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摘要本文以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和《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為視角,探索高校輔導員隊伍存在的問題以及創新發展,以賽促建,努力提高輔導員的業務能力、專業化、職業化和專家化發展,全面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創新、管理、溝通、科研水平。
關鍵詞輔導員 職業技能大賽 隊伍建設 創新
輔導員直接在一線為學生提供學業、生活、心理、職業規劃等方面的服務,與學生打交道最頻繁,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近年來,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越來越重視,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專業化、職業化和專家化成為“熱點”,2016年,教育部頒布實施了《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提到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創新的途徑措施和探索方向,并且圍繞“如何提升輔導員的“三化”,從2012年開始,教育部思政司每年都主辦全國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大部分省市也都配套開展校賽、省賽。浙江省輔導員技能大賽從2012至今己舉辦了五屆。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建,對輔導員的職業能力提升和隊伍建設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1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概況
1.1意義和作用
(1)夯實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全國、各省市舉辦的輔導員技能大賽具有“活動搭臺、同行競技、觀摩提高”的特征,輔導員通過親身體驗,既能展示個人才能和工作素養,又能查缺補漏補足短板,充分調動輔導員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朋輩工作經驗和實效展示,提高了工作專業化程度和綜合素質,對于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和專家化的輔導員隊伍具有重要意義。
(2)檢測和提升輔導員的工作實務。輔導員們親身體驗、參賽,或者觀摩學習,為其學習以及鍛煉提供個人實踐、個人能力展示的舞臺,在比賽中直接感受,迅速幫助剛參加工作的年輕輔導員適應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彌補缺少實際應用以及展示的渠道,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三化”建設。
(3)提高輔導員的創新和管理能力。輔導員技能大賽要求輔導員具備最基本的理論積累、發展和創新,“以賽檢測、以賽促建”,幫助一線工作的輔導員老師從繁忙的工作實務中分析、判斷、提升和歸納總結,實現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同時,也能實現輔導員個體職業工作生涯的提高。通過競技大賽,檢驗輔導員是否能抓住問題的關鍵和本質,準確到位,一針見血,理性分析判斷,參照教育法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檢驗輔導員能否做到條理清晰、邏輯縝密、程序得當、重點突出、各個擊破,對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具有示范和指導作用。
1.2內容和特征
浙江省輔導員技能大賽從賽制和考題形式都與全國輔導員技能大賽保持一致,緊密結合高校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內容,大致可以分為:理論基礎知識(含實事政策、教育動態等)、即興演講、主題班會(視頻形式)、現場模擬案例分析這四個項目,每個環節的內容與形式,都緊緊圍繞日常學生工作展開,體現工作實務與技能方法的統一。不管是親自參賽,還是現場觀摩,都能起到借鑒學習、查缺補漏的作用,進而查找工作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環節,進而各個突破,克服短板,更加有針對性地提升職業發展水平。
(1)理論基礎知識。采用書面閉卷的形式考試,題目內容涵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等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也包括國家、浙江省教育政策法規的發展動態,社會時政熱點,網絡焦點事件等,“面廣、題目靈活”,集中考查輔導員的理論知識和理解能力。近幾年的比賽,很多輔導員體現出“重實踐、輕理論”的薄弱點,雖然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實踐環節往往得高分,但是在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時事政治方面較為欠缺,這就提醒輔導員需要加強學習,對理論進行有效的積累和歸納,還要善于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跟上信息爆炸的時代,與時俱進,不斷提高。
理論基礎知識中的微博寫作,主要考查運用手機微信等新媒體手段,一般采用個人微博、微信模擬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將微博、微信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是對輔導員工作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2)主題班會視頻。這個環節要求輔導員對所管理的班級學生情況了如指掌,主題班會內容以平時工作中接觸的實際案例進行歸納總結,凝練主題,主題突出,班會策劃結構完整,與學生有互動,能激起學生興趣,達到教育引導學生的目的,通過對主題班會的組織和實施過程,充分展示其在班級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主題班會需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不再是傳統的“一個人高高在講臺喋喋不休”,由傳統命令式向現代朋輩式、啟發式轉變,滿足學生需求,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和困惑,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3)即興演講。主題演講采取的是現場抽題目,現抽現答,內容既要圍繞主題展開,又要結合輔導員崗位職責,這個環節既考察輔導員臨場發揮和應變能力,又考察輔導員的邏輯概括思維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短短八分鐘,需要輔導員平時學生工作實務技能的積累和總結,也需要對個人工作的思考和體悟,既要有熱情洋溢的情感流露,又要展現輔導員積極進取的工作風貌。
(4)學生工作案例分析。讓學生根據題目內容進行現場模擬、情景再現,內容涵蓋:寢室人際關系處理、獎助貸評選、心理危機干預、學生入黨評優、學習與兼職的矛盾、學業困難、畢業就業與考研的矛盾、學業危機等典型學生工作的問題。案例題目以文字心事通過電腦呈現,選手現場抽取,在規定的時間內解答,考查參賽輔導員在遇到緊急突發事件時候,能否迅速反應,果斷、正確處理突發事件,以及是否具有極強的現場反應和迅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輔導員技能大賽視角下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創新
2.1精神和心理需要
馬斯洛理論認為,社會人有兩種需要:受到尊重和自我實現。只有當“受到尊重、潛能發揮和目標實現”實現,才能達到一定目標。通過輔導員技能大賽,歷經四個環節,能較充分地體現參賽者的知識儲備和工作技能,激發潛能,實現參賽的預期目標,當參賽的輔導員實現個人參賽目標,亦或是取得高出預期的結果,更需要被肯定、激勵,不僅要體現在物質獎勵和精神、心理上,而精神和心理的嘉獎,輔導員將更為看重和珍惜。
2.2創新大賽模式
輔導員技能大賽四個環節,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比賽的內容和形式既堅持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與輔導員日常工作實務緊密相關。四個比賽環節的題目,不單純由組織者擬寫,廣泛征集各高校、學生的意見建議,類型內容多樣化、主客體多元對話、解決方式開放化,傳統閉卷考試與新型多媒體考查相結合,形式新穎,緊跟社會發展趨勢,結合時政熱點焦點,深受學生喜歡。
2.3理論科學研究
將日常工作實務積累的經驗進行提煉總結,以論文、報告的形式形成理論科研學成果。競技比賽既要為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實務服務,又要倒逼輔導員“從實際中來,到理論中去”,將繁瑣的實務進行提煉升華,形成工作特色理論文章,提升科學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成為學生工作某一領域的專家。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開設輔導員工作坊、品牌工作室等方式,為輔導員提供總結工作經驗,交流討論的場地,進而形成文字資料傳承,在新入職輔導員培訓和骨干輔導員培訓的時候,借鑒、交流和學習;高校還可以進行案例分析匯編、主題班會策劃匯編等,推廣和宣傳,鼓勵年輕的輔導員抱團進行科學研究,在經費、政策、課題等方面給予傾斜,提升高校輔導員隊伍科研水平和能力。
2.4激勵保障機制
“要想馬兒跑得快,就要讓馬兒吃飽草。”高校要出臺配套的獎勵激勵措施,保障輔導員老師參賽的積極性和穩定性。首先,保障制度。如:輔導員年度績效考核可增加“積極參加省市、國家輔導員技能大賽,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的給予不同物質獎勵,并授予校輔導員之星或者優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對于積極參賽的輔導員,在職業培訓、掛職鍛煉、干部儲備等方面給予傾斜。其次,激勵機制。如在輔導員的年度考核中,大賽的競技成績可酌情統籌到輔導員的業績、特殊貢獻、晉級獎勵等,讓在輔導員技能大賽中獲得佳績的輔導員獲得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榮譽,在職位晉級、崗位定級等方面特殊側重傾斜,激勵高校輔導員隊伍以賽促建。最后,管理考核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約束和鼓勵并存,動員輔導員自覺報名參賽,而不是每次比賽來臨,都是硬派指標任務,硬著頭皮充數。最后,要健全合理的輔導員技能大賽規劃,從制度上、經費上、組織上保證輔導員技能大賽的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和有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