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莉
摘要:學習動機在二語習得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在二語習得者心中植入自信的元素,學習動機不僅能夠有效的促進二語的交流和發展,而且能夠幫助學習著在完成既定目標之后繼續專注于接下來的學習。但是,如何有效的激發二語習得者的學習動機至今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論文是基于學習動機概念下的理論性研究,詳細解釋了激發學生動機的方法和重要性。本論文首先介紹了學習動機的定義,并解釋了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之間的聯系。此外,本論文還簡述了幾種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最后,通過對學習動機基本原理的闡述,本人提供了幾種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在二語習得中的學習動機。
關鍵詞:學習動機;二語習得;激發
一、引言
最近幾年,外語學習,尤其是英語,在整個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趨勢,特別是在中國成功取得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并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能夠精通一門外語,尤其是英語,已經被看作是通向未來成功的敲門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英語的學習。但是語言的學習是一個十分復雜且受很多因素影響的過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動機,態度,興趣,年齡,意志力和性格)對二語習得,尤其是英語的學習有著非常直接且重要的影響。由于英語學習受認知的支配,學習者是否具有持之以恒學習英語的強烈愿望才是關鍵。根據Jakobovits的研究表明,影響英語學習的幾大因素所占比例分別如下:學習動機占33%,天賦占33%,智商占20%,其他的占14%(摘自賈冠杰,1996)。基于這個原因,本人著重研究了激發二語習得學習動機的方法。
二、文獻綜述
(一)學習動機的定義
1.心理學意義上的學習動機
人們總是心存動機的,事實上他們從未有過無動機狀態。根據Belyayev, B. V. (1963) 所述,雖說人們從不主動做別人希望他們做的事情,但是也不能絕對的否認他們總是心存動機的事實。然而,從心里學層面上來看,動機是能激勵和引導行為向目標轉化的一種推動力。正如動力能移動物體一樣,動機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更形象化一點,Don Hamachek(1989)曾提到,“如果把個體比作機器,那動機就是發動機器的引擎。動機有以下三個重要功能:激勵,引導和調整。”簡而言之,動機是能引發學生完成目標并在某個時間段內將自己的努力朝著某個特定的方向延伸的一種內在狀態。
2.二語習得中的學習動機
動機不僅是學習并掌握二語習得中相關知識的強烈欲望,更是促使學生自主熱情的學習語言的一種內在誘因。就像機器的引擎和動力輪能夠運轉機器一樣,動機也能促使學生更有興趣的學習語言,比如說,英語。二語習得中的動機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目標,努力的行動,完成目標的欲望和態度。對語言的學習持有正確并積極的態度,目標明確,學習欲望強烈,并能付出巨大的努力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成績一般都高于那些沒有明確學習動機并將語言學習看成是一種無聊的課業的學生。也就是說,學習動機作為二語習得中的最基本的元素,任何老師都不應該忽略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學習動機的種類
1.內在動機
內在動機是指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學習活動本身能使學生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功感。內在動機提供了一個促進學習和發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沒有外在獎賞和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激發行為。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目的是為了享受整個學習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表揚或獎勵。
2.外在動機
外在動機是一種外在的動力。具體來說,學生學習外語的唯一原因是為了獲取某些外在的東西,比如,通過考試,金錢的獎勵,老師的表揚,父母的青睞,找工作或取悅他人等。根據Cheryl L. Spaulding (1992)所說,“外在動機僅存在于當學生受到跟學習本身無關的外在的結果和好處所驅使時。”
3.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之間的關系
在二語習得這個大環境中,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時至關重要,不可分割并相互補充。內在動機通過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及興趣來使得他們保持著學習熱情和動力。但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自覺自愿并積極的去完成相關的語言學習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表揚及害怕掛科等外在因素能促進學生從消極的學習狀態向積極的學習狀態轉變。有些時候,使用表揚、獎勵這種外在的動機能在某種成都上增強學生的內在動機,比如,老師的表揚如果是側重在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而不是學生的參與度。
三、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
(一)利用各種各有有趣的課堂活動
通過采用各種各樣有意思的并具備相關挑戰難度的活動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時非常有效且有必要的。語言的學習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學習,學生需要通過記憶大量地單詞、詞匯、句子和語法,并通過聯系來鍛煉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將英語學習結合一些有趣的課堂活動,學生才會更愿意參與到英語的學習活動中。二語習得課堂中,以下幾種活動經常被采用:猜謎、填補空缺、故事接龍、角色扮演,情景討論等。
(二)采用新型、有效的教學技術
如今,很多新型有效的教學技術被應用到二語習得的教學當中,并且越來越多的教學技術與資源可供老師選擇并用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比如說,電腦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及教育軟件的使用等。這些教學技術不僅新穎、有趣、實用、有效,而且圖文并茂,信息充實,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更能增強學生的內在動機。內在動機強的學生,不僅在學校更能在家通過有效的自學來提高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
(三)高期望并采用合適的獎勵制度
基于外在的學習動機理論,給予學生高期望的同時并使用適當的獎勵是能激發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外在驅動力。有研究表明,老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影響學生的成績,高期望能誘導學生更好的表現。正如David Freeman 和Yvome, S. Freeman (1978)曾提到,“我們對別人的期望會促使我們按照我們所期望的方式來對待他們。”比如說,在課堂上,老師會說,‘我知道只要你認真思考,你完全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老師隨時準備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這些話顯示了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信任與情感上的支持,且能促使那些特別內向及因害羞不愿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生盡最大的努力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此外,老師還可以多次提問學生,給他們足夠的思考時間,在他們回答完問題之后給予更多的鼓勵。作業的批改和考試后的評價,老師可以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和評價。但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的同時,非常有必要向學生解釋清楚,這是他們應得的。老師在避免嚴重批評的同時,也要切忌表揚和獎勵泛濫成災。
(四)創造一個積極放松的學習環境
有研究發現,‘學習環境不但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動機也會受到影響。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動機、需求和積極放松的學習環境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積極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學生才會覺得有安全感,同時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動機也會得到提升。在二語習得的課堂上,學生會有大量地口語練習,因此需要制定一些相關規定才能保證學生在充分有效的利用練習時間的時候,即使犯錯也能有種安全感,不受到其他同學的批評和嘲笑。
(五)引導學生參與團結協作的學習活動
在外語教學中,有越來越多的老師采用團結協作的學習活動來保證學生的安全感,這也是最好的選擇。在團結協作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一起解決問題的同時可以有效的減少失敗的恐懼感。即使對那些不愿意甚至害怕犯錯的同學來說,也會愿意參與到活動中并分享他們的想法。但是這種學習活動比較適合更高水平的學生。
(六)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成功
外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用外語進行交流,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自愿的使用所學到的外語,尤其是那些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過受挫經歷的學生。如果教師能更多的讓學生體會英語學習的成就感,那學生就更能受到鼓勵并成功的使用所學的語言。而且,大量的研究中曾提到,學生的成就感更能鼓勵學生的動機水平,而學生的失敗感卻恰恰相反。
四、結語
總之,學習動機至關重要。與外語學習相比,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更為重要。本文所提到的激發學生動機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外語學習。 根據Kripa(1988)所述,“老師就像是一名推銷員,他需要說服自己的顧客(學生)相信他具備他們所需要的知識。”作為一名老師,掌握更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是非常實用且必要的,尤其是掌握學習動機理論及有效的教學方法的同時配以新的教學技術。
【參考文獻】
[1]Belyayev , V. (1963). The Psychology of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Oxford: Pergamon Press.
[2]Cheryl L. Spaulding (1992).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The United States: McGraw-Hill.
[3]Don Hamachek(1989). Psychoogy in teaching, learning and growth. The United States: Allyn and bacon.
[4]David Freeman & Yvome, S. Freeman (1978). A Road to Success for Langua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Jia Guanjie. (1996). Psycholog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Guangxi. Guangxi Education Press.
[6]Kripa, K. Gautam. (1988).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 critical study of methods and approaches. New Delhi: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