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炳祥 林智東
【摘 要】本文以積極心理學在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如何應用為核心問題,分析中職生口語交際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自卑、焦慮、厭煩、畏難等消極心理及其成因,提出采用積極情感體驗法、積極心理輔導法、積極組織系統法方法,以激發學習動機,緩解課堂焦慮,化解厭學情緒。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中職語文 口語交際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077-03
隨著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已經意識到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提升教學效果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當前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教學實踐方面,口語交際依然是中職語文教育的短板。要想增強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借鑒和運用其他學科中最新的理論成果,吸收心理學、傳播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為其所用。本文探索通過應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方法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增強口語交際的實效性。
一、積極心理學內涵及意義
21 世紀初,美國著名大學教授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聯名在聞名世界的心理學雜志《美國心理學家》2000年第55卷第1期上共同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正式拉開了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熱潮。當前,積極心理學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的理念正為越來越多的領域所運用。
中職生正處于 15-18 歲年齡段,心理學上稱為的“斷乳期”。在這個時期里,他們往往消極心理素質較多,積極心理素質減少,也是他們產生心理困惑最多的時期。大多數的中職生是因為中考成績差而進入中職學校,他們是基礎教育中被忽視的弱勢群體,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心理問題多發易發而且日益復雜,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而積極心理學倡導學生積極的自主發展,提倡對個體的問題作出積極的解讀,并使個體能從中獲得力量,感受到成功的意義和自我價值的體現。由此看來,這樣的教育理念正是中職教育教學要取得實效所不可或缺的。
對于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來說,說話是一個復雜的生理和心理的過程,會話中雙方的心理處于互動互變狀態。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懂得克服心理障礙,掌握心理溝通的方法,是口語交際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筆者認為,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用積極的理念去開展口語交際教學,促進學生客觀正面地認識自我,轉變消極的口語學習觀念,提升學生對口語交際學習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中職生口語交際學習的心理問題及成因
(一)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心理體驗,源于自我評價過低,在心理學上也叫自我否定。常表現在對自己擁有的學識、綜合能力和已有的道德等因素評價過低,少有刺激便顯示出心理脆弱的一面。而口語交際中典型的心理障礙就是自卑心理的表現。由于自卑心理的影響,在口語交際課堂上,他們常常出現面紅耳赤、心跳加快、肢體語言僵硬、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現象,有些學生甚至因為重復越多,反而越強化其自卑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早在基礎教育階段,大多數中職生不但深陷學習困境,而且要忍受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往往表現為 “不能正確自我評價”而導致膽怯、自卑心理;其二,筆者所教的中職生大多來自桂東南農村的粵、客家等方言區,由于學生日常交談所用的方言與普通話差別較大,普通話學習起來困難重重,需要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活動時就容易產生消極悲觀、自卑的復雜心理。
(二)焦慮心理。學習情緒焦慮心理是中職生在口語交際課中較為普遍存在的現象。研究表明,在外語課堂上,最能引起學生外語焦慮的任務是口語表達,即口語焦慮,焦慮越高,口語成績越低。顯然,學生的母語口語交際也是如此。為此,在口語交際學習過程中,中職生的焦慮心理主要表現為“情緒不安,課堂上講普通話緊張,交談練習時聲音小,甚至磕巴,害怕被人嘲笑,避免與老師的目光接觸”等現象,嚴重時,會出現“卡殼”“蒙圈”等沉默。造成中職生口語交際學習的焦慮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交際恐懼。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特別是課堂學習活動中,由于與老師、同學的人際信任度不高,造成了被稱為“學困生”的他們挫折心理增多,而自尊水平下降。這種心理長時間存在而得不到排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課堂上“惡性循環”式的焦慮心理。此外,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后,對新的學習環境不適應,專業課學習不順、目標渺茫等情況也是導致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的原因。
(三)厭煩心理。中職生的厭煩心理是口語交際課堂上亟待解決的心理問題。學生的厭煩心理主要表現為沉默、不愿意過多參與任務、課后不主動訓練、說話時缺乏精神氣等現象。學生口語交際課上的厭煩心理主要來源于兩方面的原因:內因方面,中職生在過去的學習生活中產生了較多的挫折心理,但他們心理復原力又較弱,同時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低,對口語的學習尤其興趣不夠,動機不高;外因方面,根據筆者以往的觀察,中職生很容易對新鮮事物發生興趣,但課堂上如果仍是呈現出沉悶的口語交際氛圍、陳舊的教學方法、單一的教學手段、機械的教學評價等情況,那么極容易引起學生的大腦由興奮狀態轉變為抑制,從而產生厭煩心理。
(四)畏難情緒。跟普高學生相比,中職生的學習畏難情緒就較為突出,語文課上的口語交際訓練尤其如此。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常常表現為缺乏恒心、畏懼,不愿意參與練習等現象。進入中職學校讀書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他們的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都處于方言濃郁的語言環境中,10 多年的方言影響,造成他們更習慣用方言進行思維,以及溝通交流。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中職生要面對的是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糾正的問題。比如,筆者所教的學生由于受方音的影響,容易把“V”發成“U”,在聽感上則會將“請握緊拳頭”變成“請握緊‘船頭”。此外,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極少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也是造成學生口語交際學習過程中畏難情緒產生的原因之一。
三、積極心理學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的應用
口語交際課是一門實踐很強的學科。所謂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由聽、說雙方共同進行的活動。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機制三個部分。消極的情感因素是口語交際活動不能很好實施的原因之一。為此,要想提高口語交際教學質量,首先應當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入手,根據學生心理的狀況,在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應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一)采用積極情感體驗法,激發學習動機。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引入積極情感體驗法教育學生,讓他們能夠自己調整心態,穩定情緒,增強自尊心、自信心,激發學習動機。
1.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觀。首先,以積極心理為指導的口語交際教學應用積極的理念,促進中職生正確評價自我,信任自我。引導學生用積極、發展的目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物,引導學生學會對事物進行積極歸因,從而幫助學生修復學習口語的自信心。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動機跟其他學校學生不同,因為他們面臨的是就業,學習動機與未來的工作有著密切的關聯。為此,應該從他們的職業發展規劃和未來的目標等方面積極引導,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比如,在首次口語課上,面對以就業為導向的護理專業學生,筆者會利用一節課的時間介紹往屆優秀畢業生的事跡,結合國家對中職“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來引導學生。其次,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實用動機”。在口語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普通話的意義,認識到學好口語是個人職業發展的要求與未來社會法發展的需要。比如,筆者對護理專業學生就是重點從護患溝通的必要性來引導的。通過引導,學生才會真正理解自己所擔負的責任,才能端正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進行口語交際學習。
2.將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學中。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新奇的事物能夠極大地引發人們的興趣,在興趣的推動下,人們的行動常常可以收到更好的成效。在口語交際課堂上,引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是重中之重。為此,口語課堂上出現的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新技術、新形式、新手段能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引發他們的參與熱情,提高他們口語交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口語交際課上,筆者經常借助手機實現翻轉課堂,播放口語交際相關微課,借助多媒體實現營造虛擬交際情境,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口語的興趣。實踐證明,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創設真實可感的口語交際情境。與我們母語的口語交際教學相比,國外口語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活動教學,即創設真實情境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一方面,教師采用信息技術自拍的錄像、影視片段等會強烈地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想說、樂說。例如,在口語交際課“勸說”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在護理實驗室拍攝《勸說的基本原則》,讓學生很快理解勸說的基本原則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國家在中職學校實驗室建設方面加大了投入,中職學校的實驗室條件已得到極大的改善,給口語交際課創設真實的口語交際情境提供了保障。比如,上護理專業的口語交際課“即席發言”時,筆者把學生帶到護理實驗室進行角色模擬訓練,讓學生感覺到交際環境的真實性,口語交際訓練中凸顯醫學專業的職業環境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交際狀態,激發了學習動機。
(二)運用積極心理輔導法,緩解課堂焦慮。較之一般心理輔導法,積極心理輔導法往往著重關注來訪者潛在的能量與積極品質在環節其心理障礙或行為中的積極作用,具體途徑如下:
1.營造良好的學習心理氛圍。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最愿意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展示自我。良好的人際互動不但能夠使個體體驗到持久的積極情緒,同時也能幫助其有效應對消極狀態。比如,在口語訓練課上,老師切記不要學生一出現問題,就立即打斷和糾錯,這會讓學生的訓練挫敗感增強,對口語交際失去信心,課堂焦慮、畏難心理就會不減反增。相反,創建民主、自由的口語交際空間能讓學生情緒舒緩。比如,在“介紹”一課中,將知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為一體的“游戲”引入課堂中,讓課堂呈現出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互助的口語交流的愉快氛圍,實現教學相長的快樂課堂。總之,教師應該創設出輕松、和諧的良好氛圍,努力提高學生開口交談的興趣,緩和或降低學生的口語焦慮情緒,口語交際教學的質量才能有進一步的提高。
2.模仿訓練。對于中職生來說,模仿能力強是他們身上的一個閃光點。為此,通過模仿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緩解課堂焦慮。比如,筆者在“普通話朗讀”這一節教學實踐中,讓學生通過模仿訓練,將“Z、C、S與ZH、CH、SH的對比練習”做成微課,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將《交談:密閉式靜脈輸液的對話》直接發送到學生手機上,供學生模仿訓練。結果,學生語音能力自我感增強,自信心提高,口語焦慮水平明顯降低。
(三)借鑒積極組織系統法,化解厭學情緒。積極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成長、成熟都是在一定的環境和組織系統中進行的,這樣的組織系統有利于培養人的積極情感、積極品質。口語交際課可借鑒這種方法。
1.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學應進行科學嚴謹的規劃,做到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遵循中職生的認知規律,逐漸提高口語練習的難度,化解厭學、排斥情緒。比如,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在語境的安排上,首先,應是設置“傾聽”(下轉第139頁)(上接第78頁)為主要任務的語境;其次,選擇中職生喜歡的話題語境,讓學生主動開口說話;再次,播放跟護理有關的經典口語交際情境;最后,設定目標情境,讓學生為了達成某個護理目標而積極交流,戒忌一開始就安排比較難的、不易聽懂得對話,而是要根據學生所掌握的醫學知識來定。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從導診接待會話開始,再慢慢深入護患溝通的日常用語,最后才是到“面對病人時,如何具備主動關懷病人所采取最有效的溝通方式”等內容。這種循序漸進的口語交際訓練方法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厭煩情緒。
2.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在口語交際課上,教師應構建以具有激勵功能的形成性評價為主,自評、組評和教師評價等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方式。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學生口語交際的成長檔案,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具體做法是:在口語訓練課前,教師指導學生每4人作為一個小組,在小組內由組長組織大家進行學習和互相評價;建立由課代表和部分組長組成的班級評價小組,負責在角色扮演訓練中對4人小組的活動進行監督和評價;教師則注意巡視,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多用鼓勵性的評價語言,及時地表揚學生。這樣的評價,既可以緩解學生的拘束和焦慮情緒,更能化解學生的排斥、厭學情緒。
總之,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在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具有極大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如何更好地將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理念和方法應用到口語交際教學中,達到“塑造中職學生樂觀自信、善于溝通的積極品質,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健全人格,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標,還要教師們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吳天賜.口語交際中,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從容自然地進行會話?(上)[N].語文文字周報,2013-06-05
[2]吳美娟.積極心理視角下高職生的人格修復[J].教育與管理,2014(27)
[3]羅雅文.中學語文教育中口語教學的現狀與建議[J].教學與管理考,2015(8)
[4]殷 杰,鄧 霜,賀嶺峰.學生課堂沉默的個體心理因素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6(12)
[5]賈志民,王 新.論頂崗實習支教中大學生向教師角色的轉變——基于積極心理學方法的應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2015(17)
[6]吳讓科,趙 晨.語音語調模仿訓練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口語焦慮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5)
【作者簡介】盧炳祥(1979— ),男,廣西南寧人,梧州市衛生學校團委書記,高級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林智東(1971— ),女,廣西梧州人,梧州市衛生學校心理學講師,大學本科學歷。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