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麗艷
摘 要 在小學數學學習活動中,如何體現深度學習的精神,使課堂教學真實有效,根據各年段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采取多種方式提高課堂效率,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教學中,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將數學思想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促進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關鍵詞 深度學習 有效課堂 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數學學習活動中,深度學習有許多突破點。有效的課堂教學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有所發展,其有效性有以下幾點考慮:
1注重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緒,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而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創設情境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1任務應明確
每個班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學習數學,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數學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教學不僅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創造情境,還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語境中運用數學語言來提取數學問題。如果是有問題,提出的問題要具體、明確、新穎、有啟發性,不能提出“你找到了什么?”之類的問題。
1.2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
作為一名教師,學生應該被視為一個充滿活力和發展的個體。在當今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大量的信息,教師也應該創造一個時代的情境,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發展。
2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年齡特點設計
教學情境有多種形式,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創設應遵循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并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歷進行設計。低、中、高年級的孩子,可以講故事、玩游戲、視覺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為高中生創設情境,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用活動吸引學生。
3深鉆材料,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對于學生來說,教學知識的有效性指的是新的思想、新的材料。教學內容是否有效,跟知識的屬性和學生的認知有很大關系。(1)學生知識的增長依賴于有效的知識。學生知識的成長是教學成功的關鍵。(2)學生智力的發展依賴于有效的知識。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傳遞是智慧。在知識總量上,個體并不是所有的知識轉移都是一樣的,但內化的知識是熟練的,可以隨時提取,靈活運用,這部分知識被稱為有效知識量的個體,是智慧的象征。(3)學生思維的提高依賴于有效的知識。這種知識是學生獲得的一種知識。(4)教學的心理效果取決于有效的知識。通過知識的獲取產生愉快的心理效應,可以成為動力和催化劑。
4探索有效的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和諧發展。學習過程的有效與否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由于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只有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的作用,引導、點出,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特別是在學生的困難部位,意見分歧,或在知識、方法上進行總結,也要及時引導。有效的學習過程也可以通過游戲實現。小學生的注意力特點不占優勢,尤其是低年級經常表現出那種學前兒童對游戲的興趣和足夠的力量,他們可以玩幾個小時,但不長時間坐在一個靜止不動的地方。新課程要求“每個學生,特別是學生之間的差異”。所以針對差異,可以在教學分層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現學生的個性,從而使每個學生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有效。
5接觸現實生活,創造有效的生活情境
建立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為生活而奮斗的場景和童話世界是熟悉的數學問題的學生,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造學生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背景知識和學生的興趣,抓住時機,學習情境,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在生命教學情境創設中,應選擇現實生活情境。教師可以直接選擇學生在教材中提供一個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處理或創建自己感興趣的學生的真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二要營造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對課程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抽象知識的學習過程轉化為實踐的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不斷形成、積累、發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創造多樣化的生活情境。通過了解學生的生活興趣,把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創造一個生活情境。生產和生活是數學的起源和歸宿,在數學課堂中,大量的材料可以作為教材使用。要做好工作,繼續為學生提供生活的素材,讓生活走進課堂。真正讓文字的“靜態”數學走進生活“動態”數學。讓學生覺得數學不是白學,學即可用,才是真。這種課堂教學是有效的。
6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我記得有人說過:“沒有教學方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老師不是圣人,所以上課不完美。我們對自己的一門課,應該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比賽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學狀態、課堂狀態等方面進行認真的總結,在“反思”中找到規律,不斷的學習。我們反思的主要內容有:思維過程、解題思路、過程分析、計算過程、語言表達、教學方法的思考與反思。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會更好。
教學效能作為一種目的明確的認知活動,是廣大教師的共同追求。無論課程改革,“有效課堂”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