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背景,提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構建強調以問題為導向,師生聯動,講研融合,體現了“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內線、特點和方式。同時進一步提出“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提升路徑:關注現實,拓展“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思路;細化規則,完善“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結構;提升教師素質,提高“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專研”結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028-03
“專研”結合是指“專題化教學”和“研學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皩n}化教學”是指教師以教材體系為主導,以問題意識為導向,以時代性為背景,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特點,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把袑W討論法”是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社科部2016年教學改革的成果,堅持主體——主導相統一的原則,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過程,引導他們積極想、勇敢說,使學生從簡單思考、被動接受觀點,發展為自覺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每一個專題講授結束之后,都會結合本專題內容布置給學生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進行研學討論,并在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展現研討成果。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理論功底較差,自主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能力不足,因此,“專研”結合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統一,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背景
(一)政策依據
中央強調在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形式的改革和探索。2016年12月7日—8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敝醒胄麄鞑拷逃俊蛾P于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通知》強調:“各地各高校要積極推進專題教學,凝煉教學內容,強化問題意識,構建重點突出、貼近實際的教學體系”,“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討論和辯論”。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的通知》進一步指出:“推行中班教學,倡導中班上課,小班研學討論的教學模式?!?/p>
(二)理論基礎
1.學生主體教育論。學生主體教育論符合馬克思主義對人的理論分析。人的主體和主體性的發揮,是實現自由人的基礎,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代替那些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會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這個聯合體中,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學生主體性,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地位,認識學生的想法,關注學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主體教育論研究的主旨在于,尋求一種立足于時代特點和我國社會走向的以有效地實現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思想的教育學理論。
2.教育實踐理論。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范疇之一。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馬克思認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認識主體并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創造者,是實踐活動的載體和承擔者,而實踐的客體也不簡單的只是外在物體,而是主體的生活世界、意義世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從實際出發,創新教學方法,構建新的教學實踐體系。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問題導向——“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內線
問題導向是貫穿“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內線,把“專題化教學”和“研學討論法”串聯起來。以問題為導向設置專題,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為主,考慮學生所關心的熱點,歸納起來,問題的來源主要有:第一,凝練學生提出的具有普遍性、概括性、綜合性的問題;第二,教師不好講、不易講清楚的問題;第三,社會思潮中的錯誤觀點;第四,社科基金等重大課題項目。通過專題化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但是,這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如何使學生能夠運用學到的知識思考問題,這就需要學生進一步地思考問題。
“研學討論法”是教師在每一個專題內容講授結束后,設置一到兩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教師設置問題要把握三個度,一是適度,二是熱度,三是關聯度。適度就是在出題的時候,要考慮題目的難易程度,能夠讓學生有研討的空間,才能既有思想性又有理論性。熱度就是要強調研討的題目和當今社會的熱點相結合,才能讓調動學生研討的積極性。關聯度是指研學討論題必須與當次專題教學內容有相當的關聯性,才能使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問題。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課)為例,在講授《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這一內容后,結合長征勝利80周年,讓學生思考“長征精神的時代意義”“長征精神對我的影響”。
(二)師生聯動——“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特點
師生聯動是指在“專研”結合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師生之間要有關聯性,這是這一教學模式的特點。
在“專題化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向學生傳授知識。掌握理論知識是學生能夠思考自覺思考問題的前期和基礎。在高職院校,存在這樣的現象:那些能夠蘊養和激發人的內在精神的情感、智慧、人文藝術等卻是空前的缺失,這種精神給養的缺失造成了當代高職大學生普遍的生命靈性的枯萎,除了那些必要的技能性知識能引起他們的關注,對于人生價值與理想的思考多數學生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在多元化的背景下,有觀點認為不應該向學生進行灌輸。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理論功底較差,必須要向學生灌輸正確的理論觀點,才能使他們掌握分析問題的理論武器。
“研學討論法”的實施,要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會學生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給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把“知”轉化為“行”,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專題化教學”后,教師要組織好學生進行研學討論,包括設置問題、分組、提出要求等,研學討論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是聯動的,學生不能過于隨意,教師也不能坐而不問。教師可以從學生那里發現新的思想靈感,學生可以凸顯自己的主體性,并在教師的啟發下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素養。
(三)講研融合——“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方式
講研結合,主要是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研討相結合,這是“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主要方式。教師的講主要是“一前一后”兩個階段,學生的研討是在中間階段。
“一前一后”兩個階段,是教師講授專題內容的階段和研學討論的結束后點評階段。講授專題內容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理論的武器,學生研學討論結束后,教師的點評能夠起到強化研討成果的作用。教師點評時,首先,應以鼓勵學生為主,發現學生研討中的發光點。其次,在肯定的同時,要適當地指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做到“由內而外”。“外”是指要從學生的儀態、語速等方面進行點評,“內”是指學生研討內容是否緊扣主題、邏輯是否清晰、重點是否突出、是否聯系實際等。最后,教師要進行升華。針對學生的研學討論,教師要能夠做到“由表及里”。學生的討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比較淺,因此,教師要針對內容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
中間階段是學生在教師講授專題內容之后、點評之前所要完成的任務的階段。這一階段包括學生進行準備和研討兩個環節,是學生在研學討論中構建自我思維體系的重要環節。準備就是學生依據教師布置的題目,在課下自行收集資料和小組討論,設定好展示的方式。研討就是在課堂上,學生把自己小組的準備的內容進行展示,展示的時間為5-8分鐘,其他同學對每一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是進行實名打分,把研學討論的分數納入期末總成績,這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更好的完成任務。在研討的過程中,要注意發揮團隊的精神,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這一活動中。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提升途徑
“專研”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否有效,最好的發言人是學生。2016年11月和12月,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社科部對2016級學生開展了隨機問卷調查和學生座談活動。總體來看,這一教學模式獲得了學生的肯定,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對這一教學模式的探索,仍然要進一步提升。
(一)關注現實——拓展“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思路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以問題為導向,而問題正是現實的矛盾反映。關注現實,就是關注問題?!皩Q小苯Y合的教學模式,更應該從現實探尋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拓展思政理論課這一教學模式的思路。現實包括關注社會環境、學生需求等各種因素,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思考問題,能夠豐富思政理論課的課堂。學生都是受到一定的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文化的外在表現,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去分析問題,進一步探索更深層次的內涵,這是有意義的思維活動,而在這一活動過程中,能夠進一步發掘學生的內心需求,對世界探索的欲望,從“知”到“行”的發展過程,使教師能夠發掘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問題需求,更好的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二)細化規則——完善“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結構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皩Q小苯Y合的教學模式的機構中,包括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研學,但是也必須要有規則。“專研”結合的教學模式,并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強調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是在研學討論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規則,就會出現有學生偷懶的行為,不利于團隊精神的發揮。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確實存在著少數學生比較懶惰的現象,因此,必須要細化規則。比如,對各小組的角色要有明確的定位。應該明確每一次研學討論的主講人、撰稿人、PPT制作者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團隊的作用;要完善形式。研學討論結束之后,教師進行點評,點評之后各小組也應該進行自我總結。
(三)提升教師素質——提高“專研”結合教學模式的效果
在“專研”結合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人格魅力、興趣愛好、知識體系、能力素養等,直接影響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喜愛程度。教師不僅要繼續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還應該學習相關的理論,比如心理學,管理學等,這些知識是思政課教師展現對學生熱情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用豐富的感情和充沛的熱情去對待學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諸如學生的愛好、性格、家庭文化背景、智力差異等因素,用真情去愛護學生,理解信任學生。在課堂上,教師能夠講授專題內容,也能夠精心設計和組織策劃整個教學環節,在學生研討過程中,能夠實施有效的組織和具體步驟的落實,使學生不僅能夠獲取知識,更重要的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EB/OL].(2016-12-08)[2017-01-0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王道俊,郭文安.主體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5]譚希培.大學生思想熱點問題導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的一條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
[6]楊志剛,劉鐸.“問題導向”與“專題教學”設計——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分兩?!备母锼悸吩凇案耪摗闭n專題教學中的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9)
[7]韓光道.思政課學生主體實踐性教學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126
[8]牛煒焱.創新互動模式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作者簡介】黃森曼(1982— ),女,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概論課教研室副主任,法學碩士。
(責編 劉健華)