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方琦+朱思睿
(四川師范大學成龍校區)
【摘要】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政府審計工作,完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加強對黨的監督、民主監督、法制監督和輿論監督。政府審計是政府治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護國家經濟和財產安全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通過討論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現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政府審計 經濟責任 完善措施
政府審計作為政府治理的重要內容和工具,隨著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權力運行,推進民主建設和法治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其能力仍然有限,這個問題的審計是很難得到根本解決。 隨著政治體制的改革,目前政府審計的深化,無論是在體制和運行效果方面,不能滿足政府和公眾的需要,無法適應的政治和經濟發展以及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
一、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的逐步完善,市場經濟和國際化的不斷發展,政府職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等等,審計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審計模式的缺點和缺陷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 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人員缺乏獨立性
審計的獨立性難以充分保證執法功能的軟化,權力的削弱。目前審計模式下的審計機制隸屬于政府,并以政府的多種方式對政府進行監督,使審計對象的獨立性受到影響。審計機關按照政府法規進行審計工作,獨立地位低,審計監督過程中權力和約束力減弱。審計機關難以對同級政府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最高行政機關的意志的影響;在“同一班”發現重大審計事項時,很難保持獨立,難以克服地方政府對負責人的保護的障礙;當地審計員在處理同級政府與上級審計師關系時往往面臨困難。“審計困難,難處理,難以實施更加困難”等常見現象,正是審計執法功能的削弱,權威性的削弱。“雙重領導”制度下,“壓力考驗”現象頻繁發生,審計獨立性難以保證。
(二)審計信息披露程度有限
實際工作中,審計信息披露的程度非常有限。一方面,由于實際操作,政府審計信息披露內容的現行法律規定不構成制度約束。部分地方政府在新的社會情況下,仍然存在部門保護偏袒現象,審計發現問題之后,排除了審計信息披露,往往通過“非正常”手段與審計部門合作,領導即使審計部門發現與問題有關,同樣不能通過正常審計手段對存在現象的現象進行處罰。另一方面,在行政審計制度下,審計機關向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年度財務執行情況和財務收支審計。由于審計機關也是行政部門的一部分,存在“內部審計”缺陷,審計結果提交前通過政府的“審計”,地方政府為保護當地利益而進行干預,公布審計結果往往避免光線,甚至忽略一些重大問題。
(三)缺乏有效的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績效審計本身有一定的難度,到目前為止,我國對績效審計準則,規范,程序等方面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對中國目前績效審計評估指標的具體規定在實際操作中非常有限,缺乏指導。 財務指標多,非財務指標少;綜合指標多,具體單項指標較少,與此同時,還普遍缺少“預警”指標。績效審計標準比較簡單,以致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在對審計對象進行評估時借用自定義標準或者其他指標,出于模糊的狀態,不僅使得績效審計工作的難度增大,工作質量下降,也影響審計結果的真實性。
二、完善我國政府審計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適合國情的審計監督體制。作為政府部門,審計監督機關具有一定的內部性質,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作為立法機關是外部政治監督力量,在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方面更具權威性。根據我國目前的政治經濟條件,將審計機關完全置于立法機關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實施雙軌審計制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即在保留現有審計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的前提下,加大專門監督力度,政府對全國人大的預算審計工作,全國人大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受其他部門干預,直接負責向全國人大,確保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同時配備專業審計組,執行政府預算和決算。這樣可以避免現有審計制度缺乏獨立性的缺陷,維護審計工作的目標和公正性,有效發揮監督作用。
(二)完善審計結果公告機制,提高審計透明度。為確保審計公開公正,政府審計工作的年度報告應定期向公眾公布。政府審計機構本身也應受到其他機構的監督,特別是在新聞媒體的監督下長期保持獨立,保持自己的形象。具體措施總結以下兩點: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或網絡,制定和完善審計指標體系,解釋審計工作;有嚴重違規行為或者拒絕執行審計決定的單位,可以向報刊廣播電臺播放,動員強烈的輿論監督。考慮到審計監督質量審計對各級審計機關的重要影響的審計工作,還要加強審計調查和分析研究工作,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工作的重要措施,有效地實行。
(三)強化責任追究。審計機關審計后,審計機關應當提交審計處理方案,并通知有關單位和部門。 行政責任強調履行法定職責,法律責任更多是強制性和規范性的,傳統行政手段對發展行政和司法手段的責任手段,有利于確保審計責任性的權威性。為落實審計結果,要建立健全后續跟蹤檢查機制,加強對案件整改結果的監督整理和實施情況,審計回訪等措施,推動實施補救措施,加強后續監督。
結論:目前,我國政府在制度層面和業務層面都存在許多問題。 我們需要借鑒外國政府審計經驗,根據國情,通過轉變現有的政府審計制度,完善政府審計責任制度,審計公告制度,績效考核制度和配套法規制度,進一步 加強審計人員培訓和介紹,創新政府審計方式和具體標準,拓寬人大,公眾和媒體的監督渠道,加強后續整改監督,建立中國特色政府審計制度。
參考文獻:
[1]陳進.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7,(07):119+121.
[2]屈園園.淺析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會計,2016,(01):58-59.
[3]譚文超.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5,(01):221+223.
[4]李媧.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北大學,2014.
作者簡介:方琦(1995.6.8 -),女,漢,四川師范大學成龍校區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