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櫓
(河南省輕工業學校 河南 鄭州 450006)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一直是當前中職院校深化教改,實現職業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重要途徑。如何促進校企合作模式的有序推進,如何協同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如何從制度、機制、措施、政策上來保障校企合作共育、共建、共贏。本文將著重就此展開探析。
【關鍵詞】中職 校企合作 模式探析
從國家提出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目標以來,如何從“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來促進校企共育、共贏,已經是當前職業院校深化教改,優化育人模式的重中之重。
一、推進“校企合作”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職業院校推進校企合作是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無論是企業、學校,還是學生自身,都希望從“校企合作”中增強職業能力,提升就業率。因此,其必要性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有助于構建科學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標準。中職教育在目前職教層次上處于最底層,只有明確人才培養方向,貼近行業企業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專門型、技能型人才,更好的順應企業人力需求。二是有助于深化職業院校教學體系改革。傳統中職教育忽視對行業需求的關注,缺乏與實踐的結合,而校企合作能夠推動職業教育走向行業、企業,共同從教學內容、用人需求上來共同培育人才,發揮職校、企業各自優勢資源,拓寬人才就業渠道。三是有助于增強職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校企合作的實施,將圍繞企業用人實際需求來組織人才培育模式,以企業崗位及職業技能為目標,突顯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動性,更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就業綜合素能,為順利走上崗位創造條件。
二、搭建中職“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途徑
深化“校企合作”機制創新,要著力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從辦學方向、管理手段、校企合作共育模式等方面,協同好學校、企業、學生、家庭多方關系,來優化課程資源開發與重構,突出“企業入校,校企共育”特色。
(1)政府要科學統籌,鼓勵企業入校。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離不開政府的科學統籌,特別是在搭建“校企合作”共育平臺上,以多種方式來鼓勵企業參與共建共育共贏,以具體的措施和規范性協議來增強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比如在政策導向上鼓勵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協同校企人才培訓等。在引企入校方面,政府要協同多方共建教學、生產、科研一體化辦學模式,學校可以結合企業實際搭建校內實訓場地,突顯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的關聯度;深化企業參與育人環節,特別是在實習、頂崗工作機會上,從人力資源、實訓環境等方面來共同承擔。
(2)通過短期技能培訓來服務企業人力需求。針對不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際,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大力開發職業院校技能培訓與崗位鑒定工作,并以此來深化校企共育人才,增強校企合作后勁。比如針對城鎮失業人群開展再就業技能培訓工作,利用職業院校現有的學科、專業、師資、實訓條件,來滿足廣大下崗失業人群的技能培訓,并對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的人群發放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提升再就業人群的崗位競爭力。進一步深化職業院校與行業勞動技能培訓合作,特別是發揮職業院校定點人才培訓基地優勢,加強對行業技能型人才的培訓。比如職業院校要積極承擔高級技工培訓、農民工技能培訓、技師職業資格培訓等工作。
(3)立足創業培訓來拓寬校企合作渠道。針對不同地區勞動保障部門對轄區人群實施創業培訓政策實際,職業院校要立足自身辦學特色和學科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到社區勞動人群創業培訓工作中。比如與個體協會、團市委等機構合作,免費為廣大人群提供創業培訓課程,發揮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4)加強校企聯合辦學模式,校企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針對“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要積極搭建校企聯合辦學模式,鼓勵企業以校企合作伙伴方式,共同為企業培育合格崗位人才。一方面,中職院校可以走進企業崗位用工實際,了解企業人才缺口,針對性設置培訓項目,完善培訓課程,立足行業需求來為企業提供職工培訓、技能培訓服務;另一方面,企業根據自身崗位需求層次和數量,以訂單方式向學校提出需求,學校則選派專業教師,與企業共同完成相關崗位實訓及教學工作,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一體化。在具體校企合作實踐中,可以采取定向招生、掛牌班組、定向安置等辦學方式,學校以理論課程教學為主,企業以實踐實訓課程為主,校企共同參與學生管理;同時,企業可以根據定向生實際,設置貧困資助、家庭補助等獎學金方式,深化校、企、家多方的協同,真正實現校、企共同育人。
(5)立足產業來深化校企專業建設。訂單式培養有助于滿足企業個性化人才崗位需求實際,而立足地域行業、產業人才需求,加強產業發展對校企專業建設的融合。比如根據地區行業及就業市場變化,來增加和調整職業院校專業結構,針對某一行業崗位來調整人才培養計劃。職業院校在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過程中,可以積極從專業特色深化與產業的融合,以校辦產業方式來深化校企合作。比如根據旅游專業優勢,與本土企業共建星級酒店,根據服裝專業優勢與本土企業共建服裝廠,由院校師資參與到學生就業崗位實訓實踐中,即實現了校辦企業的經營目標,也滿足了校內崗位實習實訓要求。
(6)立足職教校企合作目標深化師資結構調整。中職教育是面向生產、服務、建設、管理一線崗位人才培養需求,從搭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上,需要從職校師資與企業技師的互動融合中,來發揮各自優勢,提升學生一專多能,特別是鼓勵學生參加多證書考試、考核,增強自身崗位適應性、實用性。比如職校師資要積極參與企業項目,加強對行業、崗位人才需求的了解,并在企業實踐中,將理論自身與技能建立統合,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有力條件。
三、結語
推進“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關鍵在于對參與主體積極性的調動,要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和辦學層次,努力做到辦好專業,育好人才,建好實體,從具體合作實踐中探索新機制,新模式,促進中職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旭. 關于中職類院校工學交替、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探討[J]. 職業,2016,(20).
[2]齊愛雪. 中職學校校企合作辦學實踐探索與思考[J]. 科技與企業,201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