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紅政
摘要:中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引導學生塑造自身人格和步入職場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中職教育改革的必要選擇。因此必須轉變轉變教學觀念,提高體育教學師資團隊的專業素質,豐富體育教學活動的形式和深度,全面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中職體育;適應能力;培養
中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是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它不僅肩負著培養學生科學文化知識與社會勞動技能的重大責任,還承擔著發展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使命。在培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層面,中職體育課程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開展體育,發揮體育教學育人的特殊教學功能,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幫助這些青少年學生更好、更穩、更順利地走向社會。
一、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對于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凝聚力
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大多數體育項目都是群體項目,比如足球、籃球等等,這些項目的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都需要不同的隊員之間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只有如此,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和最終的勝利,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就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整體凝聚力,最終促進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二)有利于培養溝通力
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很多體育項目都需要多人參與,在這樣的過程中,人們的溝通能力顯得格外重要,通過提高溝通能力,可以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想法,可以得到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實現,可以通過交流和溝通,學習別人優勢和長處,為我所用,以便在友好的氛圍中建立和諧的關系,提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素質。
(三)有利于培養意志力
當今的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境,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就業壓力的增大,不良心理問題和情緒的出現,都會對人們的意志品質進行考驗,這就需要人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體育的目的是獲勝,核心就是競爭。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會有失敗,這對于社會經歷不豐富的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很好的意志培養和鍛煉。
二、中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結合課程特色,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對于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來說,其目的在于培養適應于社會的全能型人才。所以在體育課程中,教學目標應與職業需求相符合,依據職業的硬性要求來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使中職教育體現時代特征,與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相符合。與此同時,體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將一些受歡迎的項目引進課堂,使學生的身體狀態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以及體力智力勞動。同時,根據不同的職業會對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對癥下藥,通過體育教學對學生展開體力鍛煉,使學生身體狀態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并產生較強的抵抗力以防止社會勞動帶來的體力疲乏。
在課程安排方面,應打破舊式的單一課程布局,采取具體學生具體對待的教學方式,靈活應變。對于一年級的學生采取基礎課程的教學,鍛煉學生基本功的同時激發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注重和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指導;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已經打好了基礎工作,所以可以依據自身情況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和項目,保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于三年級的學生則設定選修課,在自身專業課程的學習基礎上,另外挑選新的課程進行學習,以滿足好奇心,培養學生體能多樣化。
(二)模擬社會情境,與社會生活相對照
在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社會意識的培養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育在某種意義上來看,就是通過課堂上社會情境的模擬來達到培育目標。體育課程的教學環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個微型社會的縮影。無論是足球項目、籃球項目還是排球項目,球場即是對社會環境的模擬,每個學生在團隊中都是扮演不同的角色,與不同的人相接觸并進行同一個團隊內的分工合作。不僅僅是合作,還有同對方隊伍的競爭等。在體育競技中,每個人都隨機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義務,及時調整心態以與不同的情境相適應。如此看來,體育課程的訓練場就相當于社會環境的一個縮影,體育課堂為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訓練場地,創造了良好的演練條件。
體育教師應在課程中積極為學生創造實地演練的機會,使學生提前感受職場激烈的競爭和合作趨向。在學生進行課程項目時,對學生予以密切的指導,依據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擔當的角色,給予其指點,無論是主力軍還是輔助軍,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競技精神,從而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能迅速找準自身定位,積極地適應社會、奉獻社會。
(三)磨練學生意志,培養拼搏意識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是否具備競爭力和拼搏意識是衡量一個人社會適應力的重要標準。因此,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和拼搏意識,提升學生應對困難和挑戰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耐挫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體育課程中有很多競爭性很強的競技項目,利用這些競技項目,有利于促進學生競爭能力培養和拼搏意識提升。利用競技運動培養學生競爭能力,筆者認為要注意考慮這樣三方面問題:一是要在競爭中培養學生公平競爭的意識,二是要在競爭中培養學生有序競爭的觀念,三是培養學生競爭失敗后的心理調適能力和反思總結能力。
例如,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們進行“迎面接力”的賽跑活動。這樣的活動是十分常見的競技項目,但為了強化學生的拼搏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公平競爭、科學競爭的競技態度,我完善其中的一些細節。首先,為四個競賽小組劃分跑道,并確定串道視為違規,取消成績的懲罰規則。接著,明確告知學生:“比賽中大家要嚴格遵守規則,跑完的同學也不要隨意亂跑影響他人,大家正常發揮,這是最基本的競賽準則。”這一點告訴學生公平、不使絆子是競爭的第一準則。接著,又告訴每個小組,無論自己的隊友跑得快或者跑得慢,我們都應該為他們盡力加油,給予他們鼓勵肯定。這一步告訴學生,信任隊友,包容隊友是獲得競爭勝利的重要保障。最后,還要求比賽結束之后各個小組提交一份比賽心得。這在體育課上不常見,旨在引導學生總結反思,提升競技能力,這對于學生競爭能力的培養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中職體育教育讓學生完成了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讓他們轉變角色更加順利,成功地邁入社會的大門。通過中職體育教學,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身體健康,專業技能精湛,抗挫折能力強等方面全面發展,讓他們擁有更強的社會適應力。
【參考文獻】
[1]張愛松.從中職學校特點探究中職體育教學改革[J].科學中國人,2015(33).
[2]黃建蓉.淺談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體意識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1(21):233+266.
[3]盧樹志.淺析中職體育對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意義[J].新校園,2016(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