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欣
摘要: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開啟了高速發展模式,第三方支付逐步成熟化,P2P網貸呈爆發式增長,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銀行也相繼獲批運營,其憑借著低成本高效率和廣闊的覆蓋面極大地顛覆了傳統金融模式,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系統風險 金融產業信息化
一、互聯網金融定義與特點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其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其主要特點如下: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管理弱、風險大。
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
一是金融業務所采用的媒介不同,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二是互聯網金融從業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理論上任何涉及到了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歷史
(一)萌芽階段(2005年以前)
這一時期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形態尚未出現,主要是傳統的金融機構簡單地把金融業務搬到互聯網上,利用互聯網開展業務。
(二)起步階段(2005-2012年)
2005年到2012年是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起步階段,金融和互聯網的結合從早期的技術層面逐步深入到業務領域,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等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形態相繼出現。
(三)高速發展期(2013年至今)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發展元年,以“余額寶”上線為代表,我國互聯網金融開啟了高速發展模式。主要表現在第三方支付逐步走向成熟化,P2P網貸呈爆發式增長,眾籌平臺開始起步,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銀行相繼獲批運營。
四、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影響
(一)開辟了金融新渠道
無論是在資金的支付渠道還是信貸渠道方面,互聯網金融都對傳統金融行業進行了有力的補充。
(二)提高了金融產業信息化水平
通過互聯網的應用,能夠讓金融信息的搜集變得更加方便快捷,這些金融數據,不僅為風險征信評估提供了依據,也為金融機構建立個人信用體系提供了重要參考。
(三)推動金融行業創新和變革
互聯網技術的引入,使得金融活動無論是在信息的搜集還是傳播方面成本都變得更低,這樣有利于緩解金融機構與個人之間的金融信息不對稱。
五、我國互聯網金融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無法滿足各類投資者需求
由于互聯網金融服務商的增多,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和不斷豐富與創新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是大勢所趨,而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在這方面還有所欠缺。
(二)互聯網金融存在巨大的網絡安全隱患
由于互聯網金融業務以網絡平臺為基礎,互聯網技術發展不成熟必然會導致黑客攻擊病毒入侵情況的發生,還會導致客戶信息和個人隱私的泄露,無法給互聯網金融數據庫管理帶來有效保障。
(三)缺少外部監管,法律法規待完善
互聯網金融的靈活性較大,并且其業務模式和產品種類相比傳統金融模式都要多得多,這就造成了互聯網金融對已有法律法規的規避性較強,比較容易避開法律的監管。因此,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也給原有的監管方式和監管政策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四)系統性風險高,融資模式不規范
目前不少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機構并沒有國家頒發的互聯網支付牌照,其經營的合法程度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我國互聯網金融缺少完善的征信體系,不能夠形成有效的懲戒制度。
(五)產品過度美化,風險披露不全面
在互聯網金融中,金融產品被過度宣傳可以說是十分常見。此外,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甚至采用倒貼收益的方式來與競爭對手開展惡性競爭。
六、我國互聯網金融有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國家應加快制定保障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互聯網金融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制定行業準入、退出標準,制定違規違法懲處規則,形成我國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建立公平、公開、公正、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環境。
(二)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
一是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及監管范圍和監管職能,創新監管方式應對互聯網金融發展新形式;二是構造互聯網金融行業標準及監管指標,加快建立互聯網金融的登記備案制度;三是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四是建立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加強網絡監管,對資金流向和資金用途做實時監控。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建設
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征信體系,首先要創新征信手段,全面收集互聯網金融平臺信息,建立真實、系統、全方位的征信體系數據庫;其次,將企業的信用記錄納入征信數據庫,實現數據庫信息的共享;再次,認真做好互聯網金融客戶信息真實性審核工作,并做好客戶的信用記錄。
(四)完善互聯網金融應用技術
加強技術創新,針對互聯網金融中出現的技術問題,互聯網金融技術手段要積極適應不斷創新的金融產品的要求,加強技術創新,完善技術應用;針對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要建立多層次的網絡安全屏障及時更新病毒數據庫。
參考文獻:
[1]于健寧.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人民論壇,2014(8):5-7.
[2]謝清河.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3(49).
[3]李東衛.互聯網金融:國際經驗、風險分析及監管[J].新會計,2014(6).
[4]閆真宇.關于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13(12):40-42.
[5]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