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包鍇
摘要:企業價值評估風險分為來自被評估方的風險、評估方的風險、評估環境的風險和其他風險四類,文章分析了各類風險產生的原因及表現,并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
關鍵詞:企業價值 評估 風險防范
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價值評估在推進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資產重組、企業并購或是公司上市等經濟活動無不需要通過企業價值評估提供價值參考。由于企業價值評估自身的復雜性與特殊性,在操作中必定會出現風險,一旦風險發生,將會影響正常的經濟運行,給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利益相關人員帶來損失。因此,如何控制企業價值評估中的風險,將風險盡可能地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種類及來源
企業價值評估風險可以定義為:在評估業務或事項中,由于評估機構或人員對企業價值做了不準確或錯誤的判斷給相關人員帶來損失或需承擔相應責任的各種風險。根據此定義可以將企業價值評估風險分為以下四種:
(一)來自被評估方的風險
來自被評估方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種:(1)道德風險。被評估企業為了提高企業自身價值,獲得相關利益,通過提供虛假材料、隱瞞對企業不利事項來使評估機構高估企業價值。(2)客觀風險。這種風險是由于被評估企業規模較大、行業特殊、無形資產較多等客觀因素,導致評估難度加大,評估準確性難以保證。(3)被評估企業信息不清帶來的風險。這種風險通常是由于被評估企業提供的資料有誤、缺損,特殊機器設備資料難以獲得以及資產權屬不清等原因引發的風險。
(二)來自評估方的風險
來自評估方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種:(1)道德風險。與被評估方一樣,評估方同樣會產生道德風險,為了獲得更多的評估費用、收受好處或者評估方與被評估方有親屬關系等,評估方可能高估或低估被評估企業的價值。(2)組織風險。組織風險主要是指評估機構組織管理人員時產生的風險。評估機構人員管理能力不足、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缺乏經驗等都可能致使評估機構在項目組織、控制環節存在風險。(3)操作風險。評估人員在評估過程中方法選擇不恰當、計算錯誤、數據遺漏以及在操作中缺乏必要的評估程序,沒有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行業準則操作,評估技術手段落后,不適用當前評估業務階段等,這些都會使評估結果不符合實際。操作風險很大程度上與評估人員專業勝任能力相關,企業價值評估在方法選擇、參數選取上,要依賴評估人員的專業判斷,如果評估人員專業能力不足,也會帶來很大的風險。
(三)來自評估環境的風險
來自評估環境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四種:(1)法律風險。企業價值評估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完善,評估人員在工作中缺乏法律依據。很多企業評估相關法律法規不適用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與現實脫節,很難有效指導當前的評估工作。(2)市場風險。市場環境不佳,經濟不穩定,行業間的不正當競爭以及市場信息缺乏等都有可能使評估結果出現錯誤。(3)行業自身發育不良產生的風險。我國企業價值評估起步晚,在理論方面,主要是借鑒西方理論研究成果,缺乏實踐性。西方學者經過不斷探索,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企業價值評估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從整體來看,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并不完善,實踐中還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西方經濟環境與我國經濟環境有很大不同,其理論成果不一定能完全適應我國情況。(4)監管風險。監管不到位,行業就會出現不正當競爭,導致評估機構只注重自身經濟利益,忽視工作質量。另外,監管方對企業價值評估行業以及評估機構監管不足,政府對評估的過多干預都會使評估結果背離實際情況。
(四)其他風險
其他風險主要表現為評估報告使用風險和關聯風險兩種。(1)評估報告使用風險。評估報告具有時效性,如果評估報告超過使用時效則不能客觀地反映企業價值,會產生風險。另一方面,評估報告根據評估目的不同會有不同類型,使用錯誤類型的評估報告同樣會產生風險。除此之外,評估報告使用者還應考慮后續事項對評估結果的影響。(2)關聯風險。有時,評估項目過大,需要幾家評估機構合作完成項目,其他評估機構出現問題也會引發本機構產生風險。
二、企業價值評估風險控制策略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行業監管
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在企業價值評估立法方面還有很多不足,由此導致評估機構受利益驅逐,利用法律漏洞,獲得非法利益。因此,我國應盡快完善企業價值評估相關法律法規,使企業價值評估工作有法可依,讓企業價值評估行業規范化、法制化。我國評估機構監管部門應定期對評估機構資質進行評審,評估機構根據評定資質等級接受業務,不得接受超越資質范圍的業務。要發揮政府職能,加強行業監管,對企業價值評估機構工作的質量進行監督,但要注意,政府在其中只是起到監督和導向作用,不得干預正常的企業價值評估工作。
(二)重視企業價值評估行業規范建設
目前,我國評估機構數量眾多,規模大小各異,在實際業務操作中,評估業務執行標準也不盡相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行業混亂現象。為了保證評估業務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應重視企業價值評估行業規范建設,建立一套完整的企業價值評估管理體系,規范評估標準、評估程序及評估報告的制作,從而減少人為主觀影響評估結果。要不斷完善評估準則,將評估準則作為重要指導。只有行業規范統一了,評估結果才有可比性。要建立并完善企業價值評估機構的進入與退出機制,保證企業價值評估行業有序發展。
(三)建立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管理機制
企業價值評估機構應建立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機制一般包括三個方面:(1)風險預測。在評估機構接受評估項目前,對該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發現項目面臨的風險,并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損失。(2)風險控制。通過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在風險可能發生的環節加強控制與管理,從而減少風險的發生。(3)風險管理。評估機構應通過評定風險控制的效果、建立風險責任制、獎罰制度、明確評估人員責任、提高評估人員風險規避意識等措施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價值評估中的風險。
(四)提高評估人員綜合素質
企業價值評估工作的質量與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目前,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執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整體來看,還有待提高。評估人員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術素質。道德素質要求評估人員遵紀守法,保持客觀公正,不受任何個人和組織的影響,做出正確的評估結果。同時,評估工作很多時候要依賴評估人員的專業判斷,專業技術素質對評估人員做出正確的專業判斷至關重要。專業技術素質要求評估人員充分理解企業價值評估準則,熟悉企業價值評估的技術方法。根據評估人員綜合素質要求,評估機構應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高評估人員風險意識,在工作中提高警惕。第二,在聘用評估人員時,應對其進行充分考核,考察其專業技術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對專業技術不合格的人員堅決不聘用,這樣可以避免評估人員由于專業素質不高帶來的風險。第三,要重視評估人員后續教育,企業價值評估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行業,評估人員要進行后續教育才能應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評估人員不僅要重視理論學習,還要注重實踐操作,不同機構部門應加強交流,促進發展,共同進步。第四,提高評估人員道德素質,加強評估機構道德建設工作。
(五)改善企業價值評估信息質量狀況
信息質量狀況直接影響企業價值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應注重改善企業價值評估信息質量狀況。評估機構應任用專業水平高、信息搜集能力強的人員,負責信息搜集與處理。在信息搜集過程中,要有針對性,應盡量使用第一手信息,越是原始的信息使用價值越高,剔除大量無用信息,提高信息效率。信息搜集人員應對信息的可靠性進行復核,保證信息質量。信息分析處理過程中,應注意選擇恰當的分析方法和信息處理工具,從而得出更為科學合理的結論。企業價值評估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行業,對于評估機構不能把握的信息可以借助專家意見。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企業價值評估中不涉及企業機密的信息進行共享,增加企業價值評估的透明度,減少舞弊的發生,為評估人員提供便利。
(六)建立企業價值評估保險制度
企業價值評估中有一部分風險屬于系統風險,通過一般的風險控制不能有效規避,可以采取風險保險措施,評估機構拿出一部分利潤給保險公司為自身進行風險投保,一旦風險發生,由保險公司對評估機構發生的損失進行賠付。保險公司在與評估機構簽訂合同時,應注明只給予部分賠付,并不對評估機構的損失整體賠付,由評估機構自身承擔一部分損失,這樣可以使評估機構自覺規避風險,減少風險發生。這種方法雖然增加了評估企業的運營成本,但減少了評估機構擔心系統風險發生的壓力,降低了評估機構的道德風險。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為降低評估機構風險的發生,會采取各種措施監督評估機構工作,從而進一步降低評估機構風險。X
參考文獻:
[1]張紅,李明周.企業價值評估的風險及防范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32):179-181.
[2]張麗哲.企業價值評估與風險控制研究[J].經管空間,2015,(7):34-36.
[3]李秋月.企業價值評估風險與控制研究[J].經營管理,2016,(17):99-100.
[4]劉宇,周俊霞,張帥.試論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與運用[J].商業會計,2013,(5).
作者簡介:
李愛華,女,沈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包鍇,男,沈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