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李鵬+時群
摘 要 高職院校近年來建設大學科技園的熱情不斷高漲,江蘇省的高職院校大學科技園建設更是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筆者作為高職院校大學科技園的一名管理人員,通過長期調研和了解,總結了江蘇高職院校創建大學科技園的主要經驗,也發現了其在運行管理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 江蘇 高職 科技園 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盡管我國大學科技園建設數量和規模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總體來看大部分大學科技園還主要是以普通高等院校(特別是研究型大學)為依托,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大學科技園的情況相對較少。不過,近年來這種狀況正在得到改變,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大學科技園的熱情不斷高漲。江蘇省高職院校逐漸意識到建設大學科技園的重要性,并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鼓樓區合作共建了省級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徐工院大學科技園)。筆者作為高職院校大學科技園的一名管理人員,通過長期調研和了解,總結了江蘇高職院校創建大學科技園的主要經驗。
(1)以政府為推動力量,多種方式支持園區的啟動建設。高職院校科技園是地方政府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推動政產學研協同創新、解決大學生創業問題的重要平臺。因此,高職院校科技園的啟動建設和后續發展離不開地方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采用土地出讓、稅收減免、政策優惠、項目支持等方式的大力扶持。
(2)以產業為紐帶,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的轉型升級。高職院校科技園,實際上是學校智力資源優勢與政府、企業、行業資源相結合的一個平臺,它可以為高職院校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經濟創造更好的資源環境優勢,因此圍繞重點產業發展規劃發展大學科技園,是高職院校創辦科技園的立基之本。
(3)以創新為核心,搭建政產學研合作的高端平臺。高職院校科技園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破解校企合作過程中涉及的深層性制度難題,將技術、人才、管理、制度等各類創新要素與優勢資源緊密融合,為企業提供新產品、新工藝和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使自身成為技術成果孵化的智慧園區。
在對江蘇高職院校大學科技園發展經驗進行總結的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部分制約其發展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重硬件條件建設,輕管理制度創新。高職院校大學科技園的創建過程中,過分注重園區占地面積、建筑面積、注冊資本、交通商業配套設施等硬件條件的投入,急于在短期內上項目,卻忽視了政產學研合作開展協同創新的長效機制體制建設,這樣就會造成高職院校的大學科技園發展容易受到地方行政區劃調整、政府換屆人事調整、企業短期利益追求、銀行融資政策等不穩定因素的沖擊,導致一些大學科技園持續發展能力受挫。
(2)重企業入駐數量,輕技術孵化能力。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一般會支持高職院校采用靈活優惠的政策吸引高科技企業入駐大學科技園區。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大學科技園的創收和納稅能力,創造更多的大學生就業和創業崗位,常常減低大學科技園的入園資質和門檻,導致出現入園企業輕視技術孵化能力的不良發展傾向。
(3)重行政體制主導,輕市場運行規律。高職院校大學科技園大多由學校和政府共同創建,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和高校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形成了雙重疊加效應,加重了高職院校科技園的行政化色彩。事實上,高職院校大學科技園的管理部門不是學校自身的下屬職能部門,就是變相成為政府的下屬機構導致科技園缺乏獨立的人事、預算等權力,無法對靈活多變的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技術成果和高科技企業孵化需要一整套專利、法律、融資、信息等市場服務的配套機制缺失,影響了成果的孵化和產業化。
大學科技園的建設日前尚處于深化發展階段,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對大學科技園的功能定位認識不夠、融資渠道不暢、管理體制不順、成果轉化率不高等問題,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困境。作為高職院校大學科技園,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當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和人才建設,保障可持續發展。
(1)合理定位大學科技園的發展功能。相比本科高校,高職院校大學科技園的技術創新能力較為薄弱,整體發展實力不強。因此,江蘇高職院校的大學科技園應該科學地進行規劃發展和功能定位,充分發揮高職院校主要面向中小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和培訓的優勢,突出大學科技園的技術服務功能、技能鑒定功能、學生創業功能和員工培訓功能,使高職院校的大學科技園成為綜合化的科技服務園、技術技能鑒定園、學生創業園和培訓服務園。
(2)建立大學科技園的協同創新體制機制。高職院校的大學科技園必須擺脫行政化色彩的管理機制的束縛,逐步建立起規范的現代股份有限公司的運行制度,按照“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建立政府、企業、行業和學校協同創新的組織管理體制機制,明確股權收益和產權歸屬,積極吸引風險投資基金推動技術創新,使高職院校的大學科技園成為面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建立完善的專利、法律、融資、信息等市場服務配套機制,加快技術孵化和成果轉化的步伐,為政產學研結合提供有力的平臺支撐作用。
(3)把人才建設作為大學科技園發展的根本保障。人才資源是大學科技園的第一資源,高職院校科技園的核心競爭力歸根到底取決于人力資源的開發和人才隊伍的建設,因此,要制定出符合江蘇高職院校科技園功能定位的人才薪酬體系,對園區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要分類設計出多元化的績效考核標準和薪酬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