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躍文+唐瑜沖
【摘要】論文在分析創業能力內涵基礎上,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而探討了創業能力培養路徑。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 創業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33-02
在經濟轉型升級,由中國制造逐步轉向中國創造這個大環境里,越來越多本科院校認識到人才培養模式轉變重要性、緊迫性,近年也紛紛調整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努力朝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以便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政府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浪潮中,工商管理專業因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實踐性,人才培養目標適合定位于培養創業就業型人才,工商管理專業應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探索,加強學生創業教育,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因此,探析基于創業能力提升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1.創業能力內涵
創業能力是創業者擁有的關鍵技能和隱形知識,是蘊含在人體中的一種智力資本。主要包括如下四個方面:第一,良好的創新思維。不僅要具有模仿創新能力,也應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第二,良好的概念技能。創業者不僅需要創業的勇氣、相關專業知識,還需要較強的概念技能,善于從紛繁蕪雜的商業現象中,提煉出有用的信息,不斷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第三,良好的合作溝通能力。不但要具備較強的言語表達能力,而且要能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第四,良好的經營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能力是創業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環。
2.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培養目標定位比較模糊
很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只是定位于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人才培養目標同質化現象明顯。并且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行業特點以及崗位實際需要沒有有機結合起來,容易造成學生初創業或就業過程中的不適應感。
2.2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與“應用型”“創新創業型”有較大差距
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主要是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人才,專業本身應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實踐性。目前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較多地沿用了傳統的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理念,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設計往往缺乏針對性,即使在時間有限的實踐教學環節,如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因培養理念、高校擁有的資源等限制,往往流于形式。
3.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能力培養路徑探討
3.1清晰定位培養目標
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特點,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自身擁有的資源、學生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實際的、能提升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培養目標。培養理念切實從傳統的理論知識傳授為核心轉向以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為核心轉變。要求高校管理層、教師樹立以創業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針對不同特征學生實行差別教育,因才施教;學生積極參與創業教育活動,認真參加創業實踐,提升創業就業能力。
3.2重新構建符合以創業就業為導向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應符合國家轉型升級背景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市場需求、自身擁有的資源、學生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實際的、能提升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及時間資源分配均以創業就業能力提升為目標;理論課程內容不僅要介紹經典理論、實踐成果,也要吸收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還要加入企業最新實踐案例,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把創業就業能力考核納入學生學分考核范疇,為學生創業能力提升提供制度保證;定期舉辦創業設計大賽、創業經驗交流會等各種創業活動,弘揚創業精神、渲染創業氛圍,將創業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鼓勵學生組建創業團隊,并聘請有相關經驗的教師,進行創業知識交流和指導;爭取政府、社會機構、校友等關注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組織和個人支持,給予學生創業指導或資金支持。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必須注重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能讓學生較好地適應社會競爭,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參考文獻:
[1]董曉雨,王寧.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6(8)
[2]杜軍,商雨鶴.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8)
作者簡介:
唐躍文(1973-),湖南邵陽人,湖南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公司財務。
唐瑜沖(1968-),湖南衡陽人,湖南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公司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