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清
【摘要】根據高職教育特色以及行業企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崗位調查分析,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崗位任職要求和檢驗工作任務所需知識、能力、素質要求, 以“項目為主線,能力為目標,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構建學習性項目和工作任務,設計教學內容,實施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實施的效果看,工作任務導向教學法使學生的參與度、實踐動手能力有了提高。
【關鍵詞】工作任務 項目化 教學改革 質量安全檢測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41-02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文件要求高職院校“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強調了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課程內容覆蓋面寬,有著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其專業就業崗位的綜合性要求,都蘊涵在工作過程和行動中。雖然近年來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改革強化了實踐課程與教學體系建設,但是與高職教育具體專業面向的工作崗位、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缺乏緊密的聯系,多數學生對崗位或崗位群所需要的綜合應用能力尚不清楚,尚不能適應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教育需求。在教學過程中,開發工作任務為導向的項目式教學,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是職業教學改革的方向。
一、高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課程構建思想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課程以工作項目-任務為課程教學載體,按照工作項目-任務行動需要的綜合能力確定課程內容,按照項目-任務行動過程邏輯順序設計課程結構與教學過程。在學生主動性學習過程中,整合過程性知識、基本技能和工作態度、職業經驗,培養學生的質量安全檢測崗位綜合實踐能力,因此,課程內容的構建必須突出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崗位核心能力。
(1)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以農產品安全檢測職業崗位對知識與技能需求為導向,以農產品安全檢測工作任務的完成及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為宗旨,秉承“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完成學習”的指導思想,密切與企業合作,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
(2)突出實踐性:以實際應用為重點,精心設計實訓項目,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將農產品檢測工作與學習相融合,開發“理實一體化”教材,創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3)突出先進性:以農產品安全檢測先進知識和成熟技術為標準,以農產品檢測國家或行業標準為依據,及時跟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分析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更新變化,并及時將新技術、新成果、新標準、新方法等最新內容納入教學內容。
二、基于工作任務為導向,構建項目式課程內容體系
近年我們通過校企合作和頂崗實踐,收集從事農產品檢驗工作的畢業生對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要求的反饋信息。通過市場調研,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課程內容,遴選出課程相關關鍵崗位并對關鍵崗位工作任務以及完成工作任務所必須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其次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綜合考慮與其他同步課程的分工,結合農產品質量檢測崗位真實工作任務和工作情境,以農產品檢測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即樣品采集、樣品前處理、樣品檢測、數據處理、檢測報告編寫)為主線,選取典型檢測項目構建課程內容。最后圍繞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細化與規范教學內容,開發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學習情景來實施課程教學,構建了6個學習性項目、24個工作任務,并從“工作任務描述、工作準備、計劃實施、評價與反饋、知識拓展”五個方面設計項目和教學內容。
三、創新課程體系開發模式和教學方法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教學模式重點轉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程教學的每個環節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自覺自主地去探求本工作任務的理論知識、并在工作任務實踐中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在完成學習工作任務中體會到基本理論的重要性。
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模式中,教師的任務是根據學生現有的經驗、知識和興趣來開發適合他們的學習工作任務,教學過程中始終注重每個學生的參與程度,人人有動手的機會,使學生置身于探索知識的情景之中,即在工作任務中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種模式從根本上將教師變成學習工作任務的引導者,學生成為完成任務的主體參與者。
四、工作任務為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突出以工作崗位能力學習為主要形式,探索“任務導向、教學做本體”等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的新教育教學模式。
(1)精心設計項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從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出發,依據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組建農藥檢測、獸藥檢測、重金屬檢測等6個項目,每個項目根據行業需要和知識拓展開發6-7個學習任務,通過完成這些項目中規定的每一項工作任務達成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科學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互動交流等綜合能力。把每一個分析檢測任務按照檢測程序不同分解不同的知識點5個部分的知識點,用8-10分鐘的情境教學來展現。為了兼顧檢測任務系統性和知識點的獨立性,課程在一個項目教學完成后,需要設置學習任務,進行交流互動、組成任務小組綜合練習與測試。
(2)工作任務的實施內容。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為主體學習,通過完成工作任務解決實際問題等方法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力求做到動腦融于動手、理論指導實踐,實現“所學”與“所用”緊密結合,把教學過程變為學生主動參與,各成員相互配合,在工作任務中學會“做人”與“做事”相互融合;創建基于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工任務教學法。各任務組長組織學生交流對工作任務的認識,分解,學會查閱所需資料、分析相關知識,初步制訂實施計劃并提交教師審定。各小組成員按照實施方案開展工作任務。
(3)工作任務考核與評價。《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融教學做評一體化,在考核過程中把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和教師教學評價及小組間互評相結合,鼓勵學生注重學習過程,根據工作計劃擬定的檢查項目,對每個工作任務按照項目檢查要點對工作內容進行檢驗和考核,發現問題后小組成員再分析解決。其他項目小組和教師分別指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并按設定的考核評價表,由教師評價、小組間自評和互評,按照一定比例計入學生學業成績。
五、工作任務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課程中實施工作任務導向的教學模式實踐,切實調動了學生的強烈參與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提高了學生主體學習興趣,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訓練了學生在工作中與其他同學協調、合作的能力,使專業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都得到提高。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實踐時,自主去消化和理解課程要求的基本理論知識,從而訓練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文陽,時俠清,張子學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種子生產學》課程標準的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4(13):4163-4164.
[2]吳麗華,聶莉萍.基于工學結合的教學標準與核心課程標準的研究與開發[J].黑龍江高教究,2013(2):170-172.
[3]姚芳,劉靖,張璟晶,等.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食品專業課程群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