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嘉
摘 要:藝術是美的核心對象,是美學研究的主體。美在藝術中得到最為鮮明的體現,對藝術的研究歷來是美學研究的最重要的課題。本文以書籍版式設計中的秩序美為例,通過對國內外書籍裝幀設計現狀的分析與比較,研究書籍版式設計中的“秩序美”,深入細致地分析書籍版式設計中的“秩序感”的必要性,以便于更好的取得秩序感版式設計要素的和諧統一,通過分析書籍版式設計中視知覺的基本特征,研究書籍版式設計中“秩序感”的規律性和平衡性,以及秩序感因人而異的多變性和可調節性,通過對秩序美的產生、發展和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探討版式設計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秩序美。
關鍵詞:書籍版式設計;秩序美;視覺傳達;審美心理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048-01
一、書籍板式設計中“秩序美”的釋義
秩序美不僅體現在自然形態中,在版式設計中也體現了一種規律性和條理性。秩序亦可稱之為有序,它的反義詞是雜亂無章,混亂無序。秩序總是與規律性、統一性、連貫性以及確定性等特征相互聯系,書籍中的板式設計是整個書籍裝幀設計的核心部分,重中之重的環節,書籍板式設計的好與壞直接影響了整本書籍的整體效果,當人們拿到書本的一刻,版式設計所傳達的最直觀的視覺感受遠遠超越了書籍內容的重要性,甚至能夠直接影響人們的購買欲。書籍板式設計中的秩序美,也是來源于人們主觀視知覺經驗的積淀。
版式設計的作用就在于美化讀者閱讀時的視覺感受,只又符合版式設計的目的——即給予讀者美的享受,才是真正的版式設計。而能夠帶給讀者美的感受的版式設計一定符合某種秩序美。能夠使讀者聯想到某種視覺經驗或者生活體驗,當板式設計所呈現的秩序美與讀者以往的視知覺經驗以及心理取向統一時,讀者便獲得了審美樂趣,并從中體驗到了愉快的秩序感。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秩序美的產生有賴于視知覺經驗,而經過人們積淀而來的視知覺經驗亦可作為書籍板式的設計原則。在版式設計中,我們通常認為雜亂無序是不具有美感的,而介于單調和無序之間有機的組合排列通常符合人們的審美標準。例如:圓形兼有統一與變化的特性,因此是具備美感的;缺少變化的單調的音樂節奏是冗長乏味的。當我們進行版式設計時,必須遵循統一中求變化的設計原則,方可以帶給讀者美的視覺感受。例如在平面設計中,四季更迭給我們直觀上的感受是通過色彩的次序變化來表現的,例如暖色表現春天,冷色表示冬天,金黃一般象征秋天,鮮綠通常使人聯想到夏天,因此在為相關內容的書籍進行板式設計時,通過色彩、明暗、純度的高低設計的有秩序的版面,比較能夠引起讀者內心的共鳴。
二、書籍板式設計中“秩序美”的產生
版面設計是指在平面媒體上按照一定的科學與藝術的原理進行文字、圖形布局設計。那么秩序感就是在這些圖形與文字的排列中產生了。“秩序感”的產生與視知覺的構建幾乎是同時產生的,視知覺經驗指導我們感受秩序美。人的認識活動首先來源于感覺,強調感覺中與以往某種視覺經驗的對比,通過書籍版式會讓讀者對眼前的書籍內容產生一定的聯想與求知欲。在書籍版面設計中,虛實、黑白、色彩、印刷體和手寫體等,任何表現手法都會引導讀者的心理感受。而這種表現手法的對比與引用就是為了使文字、圖片與各個視覺元素間形成具有秩序美的組合形態。
三、書籍版式設計應當遵循的形式美法則
1.統一與變化是形式美法則中的高級形式,在版式設計中處理好統一與變化的關系就是要處理好比量關系,過于統一化的版面會讓整個版式淪于枯燥,但過于多樣化的變化也會打破版面的整體。
2.對比與調和是把兩個反差較大的視覺元素有機地排列在一起,在使人感受到對比鮮明的感觸的同時,仍具有視覺統一的感受。從而強化主體,帶來更加鮮明的視覺感受。
3.對稱與平衡是形式美法則的核心內容,包括完全對稱、近似對稱、反轉對稱。對稱通常給人以穩定、端莊的感覺,產生秩序美、理性美。
4.節奏與韻律節奏體現了規律的形式美。節奏是通過事物在運動過程中規律性的反復所形成。是事物正常發展規律的體現。在版式設計中,有規律的節奏經過延展和變化可以產生韻律美。
5.整體與局部在版面設計中,往往要著眼于版面的整體設計,要善于將版面中各個視覺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秩序美,同時不能忽略局部美的展現,達到整體統轄局部,局部服從整體的效果。
6.比例與尺度比例是相互關系的定則,體現各事物間長度與面積,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間的數量比值。對比的數值關系達到了美的統一和協調,被稱為比例美。在同一版面中,部分與部分之間,部分與整體之間,整體的縱向與橫向之間等都存在著比例關系。適度的尺寸數量的變化可以產生美感。
四、結語
優秀的版面設計,都是遵循形式美法則的典范,都表現出其各構成因素間和諧的比例關系。達·芬奇說:“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神圣的比例關系上”。可見,形式美法則是實現形式美感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