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春萍
摘要:思維能力是語文各種能力的核心,它始終貫穿于各種能力之中。思維的形式有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提高作文水平,離不開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滲透,強化思維訓練,本文從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兩個方面,結合實例,論述了如何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聚合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作文教學;發散性思維;聚合性思維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綜合了語文學科的各種能力,是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一環。但目前的作文教學現狀是,為了全面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廣大語文教師作了種種努力,然而作文課上學生仍然感到壓抑、厭倦、畏懼,教師則感到急躁、乏味、失望,可謂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由此可知,作文教學依然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一個薄弱環節,許多指導者的心智和力氣,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完全用在推動學生寫作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深層區和關鍵上,不能系統有效地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教學雙方重復著許多微效勞動,甚至是無效勞動。
一
作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適應實際需要而進行的書面表達活動。作文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綜合素養即寫作能力得到提高的過程。寫作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寫作訓練,從寫作的本質來看,寫作的每一個過程,包括審題、立意、構思、選材、行文、修改、加工等,都是一個思維的過程,都需要思維的參與,再從學生的寫作實踐角度看,習作毛病大多體現為言之無物、語無倫次,顯然,這兩種常見毛病根源在思維能力上,言之無物源于思維空白,語無倫次源于思維混亂。
思維能力是語文各種能力的核心,它始終貫穿于各種能力之中。就思維的形式來講,有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它們是思維的擴展與組合,是演繹與歸納的辯證統一。發散性思維具有輻射性、多維性、變通性和獨特性的特點,聚合性思維具有概括性、一維性、邏輯性和創造性的特點。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提高作文水平,就離不開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滲透,強化思維訓練,那到底該如何滲透、強化思維訓練呢?下面擬從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兩個方面,結合實例,談談淺見。
二
發散性思維是指思考材料中的信息,朝多個角度,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并列出更多的新信息,它是思考者能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于一個途徑,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盡可能地得出合乎條件、合乎邏輯的各種思維結果。發散性思維以其獨特性、變通性及流暢性使學生在作文構思時獲得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學中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在于讓思維能根據需要按一定的順序向各種方向運動,在發散過程中產生靈感,使寫作過程中思維活躍。
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幫助寫作者打開記憶的倉庫,讓寫作者的思維自由馳騁,從個人想到他人,從學校想到社會,從城市想到鄉村,從現實想到遙遠的古代,想到構想中的未來;由正面想到側面、反面;由想象想到事物的聯系、本質,突破材料的局限,橫向擴散,縱向延伸,循環交錯,活化源頭,裂變充盈,這種聯想的遷發、擴散和延伸,避免了學生作文中內容枯燥,選材老化,開掘膚淺,立意陳舊的弊端,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形成思維的連續性、流暢性。
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作文能否立意新穎,感受獨特,構思是否能浮想聯翩。作文教學中發散性思維訓練是一個由簡到繁,由運用單一的方法到靈活運用多種方法,由以教師引導為主逐步過渡到學生運用為主,由模仿到形成方法系統的過程。
三
清代吳曾祺《涵芬樓文談·運筆》中寫道:“椎其用功之始,使其能收,必先使其能縱。”可見“縱”是為了“收”。放得開,文章內容才豐富,才有氣勢;收得攏,文章內容才集中,主題才突出。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歸納集中,思維由流動性向相對穩定的凝固性轉化,從多向思維的相互作用中創造出新的為寫作所必需,為寫作而進行的思維叫聚合思維。發散性思維重在開拓思路,發展思維的遷移能力。聚合性思維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判斷推理能力,兩者辯證統一。經過幾番的發展聚合,健全了思維結構,優化了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智力得到較好發展。聚合中,逐步使寫作者的思維具有靈活性、廣闊性、批判性、獨創性。在聚合思維過程中,寫作者各有感受,各有體驗,因而各抒其情,各言其志,各立其論,在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集中、提煉的精妙思路里,受到啟迪,去認識掌握為文的規律。
在構思過程中要用發散思維從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占有材料,使積累的材料了然于胸中,從而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材料多了,就要去蕪存精,選擇最能表現主題的材料。否則就會興之所至,信筆寫來,淹沒主題;或是腦子一片亂麻,無從下筆,不知怎樣去組織表達。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就要十分重視聚合思維的培養。
在聚合思維中,常用的是篩選淘汰法。發散聯想出的事物有些比較復雜,較難理出頭緒,其本質特征又比較隱蔽。這時,我們盡可能把對某一問題的各種思維信息全部列出,然后推敲分析,對不能接近題旨、接近問題實質的,或沒有多大價值的加以淘汰,按照求新、求異、求深的原則進行概括,根據題目的要求,表達主題的需要,聚合要旨,得出觸及問題實質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觀點。
在作文教學中,如果提供兩三則材料給學生,從多材料中立一意,這就可以訓練學生的歸納統攝的聚合思維能力。例如:從一組材料中篩選能夠論證某一中心的幾則材料;或給出兩三則材料,確立一個中心寫議論文;或選取內容較豐富的范文寫提綱,歸納中心,等等。這一類的訓練往往即鍛煉了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聚合思維能力,因為,有時提供的幾則材料充分發散思考后,才能找出它們的聚合點。
總之,思維訓練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并進而促進綜合素質提高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學中應予以充分的注意,只要堅持不懈地抓好這一工作,作文教學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魏章偉.《淺談小學生作文的思維訓練》[C].作文教學研究,2004(08):20-21.
[2]鄧小云.《淺談寫作教學如何實施思維訓練》[N].中國科技信息,2005,第18B期(18):203-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