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
摘 要:文化傳承和創新是大學的基本職能之一,各高校都對大學文化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文章結合大學文化管理和建設的實踐,提出把大學文化建設工作做大、做細的思路,指出在大學文化建設的路徑上,要在意識層面提升文化自覺,在機制層面建立工作體系,在實踐層面建設大學文化精品,在目標層面形成文化認同。
關鍵詞:大學文化;建設思路;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一、工作思路
1.把大學文化建設工作做大:形成有生產力的工作體系
大學文化建設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著眼于學校發展的總體戰略,逐步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和長遠規劃,構筑大文化建設格局。大學管理者要由建文化轉向管文化,理順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讓科學的管理產生文化生產力。
2.把大學文化建設工作做細:形成有操作性的施工圖
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輻射源,高校也在積極制定文化發展規劃。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由于缺乏通向現實的路徑,很多高校的文化發展規劃最終的實施效果欠佳。要想將藍圖變為實現,還需要把各項任務做得更加精細,讓有任務更有明確性,政策有可持續性,措施有可操作性。
二、大學文化建設路徑
1.意識層面:樹立文化自覺
目前大學的各個部門,都在自發地開展具有文化屬性的各項工作,但是大都是零敲碎打,缺乏整合,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同時,也缺乏對大學文化自身的審思、覺醒與揚棄,使得文化建設工作處于低水平的重復,難以真正提升水平。這就要求管理者能夠進一步加強對大學文化重要性和發展規律的認識,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意識統領大學文化建設各項工作。
2.機制層面:建立工作體系
(1)建立職責體系。大學要明確責任分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各司其職、師生共同參與的大學文化建設格局。
(2)建立策劃機制。大學要在廣泛發動全校師生參與工作的同時,充分吸納社會專業人才,以專家咨詢委員會或專題策劃組的形式建設專業的咨詢隊伍,吸納智力資源,幫助我們為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出謀劃策。
(3)建立投資機制。就筆者的調研來看,國內高校的文化建設經費投資隨機性強,缺乏強有力的機制保障。應嘗試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建設經費籌措機制,除了學校把文化建設納入財務預算,還可以通過與政府和社會資源結合、民間贊助、社會(校友)捐贈、社會投資冠名等多種途徑為學校文化建設籌措經費。
(4)建立評價反饋機制。文化建設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評價反饋,一方面,通過科學設計評價體系,能夠發現大學文化建設的薄弱環節,使建設工作更具針對性;另一方面,把大學文化建設工作同各部門的其他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檢查、一同落實、一同考核,能夠有效調動各部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3.實踐層面:建設大學文化精品
(1)文化提煉工程:文化提煉主要是指通過對學校發展歷史文化的梳理,著重對辦學理念、大學精神、校訓、校風、教風、學風以及優秀傳統等內容進行系統建設,樹立大學的核心價值觀并明晰其表述。
(2)文化彰顯工程: 文化彰顯主要指大學文化的外在表征建設,形成大學育人的和諧氛圍和良好環境,這體現了大學的文化品位和格調。
(3)文化提升工程:文化提升主要是完善文化的體制機制,強化文化載體建設,提升大學文化管理和建設的水平。該項工程主要可包括大學文化管理和傳播、交流機制的建設、媒體平臺的融合搭建、大學文化理論研究等內容。
4.目標層面:形成文化認同
大學文化建設效果評判有多個維度。在當前社會轉型期,各高校也在積極探索和開展改革,各群體的利益都有所調整,師生難免出現思想上的動蕩、交鋒和失衡。在這樣的背景下,亟須用高尚的、科學的、富有吸引力的大學文化來凝心聚力。因此,筆者認為師生對大學文化的認同是在現階段關于大學文化建設最主要的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蔡勁松.大學文化理論構建與系統設計[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2]談 毅,王琳媛.大學文化建設與價值認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