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數據統計、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探討體育保險對體育教學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體育保險;體育教學;促進作用
1引言
高校教育中,體育教育尤為重要。但是在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限制了高校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阻撓了教學改革的整體步伐。究其原因是傷害保障機制的不健全造成的畏手畏腳,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規避風險,高校引入體育保險勢在必行。
2體育傷害事故對學校、老師、學生的影響
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不僅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也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束縛了體育教師的手腳,影響學校體育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學生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后,學校和家長往往因為沒有很好地解決賠償問題,協商不好就會對簿公堂,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件費力耗時的事,學校的聲譽也會因此受到極大的影響。
對體育老師來說體育課堂上出現傷害事故無疑是致命的。無論一個老師的課上得多么好、學生多么喜歡、責任心多么強,一旦發生了教學上的意外傷害事故,不管責在誰,老師都難辭其咎,必將受到學校及學生家長的質疑,甚至還可能因此而丟掉飯碗。因此,很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就避免了有一定危險的體育項目,老師更是秉承快樂教學的宗旨,簡化體育課內容。最終結果就是學校少了麻煩,老師不再擔心,但學生的身體素質卻在急速下滑。
3國內外體育保險現狀比較
3.1國外體育保險現狀
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出現了體育保險公司。目前,美國的體育保險已經成為美國保險業的重要經營內容和巨大的保險市場。學校體育保險作為美國體育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學校市場,出臺了各種各樣的保險險種。
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遠超美國和西歐居世界保險業第一。日本的學校體育保險險種主要有:體育安全保險、學校教育研究災害傷害保險、學校災害互助支付制度、全國市長學校災害賠償保險等。保險險種豐富多樣,而且相互補充,既有學校管理下的保險,又有團體活動的保險;既有國家范圍的保險,又有地方范圍的保險,各類保險相互關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校體育保險體系。
3.2國內體育保險現狀
面對20世紀90年代就成為體育保險業龍頭的日本,我國的保險業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剛剛起步。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1996年5月30日國家體委正式批準設立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體育保險部,這標志著我國體育保險開始起步。國內的體育保險從1992年的廣告贊助性質,到1998年“運動員傷殘保險”的制定經歷了4年時間。這期間沒有一家真正意義的體育保險公司存在,直到2004年我國才成立了第一家專門從事體育保險的經紀公司——中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不斷探討和實踐中,學校體育保險有了質的飛躍。2016年3月,上海在全國首個試點推出一個專門針對校園體育運動意外傷害設計的校園基金。其功效在于填補因事故所造成的受害人的損失。
4體育保險對體育教學的促進
引入體育保險是免責保障。鑒于體育運動意外傷害的發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體育保險以意外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為依據,不涉及對學校及學生的責任認定。另外,將保障范圍擴大到校園,凡是參保學校組織的體育運動,無論是體育課、體育比賽、體育活動還是體育訓練都將得到有效保障。
引入體育保險,學校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合理的安排體育課程,將新課標要求掌握的各項體育技能均納入教學范圍,改變一成不變的體育課形式,讓學生可以在操場上盡情的揮灑汗水,展現青春的魅力。教師可以避免束手束腳的教學方式,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靈活機動教學。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將體育課的魅力和功效真正的發揮出來。
因此,通過立法推廣學生體育保險是完善學校保障體制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可以緩解家長和學校的矛盾、減少學校經費開支和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5結論
學校體育保險有獨立開發和推廣的必要性。不健全的法律體系阻礙了體育保險商業化的運作;學校體育保險是保險業與學校雙贏的產物,是規避風險的主要手段;學校體育保險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是學校體育傷害保障的重要舉措。要加強保險行業宣傳,培養體育保險意識;借鑒發達國家成熟保險體制,政府承擔體育保險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為體育保險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周金薈.學生體育課受傷事件中學校的責任與限度——以湖北、江蘇案件為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6,(05):86-90.
[2]翁惠根.標準與規范:浙江省高職院校體育工作保障水平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14,(06):82-85.
[3]薛紅.高校體育保險的發展途徑及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9):100-101.
作者簡介:
鄭紅波(1975.01—),女,遼寧沈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