基本應用能力、企業電子商務的執行運作能力以及個人網絡創業能力。課程開發包括制定新的課程大綱,教學實訓項目,學生活動手冊及教學課件等。
(2)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采用訪談調查法和敘事研究法,調查行業、企業對電子商務特定崗位的需求,為崗位分析奠定基礎。
◆實踐專家研討法:根據“從初學者到專家”的職業能力發展規律,通過尋找電商網絡推廣、網店運營、網店客服等對應崗位的優秀實踐專家在職業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典型工作任務來描述職業工作,為課程體系設計提供實證基礎。
◆個案跟蹤法:針對本專業畢業學生入職電子商務相關崗位的的典型案例,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反思課程的設計,保證課程成果的實用性。
◆行動研究法:在真實的特定的工作環境中,以實踐經驗為基礎,以解決職業活動中某一實際問題為導向,教師參與行動,學生在行動中探究、發展,將課程內容轉化為具體的職業行為。
(三)研究措施
本課題的研究重點是“產教融合”特色的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的開發研究,課程的設計和開發主要包括八個步驟:課程的設計和開發從行業情況分析和工作分析入手,邀請電子商務行業實踐專家和部分教師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進行電子商務典型工作任務的調查和確定,進一步劃分課程模塊、進行項目設計,形成課程方案,然后實施課程并進行課程評價,通過教師、學生、課程專家等各方的評價,反思、調整、修正課程模塊和項目設計,完善課程方案,再進行新一輪的課程實施與評價。通過頭腦風暴、分析開發、研討確認、決策計劃等四個環節實現把開發的理念轉化為課程實體過程的三個轉換,包括從工作任務到職業行動領域的轉換;從職業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的轉換;從學習領域到具體課程學習情景的轉換。
四、研究主要過程
(1)第一階段:2013.5—2013.9。組織教師分別進入不同企業調研,了解企業對員工的需求;對相關企業員工進行訪談,了解崗位工作內容;跟蹤回訪畢業生。
(2)第二階段:2013.10—2013.11。組織實踐專家研討會,探討聯合辦學合作方式;進行典型工作任務調查與確定,形成職業能力分析表。
(3)第三階段:2013.12—2014.8。完善課程建設論證說明、課程建設方案;形成課程標準;安排課題組成員3人下企業頂崗實踐;設計課程實訓項目書;在相關課程進行第一輪教學實驗;參觀財經學校校企合作園區——外貿電商孵化基地。
(4)第四階段:2014.9—2015.8。籌建電子商務工作室;安排課題組成員下企業頂崗實踐;在相關課程進行第二輪教學實驗,并收集相關教學資源;撰寫論文;開展校企合作,開設培訓課程;開展校園微店實訓。
(5)第五階段:2015.9—2015.10。形成課題結題報告;整理課題研究成果。
五、研究成效
(一)推動本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
進行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特色實訓課程開發研究,首先需要對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定位進行調研分析。課題研究初期,課題組成員通過對企業、電商專業畢業生等開展調研和召開電商專業指導委員會等形式,對目前電商行業的現狀及發展進行分析,梳理出企業對電商專業中職學生的需求崗位及職業能力要求,并編制了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崗位(群)分析表和崗位工作任務分析表。這些研究成果使得學校電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清晰,實現了以課題研究推動電商專業建設的目標。
(二)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本校電子商務專業自開辦以來一直以來沒有持續有效的校企合作,學生對口就業率低,學校和企業處于供需脫軌局面。課題研究初期,課題組嘗試引企入校,爭取與家商城合作開辦“校中廠”,合作共建培訓課程,共同培養電商專業人才。雖然因各種原因合作延期,但企業還是幫助我們完成了職業能力分析表,并接收課題組成員到公司頂崗實習,打開了我們校企合作開展的思路。此后,課題組成員借鑒了省外貿、市商貿、市財經和番禺新造等職業學校的電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先后與廣州品奴服飾有限公司、川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合作,探索出由學校提供實訓場地和設備,企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授課,企業安排教師學生頂崗實踐,企業專家指導學生開展校園創業等適合本校電商專業的合作模式。
(三)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課題組多次安排成員到兄弟學校和電商企業參觀學習,了解同行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情況,了解電商企業的經營模式、崗位需求及職業能力要求,開拓視野,累積經驗;同時,安排徐小玲、譚潔明、賴雪標、馮欣等4位課題組成員到企業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實踐,深入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學習各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職責及職業素養能力要求。通過實踐,課題組成員對自己的專業定位更加清晰,提高了專業實踐能力和開展實訓教學的有效性,促進了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在課題研究期間,徐小玲老師撰寫論文《促進中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校企合作教研模式探析》,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門店運營實務》;黃婷老師撰寫論文《“理實一體化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在網絡營銷課程中的探索與應用》,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電子商務應用》。
(四)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課題研究希望針對性解決學生實訓難、對口就業難的問題。在課題研究期間,課題組積極尋求校企合作,先后安排電商專業學生到廣州郵政小包中心、深圳華網云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品奴服飾有限公司、廣州勤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東川力網絡有限公司等參觀學習或頂崗實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對口實踐的平臺。另外,在校內實訓方面,籌建本校電子商務工作室、開辦校園創業公司等,為學生提供淘寶店、微店和川力網店等真實的實訓平臺;在培訓課程方面,為學生開設川力校企合作培訓課程,網店運營、微店運營等培訓課程。學生在真實的實訓環境中,習得專業技能,養成職業素養,進入對口就業的通道口。
(五)取得課程開發的階段性成果,累積了一批課程資源
在課題組成員的努力下,“產教融合”特色的中職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開發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包括完成課程論證說明、課程建設方案,編制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分析表、《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標準、《電子商務綜合實訓》實訓手冊(部分)等。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注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累積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具體包括:校園微店實訓資料,校園創業公司制度及方案,校園創業公司期末考核方案及學生考核表,網絡營銷實訓資源,網店運營實訓資源,校企合作授課安排及課件,學生網店作品等。
六、課題研究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
本課題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在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校企合作不夠深入。由于學校搬遷漁沙坦校區計劃擱淺,受學校現有條件所限,原設想與家商城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在校內開設“校中廠”的計劃只能取消。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產教融合”特色課程開發的難度,沒有了企業的直接支援,只能依靠課題組成員摸索前進,后來雖然安排了課題組成員到企業頂崗實踐,并嘗試與品奴服飾、九鳴教育科技、貝頓五金級川力科技等多家企業開展合作,但合作的規模和深度尚達不到理想程度。今后還需繼續加強校企深度合作,爭取共建課程,共建師資隊伍,共同培養電商專業人才,更大程度實現以課程建設推動學校電商專業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辦學情況調查報告[R].廣州:廣州市教育局,2012.
[3]黃為平.電子商務崗位綜合實訓[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4]王靚.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設計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2,(08).
[5]宋沛軍.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設計探討[J].電子商務, 2009,(02) .
[6]劉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8,(16).
[7]陳月媚.弱勢到優勢:中職電子商務實訓教學創新[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4 ,(5).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網站,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