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霞
摘 要:很多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容易忽視作文教學,但實際上在小學低年級進行作文教學,對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察、思維習慣,破除對作文的恐懼感意義重大,這應引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高度重視,在實際的教學中,加強引導,注意訓練方式方法,相信即使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一樣能寫出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來。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循序漸進;看圖寫話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學習語文最高境界就是能夠自如地有邏輯恰其分地表達思想。我國從小孩一入學就對寫作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如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一至二年級:“對于寫話有興趣,樂于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對三四年級,它的要求就更高了:“留心周圍事物,養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學會日記、書信”等。但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如何開展作文教學?畢竟作文是通過文字組織來表現一定事物或表達一定思想的方法,小學低年級學生還不具備文字組織能力,思想“境界”也不夠,教師更不可能在這個年齡段就要求學生審題立意、如何選材和怎樣組織材料這些高難“動作”。這正是本文需要探討解決的原因。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要有長遠的思想準備
小學低年級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幾乎對“寫作”毫無思想準備,即使到了三年級,真正需要寫作實踐的時候,也對寫作充滿神秘感,認為寫作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從而有畏難情緒,教師要做的一個就是要破除學生的恐懼感。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首先要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頭腦中屯積有“糧食”,真正到了“饑荒”時,打開“糧庫”歡快使用。其次留心觀察。小學語文大綱明確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者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并要求“要有真情實感”。小學生要把經歷的事情表達出來,要非常注重對生活的留心觀察,并有自己的真情實感,謹防出現假話、大話、空話,這就需要小學低年級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能因為低年級作文教學要求低,把責任推給中年級甚至高年級老師,更不要有“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思想。一旦在這個重要的時間段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真正需要寫作時,因臨陣磨槍,傖促上陣,必定會產生心理抗拒,從而對寫作留下難以去除的心理陰影。為此,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要有為學生將來寫作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地開展作文教學的思想。
二、科學實施,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作文基礎
萬事開頭難,小學生開始學作文難,教師開始教小學生作文也難。但難并不表示不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有規律可遵循的,只要教師嚴格地按照規律,科學實施,循序漸進,相信即使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一樣也能寫出符合其年齡特征的作文來。
1.積累字詞句。文章是靠字詞句連綴而成的,字詞句是文章的基礎,想寫好文章一定要特別注重字詞句的積累,因此,從一年級開始,課文中的字詞堅決過關,堅持常寫多練,充分利用課本中的“串詞識字”“看圖會意識字”“轉轉盤識字”識字方法。
2.仿寫擴寫。模仿寫作是學寫文章的必經之路,一年級下學期,在認識結構簡單的單句基礎上,再從認識一些結構比較簡單的復句。有意識地提一些常見的句型、句式,讓學生練習仿造句子,擴充句子。在仿寫時,要積極調動學生仿寫的興趣,舉出有代表性的語段,并要求學生反復閱讀,領會句子意思,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仿寫,基本上就成功一半了。擴充句子也可以用仿寫模式,如,我就用了“牛吃草”這個句式,讓學生擴寫,擴充逐步開展:“牛在吃草”“牛在山坡上吃草”“牛在山坡上吃著鮮嫩的青草”“牛在東邊的山坡上吃著鮮嫩的青草”……,對這樣的句式擴充,學生喜聞樂見,興趣盎然,感覺神奇莫測,變幻多端,既能領略到祖國文字的無比奧妙,又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開拓寫作思路。
3.看圖說話、看圖寫話。通過看圖說話、寫話、回答問題等形式訓練學生說寫完整的、連貫的話語,這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寫作的重要途徑,甚至看圖作文成為近幾年高考命題者的寵兒。在現行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中有大量的插圖,課文插圖裝幀精美、色彩艷麗、生動活潑、新鮮有趣、貼近學生實際,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幾乎每個孩童都有話可說,教師要掌握孩童這個特征,放手讓孩童去說去寫。但教師要注意耐心細致地教會學生:
(1)時間(根據圖意為圖選一個合理的時間)。
(2)景物(如果圖上有景物:按從上到下、從遠到近觀察)。
(3)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這是看圖寫話中最重要的一點),誰(人):穿的、樣子:①他是怎么做的?他會做些什么?他會說些什么?他會想些什么?②他做得怎么樣?心情如何?這一過程既可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語言組織能力。
4.打破課堂、課本的局限。農村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如果教師結合課堂課本用心靈活運用,必將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察、思維習慣幫助極大,這也是寫作的最基本能力。我在講到《保護莊稼好衛兵》時,會跟《清清的溪水》結合起來,帶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小溪,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溪水,水的顏水,水的流向,水里的生物(蝦、蝌蚪、小魚、水草、螺類等),然后各抒己見,把自己見到的東西記錄下來,這就比單純的課堂講解豐富有趣有效得多。走出課堂,大自然的五彩繽紛對小學生更有吸引力,小學生可以零距離感受微風輕拂的感覺、鮮花的怒放、花草的芬芳、露珠的晶瑩、蝌蚪的調皮、溪水的清涼……小學生的童真童趣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活躍思維,觀察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進行作文教學并不是可有可無的,應該引起低年級語文教師的重視。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體會尤深,希望與同行一道,形成更為系統更為科學的低年級作文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黃青春.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指導[J].教育現代化,2015(04).
[2]張新星.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寫話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綜合(上旬),2014(07).
[3]何炎青.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析[J]新校園·上旬刊,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